【唐社传承】推行公益 传承梦想

 

世间可以流逝一切,爱却可以永驻,尽管爱的那么忧伤。只有记忆,将会以一种深刻的不可触及的形式,存留在心里。...



世间可以流逝一切,爱却可以永驻,尽管爱的那么忧伤。只有记忆,将会以一种深刻的不可触及的形式,存留在心里。

     推行公益 传承梦想
上个世纪80年,东北有一位年轻人,变卖家产,在沈阳创建了当时国内第一所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大学——冯庸大学。如今,那个年轻人早已作古,冯庸大学也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可是在鲅鱼圈,还有一位老人以极大的热忱整理当年的史料,并结集成书,做着跟那个热血青年一样的事情:推行公益,回报社会。
他是一位有文化使命感的台商,他是那位年轻人的外甥,他的名字叫做张文琦。
初见张文琦时,笔者惊讶于这位老人已年近八旬仍然精力充沛、气度不凡。张文琦有着显赫的家庭背景,外祖父是东北奉系军阀创始人之一的冯麟阁,父亲曾是副军长。
1948年末,12岁的张文琦在战乱流离中随舅父冯庸将军渡海迁台,从此一别故乡40年。上世纪80年代末,两岸开始交流后,张文琦回到东北投资兴业,虽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但乡音未改,乡情依旧。
2000年前后,张文琦投资并定居在鲅鱼圈,业余时间从事东北近现代史料的整理挖掘工作。因其在台湾时在其舅父身边生活,于是,他把研究的目光聚焦在自己的舅父冯庸身上。
“少年时,我被舅父的那份热衷教育的爱国之情深深感动着,也深受其影响。长大后,我便立志要推行公益,回报社会,传承梦想!”张文琦眼角含着激动的泪花说道。
冯庸是晚清奉系军阀冯麟阁长子,1901年生,与同年出生的张学良义结金兰,并同字“汉卿”,以明救国之志,世人称之为东北两公子。冯庸从中央陆军第二讲武堂毕业后,即被张学良任命为东北空军司令。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国势日渐衰微,冯庸坚信教育可以救国,于是,1927年,时年26岁的冯庸散尽家财,在沈阳创办冯庸大学,并亲自任校长兼训练总监。
在张文琦的办公室里,一张放大了的照片赫然醒目,照片里的人就是办学期间的冯庸,可以看出,冯庸在张文琦老人心中的地位。
为了铭记舅父,张文琦决定凭借史料及他的记忆来整理关于冯庸的事迹,他坚持多年如一日整理、撰写。虽然工作繁忙,但是每天他都会抽出至少2个小时的时间,来整理材料。遇到史料比较分散的情况,他甚至一天往返于2至3个城市之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克服,并坚持下来。他的坚持既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更体现了他心中永存传承历史的信念。
令张文琦欣慰的是,集十数年研究心血的《冯庸评传》和《冯庸和冯庸大学》两本书今年已经面世,并在沈阳召开了研讨会。冯庸精神将随着图书的发行,被人传颂铭记。
受舅父冯庸影响,张文琦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张文琦将手中保管的冯庸档案资料无偿地捐赠给辽宁省档案馆。2010年,张文琦又在冯庸的故乡海城腾鳌创建冯庸大学历史文化博物馆。在他兴业定居的鲅鱼圈,他在鲅鱼圈图书馆举办冯庸讲座等活动,积极宣传冯庸精神。
“通过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来缅怀我舅父这个无私奉献于教育公益事业的人,也希望大家能够知晓、了解并铭记他的感人事迹,这是我长久以来所追求的。”张文琦语速放慢地说道。
虽然冯庸大学在历史上只存在了6年时间,像一颗流星划过了星空,但冯庸在民族危亡之际毁家办学所散发出的光芒,是一种使命令后人敬仰。而张文琦推行公益铭记冯庸,也是一种使命。我们看到了两种精神在两代人身上的传承



唐仲英爱心社
服务社会
奉献爱心
推己及人
薪火相传
微信号:sdutzy



    关注 唐仲英爱心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