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课  如何走进2-3岁儿童的心理世界

 

孩子就像是一本天书,看懂了,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看不懂,父母和孩子一起头疼。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用4...







孩子就像是一本天书,看懂了,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看不懂,父母和孩子一起头疼。——Tara prem陶思璇

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用40多年对一批孩子进行跟踪研究,他们发现,孩子的心理世界并非无迹可寻,而是充满了各种看得到的行为寓意。

◎可怕的两岁

2岁的孩子,最让妈妈们头疼,这个阶段也被称为“可怕的2岁”,最常见的行为表现有:“不”字当头,打滚耍赖,一意孤行,有很强的占有欲,自私霸道蛮不讲理。

其实,这个阶段是孩子第一个自我意识、自我意图、自我意愿的形成期。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他们必须通过反复的尝试,慢慢澄清、了解自己的意图。

这个阶段的妈妈们(也可能是爸爸或是爷爷奶奶姥姥老爷们或其他主要抚养人),最需要做的是冷静、稳定,在孩子需要依赖的时候给于接纳,在孩子需要离开的时候稍稍推送一把,让孩子知道,无论TA做怎样的选择,你都是TA稳定不变的大后方。

有些家长担心管教会让孩子有太强烈的挫败感,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体验,因此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听之任之,这并不是一个好方法。

尊重,不代表没教养。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模式,及早清楚确立行为规范是必要的,同时自己要主动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职责,例如,如果有些东西你不想让孩子触碰,就请你妥善保管,该锁就锁,不要期待你跟孩子说一句“这些东西不许碰”,孩子就会乖乖地记住并乖乖地遵守。

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就是要把孩子的探索、学习过程,和不良行为习惯区分开。比如,孩子把你搭好的积木推倒,不按照你的方式去搭建积木,这是孩子的探索、学习过程,TA需要通过自己动手、实现自己的想法,来获得学习。例如,如果TA对推倒搭建好的积木非常有兴趣,TA可能是在学习“推”这个动作与“倒”这个后果之间的联系。

1.5岁~2.5岁左右的孩子,通常会不断往返于“顺从”和“执拗”之间,这是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发展特点,他们正是通过反复的尝试,才能学会了解自己真正需要的、想要的是什么,自我意识也在这个过程中开始逐渐建立。

◎ 3岁:恋母情结初发期



经历了充满挫折感的2岁之后,3岁的孩子再一次开始呈现出天使本色,他们多半都会是友善的、平静的,内心有很好的安全感,使他们易于接受,也很乐意分享。他们对于自己的身体的控制越来越好,走路的姿势稳定强健,可以很轻松地完成急转弯,语言能力也越来越好,你经常可以听到一些令你耳目一新的天使语言。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稍纵即逝。孩子的成长也不例外。

仅仅只是6个月后,通常是在3.5~4岁这段时间,妈妈们要面临她们的又一个困难期。

3.5岁左右这段时间,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又一个特殊时期,他们开始体验、学习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更多了解认识自我这个个体。这种探索,使他们开始感到焦虑,缺乏安全感,同时也开始发展他们的意志力。他们想要尝试着去控制外在世界,却又充满了对于未知的不安也许是恐惧,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天都困陷在内心的挣扎中,生活过得很不愉快。内心的焦虑,也会在这个时期体现在生理发展上,例如口吃、经常跌跤、有时会紧张得发抖等。

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多都有自己想像中的好朋友,密不可分的最值得信赖、依靠的人,有的人选择了身边的人,有的人则选择了动物、植物或是玩具,而恋母情结往往会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父母健康的亲密关系,是孩子成长的基石,亲密关系《爱的秘密艺术》初级班中级班(6月9-12日)开课,和Tara一起探索内在世界、亲密关系中的隐藏生命动力。长按文章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号,后台回复“课程”查询2016更多课程资讯。期待在课程里与你美丽相遇。




    关注 陶思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