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烫发技术难点

 

解析烫发技术难点...





1、卷杠张力对头发的作用

根据发型的需要选择好杠具,在卷杠之前要使头发保持一定的湿度(毛巾檫掉多余的水)利用杠具产生的热量使头发产生热胀冷缩来带紧张力。

1粗硬发质:张力越紧越好:

2正常发质:适中(正常力度)

3受损发质:不可有过大的张力

4过度发质(严重受损):轻轻卷与杠上

2、加热技巧

第一次加热5分钟,冷却5分钟,预热检查杠具受热情况。第二次加热5分钟,冷却5分钟。蒸发头发表面水份、达到塑型。第三次加热五分钟,加热三到四次。

因为每次加热时温度起点不同,所以相当于渐变式加热技巧,而最后一次加热目的是让二流化键产生记忆。

3、定型时间





4、冲水要求

冲水时水温不要过高,水压不能太大,否则会使头发的卷度产生扩散的效果,从而影响花型的凝聚力。(不同程度的发质冲水水温不一样)

5、硬化

硬化是为了增加头发的生硬度,使头发烫出来更有弹性

主要针对:受损和棉状发质,以及一些软化过度头发

一般受损发质硬化:受损发质软化要先调一下 药水,稀释一下PH值在上到头发上。最好是护发素比1号剂多,这样PH值就比较低,软化就不会太快,20分钟之后要是还没软化好,你可以加一点1号剂再涂上去加快一下软化,记住一点就是先慢后快。这样完全可以避免软化过度,尤其是受损发质本身就极容易软化。

教大家一个公式,一般国产的药水(就是那种比较廉价的)PH值都是13左右。护发素一般是3左右。一份药水+一份护发素=13+3=26除以总的分数,也就是除以2,那就算出PH值等于8

要是一份药水两份护发素就是13+3+3=19除以3=6.3.越是受损的头发,调配PH值要越低才能涂放到头发上。

回到主题,1.涂完药水软化到20-30%轻轻挂下药水,涂放护发素(到头发有流水状那感觉,一般5-8分钟)PS软化必须是小于你想要的程度

2.轻轻挂下护发素,把刚刚碗里的药水再次涂放上去,直至软化到你想要的程度

硬化过的头发不需要乳化,直接用微温的水冲干净就好,水压水温不能太大,避免破坏毛鳞片

两节发质硬化:1先上护发素至受损头发上

2.紧接着上药水至健康发质上,软化60%左右

3.调配PH值小一点的药水至受损发质,软化20-30%

4.涂完药水软化到20-30%轻轻挂下药水,涂放护发素(到头发有流水状那感觉,一般10-15分钟)PS软化必须是小于你想要的程度

5.轻轻挂下护发素,把刚刚碗里的药水再次涂放上去,

6.测试软化,都达到你想要的程度冲水

7.冲水发尾受损的要用冷水先冲干净,在用温水冲头皮洗干净

硬化总结:1.不是涂放护发素就是硬化,涂完护发素之后还要软化一遍,因为护发素补充头发的营养物质的那部分还没有软化,所以上完护发素是必须在一遍软化的,这样出来的效果才完美。为什么极度受损的头发硬化之后发质还比较好是因为本来头发是很空洞的,但是有护发素的加入所以更充实了,但是护发素如果不软化不为我所用,那也是没有用的

2.要是软化过头的头发,硬化后在软化时药水PH值要适当减小。

(可根据头发的受损程度来决定做几次硬化处理,严重受损发质可进行多次硬化处理)

6、根据发型的需求找到切口进杠(还原切口)

一 1角度120—135度,打造蓬松动感

二 2角度90—75度,花型呈现比较均匀

三 3角度45—60度,稳定牢固(不同的角度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所以根据发型的需要来决定角度)

7、发片的划分及效果

水平发片:散状(顶部)动感蓬松

直立发片:束状(“U”字区以下)落差面不变

斜发片:落差向低角一头倾斜(脸际线位置)

梯形发片:堆积饱满(后头部)

方形发片:整齐(枕骨区)蓬松度最好

圆弧形、菱形发片:自然柔和

三角形发片:稳定

圆形发片:蓬松(全头任何位置)

