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爸宝妈们可以使用的心理学效应

 

相信对于孩子来说,最亲最爱的人莫过于自己的父母。最爱孩子的也是自己的父母。无论与孩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相...



对于孩子来说,最亲最爱的人莫过于自己的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最爱的也是孩子。无论与孩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相信爸爸妈妈都是从爱孩子的角度出发的,但是结果有时却事与愿违。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的心里,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在健康快乐中成长!

以下是宝爸宝妈们可以采用的一些心理学效应:

一、罗森塔尔效应

1963年,罗森塔尔和福德告诉学生实验者,用来进行迷津实验的老鼠来自不同的种系:聪明鼠和笨拙鼠。实际上,老鼠来自同一种群。但是,实验结果却得出了聪明鼠比笨拙鼠犯的错误更少的结论,而且这种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对学生实验者测试老鼠时的行为进行观察,并没发现欺骗或做了其他使结果歪曲的事情。似乎可以推断,拿到聪明鼠的学生比那些拿到笨拙鼠的不幸学生更能鼓励老鼠去通过迷宫。也许这影响了实验的结果,因为实验者对待两组老鼠的方式不同。

“罗森塔尔效应”产生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有名的实验中: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期望和积极暗示”发生的魔力。所以这一效应又被称为“期待效应”。试想一下,如果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能经常使用这一效应,让孩子能够得到我们真诚的赞美、鼓励和期待,我们的孩子会不会发生不一样的变化呢?

二、超限效应



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而这种由于剌激过多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

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这样一则关于“德西效应”的趣闻: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孩子嬉闹时,他们享受的是玩耍这件事情带来的乐趣,而老人采用了金钱激励的方式,引导孩子把对乐趣的追求转向了对物欲的追求,从而扼杀了原生态的快乐,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就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父母不妨思考一下,在孩子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之后,你是否会经常采用物质奖励,但是次数多了,结果却是使这种外在的刺激一点点地抹去了孩子的兴趣。激励有两种:一种是物质激励,一种是精神激励。外在的激励可以带来内在的自信,当孩子感觉到自己很不错的时候,他的潜能就会得到激发。然而,外在的刺激是短暂的、不可持续的,只有内在的快乐才是持久的。物质激励法在使用时必须把握好分寸,否则就会产生负面效果。

四、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很暖和,所以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结果很明显,南风获得了胜利。拉封丹这则寓意深刻的寓言后来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概念,被称之为“南风效应”、“南风法则”或“温暖法则”等。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看了这些,宝爸宝妈们会有所改变了吗?



长按识别以上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lovechildpsy。期待与您一起探讨孩子成长二三事。


    关注 莎莎儿童心理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