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范冰冰你们圆还是不圆

 





 
撰文:谋杀电视机
编辑:大脸鲸鱼



最近网上发布了一支冯小刚导演、范冰冰主演的、罗攀摄影的《我不是潘金莲》的预告片,里面所有的画面都采用了非常罕见的圆形构图,同时在许多媒体采访中导演也表示,正片也会是这个圆形构图。


《我不是潘金莲》预告片





首先我表示,本片肯定会去看,不过也表达几点我看了预告片之后的顾虑,我分析的也是基于目前有限的素材,所以不一定对,大家就当是一次随性的技术分析操练看看。

首先明确两点:

1)圆形画幅、圆形构图和圆形构图思维是三个概念。

2)圆形构图最合适表现半身镜头和肖像镜头,因此中景近景为主的人物表现类故事应该是本片的基调,那么舍弃大特写容易造成抽象感的广角和画面太过扁平挤压或者是全景表现信息量太少的长焦也是在情理之中(不知道摄影师和导演前期是否测试过这些类型的镜头)。范冰冰这种模特脸在这种景别下怎么拍考究的静止镜头都不会难看。


顾虑一

圆形构图和方形构图有很多共通的法则,本片用了好多中心对称和中心焦点透视的构图原理,其实把这些画面打开成常规的长方形、正方形,看着也会很漂亮。





看预告片里多数镜头都是有意在水平分割线和垂直分割线周围组织画面主体,应该就是为了考虑构图依循这套共通的规则。





其实真正适合圆形构图的是螺旋线引导下的焦点透视法则,不仅构图很美,而且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运动感。比如很多人会觉得自己没看过圆形构图的电影片段,但其实只要是个影迷,基本上都是看过的,比如这个家喻户晓的系列开场——



再比如早期德国导演恩斯特·刘别谦的圆形构图里,就用了很多类似的螺旋线元素——



不过既然这个故事的现实根基在中国社会,这个苏联建筑和空间美学贯彻得比较多的国度(加上故事很可能是个人对抗官僚的寓言),那么在遭遇这类体现苏联美学和官僚美学的构图里,单线透视和内在天然方形其实会打破圆形构图的协调感,比如如下这种就让人看了有点不太舒服。



如果水平运动一多,这种情况可能会更加明显。


顾虑二
其实用了圆形,某种程度上是做了个大遮罩,把大量的背景信息给覆盖住了。这时候观众获知的信息少了,那么对于演员的表演要求其实是相当高的。(× 参见上面韦斯·安德森那个《布达佩斯大饭店》里两种构图的画面信息多少对比图)

另外我觉得能决定此片成功与否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声音。因为画面信息少了,很多时候充足的信息补足需要来自声音。(到时候影院的环绕立体声场如何与圆形画幅形成观赏适应性问题,也会是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演员的表演到位了,声音设计和混音配合好了,那么就是一部《索尔之子》级别的画面信息少但叙事张力不缺的优秀电影,如果这两点做的欠佳,那么还是比较令我担心的。


顾虑三
影片最令我担忧的一点,是字幕。

这部影片应该是个方言电影,如此一来那么电影肯定是有字幕的,有了字幕之后,原先匀称和谐的圆形构图,可能就会被这条字幕给破坏了整体感了。



一般一个画面里所有的视觉信息,都会在观众脑海中成为构建这个图像总体感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格式塔心理学的作用下,其实很多纠结的观众是会在方圆之间摇摆的,那样看着会很别扭,毕竟破坏了整体感。

其实看出来,字幕已经很用心的放在了垂直分割线的一侧,部分保留着那种对称的美感,但这些长度不固定,可能还配着长度更加不固定的英文的字幕条,到时候其实是对该片圆形构图尝试的最大挑战。


顾虑四

影片的圆形构图从预告片来看是顶着画幅上下边缘的,其实在天朝很多影院里,经常会出现上下画幅被挡掉那么一点点的情况出现,所以很有可能多数人看到的是一个“()”形的画幅,再配上那条一直横亘着的字幕,我真的很替这片捏一把汗。

但愿我以上说的都是错的,毕竟罗攀是一位我从看万玛才旦作品时期就开始关注的摄影师。

为了方便大家回顾往期,点以下蓝字可“穿越”哦!

云中“唠”经典——
这部经典的悬疑电影,看过的人还真不多
无论摄影还是剧情,这片儿都经典到无法只看一遍
这部经典的苏联电影你没看过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了喂
这是部逼格高入云端,让你看不懂也不敢说差的电影
他是王家卫的偶像,闷骚派掌门人
这部几近完美的电影编剧教材片你看了没?
《老无所依》的精确与细致
《倩女幽魂》如何勾魂?
桥本忍不忍
一部不看会死的“烧脑”华语电影

“惨剧之王”——周星驰

 让人看完最难受的一部奥斯卡最佳影片
不喜欢奥斯卡的最大理由——

 
 

 
 



    关注 电影公嗨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