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想太空想疯了,要把全球工业都搬上去

 

DeepTech深科技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倾力打造...

DeepTech深科技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倾力打造



以上视频为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在Code Conference上的访谈节选

编者按:人类迈向太空之路始于1957年,苏联人在该年成功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之后的最大的两个“太空事件”便是“阿波罗计划”和“国际空间站”,前者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后者运行至今,可以保证6名宇航员在站内长期工作并进行各类太空科研。

每一次人类的太空大事件必然伴随着指责的声音,原因无非就是一个——“太烧钱”并且看起来“没啥用”。所以人类太空活动的峰值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然后这股“活力”就开始逐渐减弱了。然而科研成果,尤其是前沿科学的成果,它们之所以“没啥用”通常只是因为还不知道“怎么用”,一如当年的相对论一般。

在经历了前后几十年的经验积累,人类的太空技术从量变到质变的曙光似乎已经乍现——从去年年底开始,火箭双雄(BlueOrigin和Space X)先后实现了火箭的完美回收;再加上前一阵充气成功并且完成初步测试的BEAM(毕格罗可充气太空舱),人类的“太空活动”成本在这一轮的技术“井喷”中被大幅降低了。

人类的太空梦在不知不觉中从一个热力学问题变成了动力学问题,我们讨论的不再是能不能,而是“什么时候?”





亚马逊创始人:我要在有生之年为后代做好太空基础建设

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在前几天的Code Conference上表达的一系列“科幻”言论已然被媒体传得沸沸扬扬,包括他想“在火星上退休”的愿望以及DT君之前报道的“我们活在真实世界的概率只有十亿分之一”等。

其实同为“火箭双雄”,同时也是亚马逊公司的创始人与CEO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上周在同一会议上,也兴致勃勃地诉说了他自己的太空梦。贝索斯认为虽然去火星定居是很“酷”的事情,但是对他来说有更重要事要做,就是在他的有生之年做好“太空基础建设”,以便将来人类将工业,尤其是重工业转移到太空去,建立一个太空工业园,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并且有效地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DT君整理翻译的杰夫•贝索斯在Code Conference上的访谈摘要:

对一件事情是不是狂热,不是我自己能选择的,从我五岁开始,我就对火箭和太空充满向往和热情。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面,我发现人类太空工业的“活力”正在减退中,如果和蓬勃发展的软件业相比就更加明显了。人类火箭发射最频繁的时期是上个世纪70年代,但是然后呢?

关于太空的话,我觉得我最应该做的是扎扎实实地搞好基础建设,我会把我的主要资源投放到这一块,这样我们的子孙们就可以用上一套完备强劲的太阳能能量供给系统,这套系统的意义之重大可能不下于我们现在的互联网。我希望成千上万的企业家们都可以跑到太空去开展他们的美妙事业,但在那之前,我们必须大幅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

我们不需要一个备用的“地球计划”,就算有备用计划,也是用来保证“太空计划”能顺利实施的。我可以向大家保证,在也没有比地球更加好的行星了,我们会保护好她,而保护她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工业都搬到太空去。

人类不应该活在一个‘倒退’的世界里,我们不应该依靠节省开销,控制人口总量才能保证自己存在。我们希望人口在这个星球上能够持续增长,我们希望每个人可以消耗更多的能量,换句话说,我们需要“活力”。





贝索斯并非异想天开

把工业搬到太空去,乍一听也许是异想天开的事情,但是实际上太空环境有着许多地球上无法比拟的优势:

  • 首先就是能源,在没有大气层太空中,太阳能要比地球表面充沛得多,同时24小时不间断,因此仅靠太阳能就维持能量供给。
  • 其次由于太空的微重力环境,在工业生产时可以节省下克服重力而消耗的能量(当然,这个还要扣除把原料送上太空的成本。)
  • 太空里具有某些地球上稀缺的矿物资源,行星开采将会是个极具潜力的新行业。


因此,太空工业这个十年前纯科幻的名词也许离开我们已经不远,我们差的也许只是为数不多的若干技术突破了。

现在就让我们看看人类的“太空技术储备”已经做到哪一步了吧。

太空交通与定居

“太空工业园”是一个宏伟的概念,就如当初的国际空间站。从1983年里根总统提出概念,到发射升空,历经15年,耗资近千亿美元,参与项目的国家和地区组织多达16个。但从那以后,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开始放慢了,最近的年平均火箭发射任务仅为40次。

但来自民间的力量正在扭转这一颓势,火箭双雄SpaceX和Blue Origin,正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降低火箭发射的成本,力求拉低人类进入太空的门槛。SpaceX在火箭发射和回收领域取得的傲人成绩有目共睹,贝索斯的Blue Origin目前也已成功发射四次、回收三次。

此外,刚刚在国际空间站部署成功的BEAM(毕格罗可充气太空舱)为人类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太空定居方式,而且更大型的可充气太空舱B300也正在研发中,目标直指大型空间定居点及地外殖民。


毕格罗航宇公司开发中的大型可充气太空舱B300
正是由于民间力量与国家力量的配合,使得越来越多只有在科幻片里才会存在的场景开始逐步实现。从可回收火箭到可充气太空舱,这一轮的太空技术爆发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论是贝索斯的“把重工业搬到太空去”,还是马斯克的“我要在火星上退休”,听起来都不再是玩笑了。

行星开采,太空工业的雏形?

