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唐寅:清醒下的颠狂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些诗人以其特有的品质而显得特立独行。他们才华横溢,却因为愤世嫉俗而不被容于当世;他们生...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些诗人以其特有的品质而显得特立独行。他们才华横溢,却因为愤世嫉俗而不被容于当世;他们生前并不得志,死后却备受推崇。他们如同当时社会的“狂人”,“满口荒唐言”却对社会有着清醒的认识,对人世有着终极的关怀。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的两位诗人,罗隐、唐寅,和他们的代表诗作。

一、诗人生平简介

(一)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罗隐小时候便在乡里以才学出名,他的诗和文章都很出众,为时人所推崇,他和同族另外两个有才的被合称“三罗”。

大中十三年底(公元859年)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罗隐55岁,归乡依吴越王钱镠(liú),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二)唐寅

唐寅(1470年-1524年)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吴县人。与祝允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又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或“吴门四家”。

唐寅出生于世商家庭,有一妹一弟,父亲唐广德,经营一家唐记酒店。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考试过后,大家谈论谁会成为第一,唐伯虎自信满满:“不用猜了肯定是我。”遭到怀疑,同行的徐经购买考题被发现,他也因此被拉下水,终身不得为官。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

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企图谋反,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1524年,唐伯虎潦倒而死,年仅54岁。

二、诗歌作品

(一)罗隐:对人世的辛酸体验和看破红尘的洒脱

1.赠妓云英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这首诗是罗隐赠给歌妓云英的诗作。云英才貌双全,罗隐也是当时著名的才子,然而,十年后的重逢,罗隐并未中第而云英依然没有嫁人。罗隐说“可能是因为我们两个都不如人吧”,这当然是反语,透出作者无尽的辛酸和悲愤。

2.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首诗虽则咏蜜蜂,所代指的又岂止是小小的蜜蜂呢?所有卑微的小人物不都是这样的命运吗?

3.鹦鹉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此诗借咏鹦鹉指出,不要说的太清楚,否则就难以得到自由了。这难道不是作者从生活经验体会出的处世之道吗?

4.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这首诗简单易了,表现了作者对贫穷百姓的关怀。也可见作者作为一介书生,他首先是普通百姓的代言人。

5.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这首诗看似已经看透了功名利禄,放下了对得失的计较,然而,这又焉得不是一种因对社会绝望而产生的自我麻痹呢?



(二)唐寅:天生的疏狂和对现实的屈服

1.夜读

夜来欹枕细思量,独卧残灯漏夜长。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

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这首诗里作者深恐年华易逝,而自己还未谋得功名。他决心“生前做一场”,一定要显名扬姓,遂“再挑灯火看文章”。

2.醉诗

碧桃花树下,大脚墨婆浪,未说铜钱起,先铺芦席床。

三杯浑白酒,几句话衷肠。何时归故里,和她笑一场。

3.把酒对月歌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4.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寅三十六岁时,靠卖字画的积蓄,在城北桃花坞建了一优雅清闲的家园,取名“桃花庵”。上述三首诗歌就是描写他在桃花庵里狂放不羁的生活,和他当时的心境。




5.叹世 之一

富贵荣华莫强求,强求不出反成羞。有伸脚处须伸脚,得缩头时且缩头。

地宅方圆人不在,儿孙长大我难留。皇天老早安排定,不用忧煎不用愁。

6.叹世 之二

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在这两首《叹世》诗中,作者觉得人生如何并不是靠苦苦营求而来,冥冥之中,是皇天早就安排定的。这也许是他对自己的人生遭际的自我安慰吧。他

为了功名去参加科举,却因为口无遮拦而被牵进“会试泄题案”,终致终身不得入仕;他因为还想追求功名因而受宁王朱宸濠之邀去了南昌,发觉朱宸濠的野心后,他佯装疯傻才得以脱身,这些经历不正是“强求不成反成羞”吗?

唐寅以富家子,大才子的身份,最后竟然无缘仕途,潦倒落魄以卖字画为生,在他自己看来,这难道不是上天早就安排好了的吗?

这两首《叹世》诗,凝结的是作者的血泪,只有在体察了作者的经历后,我们才能读出诗中的辛酸和不得不对命运屈服的无奈吧!

7.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此诗应该是作者五十岁左右的自陈心曲。虽然经历了许多坎坷,然而,作者对于自己的字画依然是认真对待的,要“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说明作者一直有做人做事的原则,内心里有“一寸天”在。

8.绝笔

一日兼他两日狂,已过三万六千场。他年新识如相问,只当飘流在异乡。

这是唐寅临终的绝笔诗。死后如同是活着时的“飘流在异乡”,可见身前是何等落魄、潦倒!一代天才诗人终于绝尘而去,享年54岁。



三、结语

罗隐和唐寅,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却有着相似的才情和经历,他们都是著名的才子,却由于性格狂放不羁而抑郁不得志,命运如斯,是性格始然,也是时代的悲剧。他们用颠狂的的言行,来掩盖对社会的清醒认识,他们故作疯颠以在乱世中保全个人的性命。他们有不世的才华,却不为当世所容,为了安身立命,他们只能看穿一切,“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不正是对社会和命运的屈服吗?然而,他们的诗文(唐寅还有画)终究还是记录下了他们的才华,使得他们在历史的星河中熠熠生辉。

乐读园地,个人原创公众号。在这个快速阅读时代,旨在提供原典精品,内容涵盖并不局限于中国古典诗词,散文,现当代诗歌,外国精典作品等。期待在这里与爱读书的你相遇。


    关注 乐读园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