A、前额部位:控制前额部位发量形态,观察脸型,前额决定刘海的大小分份,观察毛流决定刘海的流向,观察发质决定刘海的层次高低。

B、顶部造型区:此区的发丝较为活跃,可打造出方向性较多的变化造型,控制顶部表面形态,控制发型的高度根据发长、发型的流向性,运用划分线制造向前或斜向后的划分线,控制顶部表面的走向。

C、侧部骨梁区:控制两侧表面形态及流向,决定发型的宽度通常采用斜向前引导流向向后,斜向后引导流向向前,禁用水平或直立划分线,因为方向感没有。

D、后部骨梁区:决定后头部表面形态及量感,通常采用水平划分线制造后头部的饱满度。

E、前侧区:控制前侧边缘轮廓线形态,通常采用斜向后划分线,引导向前做内包或外翻,斜向前引导向后做后卷,向后堆积的效果。(注意两侧对称)

F、后侧区:此区发丝可形成向前的流向,短发塑造耳后轮廓线,中发修饰颈部,长发控制披肩形态,通常在决定整体发长时要遵守黄金分割比例原理,同时此区发量的多少会对身形的宽窄产生一定的影响。

G、后部凹面区:决定背部轮廓形体,此区通常与后侧区相连接引导发丝向前披于胸前。

8、圈数与卷度的形态

1圈“J”形

1.5圈“C”形

2圈“小S”形

2.5圈“S”形

3圈“连环S”形

圈数的不同发梢会产生方向性变化。

9、正确计算圈数

发片切口线取中间值,放于杠具的轴心线处,第一圈以发片切口中间值位置与发片交接再卷四分之一圈,为一圈。在一圈的基础上以手腕自然旋转一下(180度)为半圈,两下(360度)为一圈,向上累积计算圈数。

头型与颈部、肩部的位置关系所形成的发丝自然形态

头形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它与颈部、肩部构成人体上身部位凹凸立体面,当头部发丝自然垂落与凹凸立体面时它会随凹凸立体面的曲线而波动。

一 、骨梁线以上的发丝自然垂落会产生大的“C”形曲线。

二 、耳后部发长至颈部会产生小弧度的“S”形流线,如发长在肩部或过肩部时“S”形曲线随头发的长度增长而增大。

10、上杠圈数与自然曲线的关系

例如:顶部打造“C”形纹理,杠具卷至一圈,当落差下来与头部曲线“C”形相吻合,在视觉效果上还达不到”C”形纹理,因此在顶部打造的设计纹理形态时需在原有的圈数基础上增加0、5—1圈。

例如:在后头部打造“S”形纹理,杠具卷至2.5圈落差下来与后头部、颈部曲线“S”形相重叠,视觉效果“S”形多出0、5圈形成“S”形效果,因此在后头部打造的设计纹理形态时需在原有的圈数基础上减少0、5圈。

11、控制造型烫稳定性的要点因素

1、发根流向的控制:根据发丝流向的不同,利用划分线角度的提拉,和杠具的摆放,以及发梢放置摆放来达到发根方向的控制。

2、发中形态掌控:根据发长计算圈数,运用不同的上杠手法和张力控制达到理想的发中形态

3、发梢动态质感表现:因为圈数的不同,发梢会产生方向的变化,准确的计算圈数,利用发梢的摆放预留来控制发梢的动态、质感表现。

12、划分线的应用

划分线的定义:区分发量形成发片,为上杠营造进杠面。

常见的划分线及各划分线的作用

1(水平划分线):与地面平行,常用于顶部动感区平卷。

特点:此划分线是所有划分线中发丝分散面最广,发丝流向性最弱的划分线。

2(斜向后):与地面成斜角,起点在前落点在后,前高后低,常用于测区螺旋或片状缠绕。

特点 :发片的重心向前,发丝易打造向前流的趋势。

3(斜向前):与地面成斜角,起点在后落点在前,前高后低,后测区收紧向前,前侧区饱满向后堆积效果。

特点:发片的重心向后,发丝易打造向后的趋势。

4 (直立划分线):与地面垂直,常用于纵向面打造束状感。

特点:发片重心垂直向下,上下发丝易堆积,不易产生方向性。

13、划分线倾斜度与发丝表现力的关系

随着发片倾斜度的改变,发丝横向扩散面逐渐在减少,同时发丝的束状感凝聚力由弱到强,发片的横向扩散面与束状感、凝聚力成反比。



    关注 无损还原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