2015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美国商业太空发射竞争法案》(The U.S. Commercial Space Launch Competitiveness Act),明确表述了允许企业及个人在太空开采资源或矿产,为美国私人企业进一步发展太空工业扫清了法律障碍。目前虽然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工业,但如果对太空创业有一定了解的人应该对“小行星开采”这个概念有所耳闻,这很可能是人类太空工业的第一步。

成立于2012年的Planetary Resources(行星资源)公司,前几日刚刚完成了2000多万美元的A轮融资,来自中国的“创新工场”也位列投资者名单中,这是他们在美国投资的第一个太空项目。该公司旨在对太阳系内小行星,尤其是近地小行星进行探索和开采。员工大多来自NASA、MIT、波音、英特尔、JPL(喷气推进实验室)等机构,他们相信,一颗小行星的铂金含量可能完全超过地球的全部储量,而外部小行星上的资源可以每年给地球带来上万亿美元的新增财富。

2015年7月,该公司的第一艘飞行器Arkyd3 Reflight(A3R)成功部署到了太空,并成功完成了一次为期90天的任务,证明了公司关键组件与系统设计的可靠性。

此外,还有像DSI(深空工业)公司,都是太空工业的代表,其设备发射、测试计划也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



太空中的科学实验

从1998年发射至今,国际空间站已绕地球运行了超过10万圈。在太空中的18个年头里,不论何时,空间站都在进行着大量的科学实验,这些实验覆盖各个领域。到目前,总共进行了约2000项科学实验:

  • 生物学与生物技术


在微重力环境下,细胞的方向性和几何结构,以及组织生长都与在地球环境下有很大差别。通过在地球轨道上培养细胞、组织、有机体以加深我们对微重力环境下生物作用的理解。

具体科研类别包括: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细胞生物学、大分子晶体生长、微胶囊化、微生物学、植物学、疫苗开发。

 

  • 地球与空间科学
空间站所处的低地球轨道位置,为收集地球及太空数据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在平均高度400公里的位置上,国际空间站所观察到的地表特征,如冰川、农田、城市、珊瑚礁等,能很好的与来自轨道卫星的数据做叠加,从而建立完整的综合信息体系。

具体科研类别包括:太空生物学、天体物理学、地球遥感、太阳物理学、近地空间环境。

  • 教育
空间站为教学提供了绝佳的演示场景,能使学生们在数学、科学等方面获得极大的启发。通过让学生们参与到空间站的相关实验项目中,能让他们更又热情去研究空间探索背后的科学与工程学原理。

具体类别包括:国际空间站科研教室、商业路演、文化活动、知识竞赛、教学示范、工程学教育、学生自主研究。



  • 医学研究
空间站被用来测试太空探索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是一个老话题了。通过了解太空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机制,来制定相应的对策。长期生活在微重力环境下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是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其成果将在未来的长时间、远距离空间旅行中发挥重大作用。

具体科研类别包括:骨骼与肌肉生理学、心血管与呼吸系统、宇航员医疗系统、口腔医学、宜居性研究、人类行为学与身体反应、人体微生物、免疫系统、综合生理学与营养学、神经与前庭系统、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视觉系统。

  • 物理学
空间站是目前人类唯一可以在微重力环境下长期从事物理实验的地方。这一独特的微重力环境能导致独特的物理特性,很多研究结果都对物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具体科研类别包括:生物物理学、燃烧学、复杂流体、流体物理学、基础物理学、材料学。

  • 技术开发与验证
空间站中进行的实验往往也会用来验证未来深空探索相关的技术、系统及材料的可行性。

具体类别包括:空气、水与表面监测、航空电子设备与软件、特种实验设备、商业技术验证、通讯与导航、舱外活动系统、灭火与火灾感应、食物与服装、成像技术、生命维持系统与适居性、航天器微生物种群、微重力环境测量、发电/输电系统、推进系统、辐射测量与防护、修理与加工技术、机器人、小型卫星与控制技术、空间站结构、航天器材料、航天器与轨道环境、热管理系统。

编后语:从发射载具及太空舱,到各领域科学研究,再到初现雏形的太空工业,国家与民间力量的结合,使人们仿佛看到了新一轮太空技术大爆发的曙光。怀揣儿时太空梦想的创业精英们纷纷进入这个领域,将一个个设想变为现实。太空工业的实现技术,也在一步步的完善中。

正如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所说的,人类只有保证其人口规模才能得以存续,在星际移民之前,我们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保护好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

“我是个喜欢质疑一切的人,但我很确定的告诉你们,地球才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我们应该保持人口增长,应该让每个人有更多的能源可用。但地球的能源的确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去太空,因为那里有7X24小时的太阳能。”

——杰夫·贝索斯

深科技招聘外脑团队,还科技内容应该得价值
《五十大突破技术》深度剖析版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出版 首部中文图书


本书将收集2012年——2016年的五十大突破性技术,并邀请国内外技术专家对每项技术的应用、未来发展进行点评。 我们还会为参与众筹者建微信群,随时更新最新进展和进行交流,并希望将这些微信群逐步打造成成高品质的创新科技社群。

购买地址请戳”阅读原文“。


    关注 DeepTech深科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