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园耕读丨晴时耕作雨读书

 

晴时耕作雨时读,晴雨均有作为,耕读皆为人生。短短的四个字浓缩了古代徽州人勤奋读书的剪影,透露出淡淡书香里物质与精神追求的隐隐禅意。有田能耕,有书可读,这世界才算得上美好。...





五月,婺源进入南方每年的梅雨季节,阴沉沉的天空暗涌着云山雾海。蜿蜒起伏的群峰浩渺,在云雾的渲染下如梦如幻,分外灵秀。走在古村落的巷道上,细雨润湿了青石板路,氤氲的水汽,弥漫在每一次鼻息中。





止园耕读也沐浴在这空濛的雨雾中,山野四合黯青欲颓,阴雨霏霏溪流又漫过了河滩的小岛,这时的止园仿佛沉睡在轻纱似的梦中,有着晴日方好时领略不到的妙处。

同一角度 
· 
晴雨不同的风景
雨能蒙蔽双眼,也能洗涤灵魂,让人忘却凡俗。


止园耕读,即意谓“晴耕雨读”,晴天耕种,雨天读书,字面的意思非常浅显,然而其所包含的意蕴却那样悠长。耕的是心田,读的是人生。



传统的农耕社会,让人们习惯了靠天吃饭的模式。天气晴朗的早晨,扛一把锄头去田里,为庄稼锄一锄草,期待有一个好收成。那时候,天是蓝的,云是白的,草是绿的,花是红的,鸟是欢叫的,而时间,是慢的。太阳,缓缓地走过天空,四平八稳;风,淡淡地掠过树梢,不疾不徐。脚下的土地被锄得松松软软,庄稼们舒舒服服地伸着懒腰。农人累了的时候,直起腰,手搭凉棚看看远方,一只花喜鹊滑翔着落在地头上。太阳下山了,农人披着一身艳丽的晚霞回家,那里,炊烟袅袅,那里,有盼归的眼睛。
在雨天里读一本书,是多么幸福的事。窗外雨声滴答,像落在字里行间的标点,为诗为文断章断句。空气是潮湿的,到处氤氲着雨的气息。

读一篇散文,你会与作者一起喜怒哀乐;读一本小说,你会与人物共同经历悲欢离合;读一首诗歌呢,你将与诗人一起呐喊和呼吸。总之,捧起一本书,你的灵魂就会脱离了自己的躯壳,暂时在别人的世界里活上一回。而雨,作为一种神秘的媒介,它就像一服药的引子,加快了你深入他人的思想的速度。



常见农村的大门上贴着这样的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横批:耕读人家。

既耕且读,以耕养读,以读馈耕,耕读传家,诗书继世,这是农耕社会人们最朴实的想法。



晴耕雨读四个字,来源于诸葛亮的《凤翔轩》一诗。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诸葛亮一生心怀大志,自比非梧桐树不肯栖息的凤凰,他在南阳一边种地一边读书,是为了等待明主的到来。后来的陶渊明则完全不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所追求的,是一种“但使愿无违”的心境。种种地读读书,安静舒适的田园生活,使得他内心充实无比。

“晴耕雨读”,可以是待天时,也可以是顺天时。然而若将诸葛亮与陶渊明两者相较,我更喜欢陶渊明的淡泊旷达。窃以为,有雄心固然是好事,能放下,则更高一筹。

止园一角
在快生活的今天,晴耕雨读无疑是一种奢望。因为你不可能只在晴天上班,雨天时猫在家里读书。那么,昼“耕”夜读可以吗?忙“耕”闲读可以吗?其实,只要你的内心渴望获得丰富的知识,任何时候都可以读书和学习。既然我们不是诸葛亮,耕读南阳怀雄心以待明主,也不是陶渊明,耕读桃源淡泊清心以明志,那我们只能一边辛勤工作养家糊口,一边在空闲时间读书养心怡情了。

晴耕,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雨读,则为了丰富精神世界。若能物质与精神二者兼得,则是人间至乐也。


雨天,不如来止园读读书吧~


    关注 松风翠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