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择校,天还能塌下来?

 

不择校,照样活!而且还会活得有滋有味很美好!不信点开看看就明白了。...

点上方"尖子生成长计划"即可关注哦
前天我们在公众号“尖子生成长计划”推出《我的孩子一定要择校(听听老师们私下怎么说)》后,引起很多家长的共鸣。但限于篇幅,总觉理没讲清、话没说透,所以今天就这个问题继续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无论择校风刮得多么烈,大多数孩子最终是无法择校的。这有孩子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条件的限制,更有名校资源稀缺的因素在里面。

择校的好处人尽皆知,不必多说。难道我们大多数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择校的孩子就没希望了吗?难道草窝里真的飞不出金凤凰?换言之,不择校天还能塌下来?

我的观点是,如果有能力,有条件,择校无可厚非;若机缘、条件不充分,却始终以择校的学习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准备,最终结果怎样其实并不重要,我们的根本目的——在远大目标激励下发挥潜能、奋力一搏、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学习水平——已经达到了,当此之时,成固可喜,不成其实也无所谓。

真的无所谓。

因为——

很多家长看来只要不按上级分配按就近入学就算“择校”。

有些时候,我们劳心费力上的学校和片区内学校相比其实没啥区别。

很大一部分家长主张择校只是为了谈论起来有面子。

事实上,除了有限的几所名校,其实大多数学校并无实质差别,为了择校而择校纯粹瞎折腾,没有实际意义。

同时,作为一名具有薄弱学校和区域名校双重工作经历的业内人士,我要负责任地告诉大家: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与魅力!

每所学校的老师都是非常敬业的!

同时我还要再次重申以下每个人其实都明白的事实:

进入名校也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谁也不能保证给你一个美好的未来。

同等学力,同一条起跑线,同一班级,同一位老师,由于孩子努力程度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学习方法不同,最终学习效果也不同。

将成绩最差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学习,一年之后他们之间也会产生巨大差距,优者将接近或达到其它班级优秀学生的水平,差者仍然很差,一切事在人为。

既然我们中的大多数孩子都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择校,那么在此“尖子生成长计划”希望能与大家就以下几点达成共识。

让孩子明白:学习是寂寞的旅行,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普通学校的学习氛围与名校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这是事实。当周围大部分孩子都在忙着异性之间玩朦胧,忙追星,忙着“享受美好的青春时光”时,作为一名有理想有志气的好孩子,我们应牢记“坐得十年冷板凳,雄鸡一唱众人惊”的道理。

欲做非常人,需做非常事。要想取得别人难以企及的成绩,就要做别人不想做、没有做、做不了的事情。别人上课走神,我们不!别人耽于玩乐,我们不!

学习氛围固然重要,但学风不浓绝不能成为我们放任自流的借口!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一生负责!别人贪玩厌学与我们没有半毛钱关系!

“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向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我们就是那个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向上攀登的人!

将“择校”的力量用来“择班”将会事倍功半。


择校是很多家长心中的一根刺,拔不掉化不了,消耗心力无限,投资金钱皆万计,花费时间无算,就这还不包括买学区房、孩子入学后就近租房、没完没了地参加考试、求爷爷告奶奶找路子等等。

投资有回报也还罢了,可大多数时候都只是打水漂,听个响儿而已。

与其白白糟蹋时间金钱,还不如趁早将孩子学力、家庭实际情况、周边学校等因素放在一起,对这件事做一个综合考量,行就继续努力,不行还继续努力,只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督促孩子认真学习的同时,注意一下片区内学校的师资配备,了解一下可能担任新生班主任的教师人选,确认其中最负责任、能力最强的一两位老师,尽力争取让孩子进入他们的班级。

好班比好学校更重要!在普通学校遇到一位好老师丝毫不亚于进入名校的“名牌大学生产线”!

当然,学校又不是咱们家开的,教师怎样分工咱说了不算,因此“择班”亦并非易事,但难度总比择校难度要小得多吧!

孩子不结婚,他就永远是孩子,是孩子离不开家长的监督与帮助!


昨天与一位成功将孩子送进华南理工大学读研的成功妈妈一起吃饭,席间她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就发现,特别优秀的孩子百分之八十都有一个好母亲,说白了就是母亲抓得严。当然,还有百分之二十的孩子是因为父亲比较上心,否则很难在学业上走到最后。

我一听就笑了,80%加20%不是100%么?也就是说优秀的孩子100%都离不开父母的严格要求与密切监督。

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片面,甚至也无法解释“为什么文盲父母不管不问,孩子照样出息”,却很能说明问题。

人之初性本懒,每个人都需要监督,孩子更是如此。那种很“素质”地认为孩子长大了,要尊重孩子的自然选择,给孩子自由的想法听起来很美,却很危险。

当然,只是监督而没有具体的方法指导,监督很容易就成为“干扰”和“唠叨”,不仅无用,还可能激化亲子关系,得不偿失。

在孩子读书求学的过程中,父母的责任不在于是否紧跟教材进度与孩子一起学习,而是能否从更高层面研究孩子性格个性、学习方法、知识结构,及时发现问题巧妙解决问题,给予孩子更多方向性、思想性、方法性指导。前面提到的这位成功母亲就是很好的例子。

关于择校问题我们就讨论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注 尖子生成长计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