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传教士与中西法文化》加拿大李晟文教授湖南开讲

 

讲座预告|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教授李晟文湖南开讲《传教士与中西法文化》...







演讲人:李晟文(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教授,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主题:明清时期来华传教士与中西法文化交流

时间:2016-06-14周三 上午10:00

地点:湘潭大学法学院东附楼会议室

主持人:

·                                程波(湘潭大学法学院 教授)

评议人:

·                                张全民(湘潭大学法学院 博士生导师,教授)

·                                罗波中(湘潭大学哲史文化学院 教授)

·                                蒋海松(湖南大学法学院 助理教授)

·

湖湘人文读书会第272场

 编者按:为欢迎著名华裔历史学家李晟文教授回湘巡讲《传教士与中西法文化》(湘潭大学、湖南师大等),今天特制作传教士与文化交流专题。西洋传教士带着传播上帝福音的使命叩开了异国文明的大门。远游者的造访,让相距万里的东西文明在不断碰撞,交流中迸出灿烂的火花。当然,传教士在人类文明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备受争议,但其作为文化传播者的价值值得后人铭记,其对法律文化的传播亦值得法学界挖掘研究。特此推荐。

  这一主题也是编者一直感兴趣的,特别是我自己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涉及传教士材料对孟德斯鸠、黑格尔中国观的影响。感谢母校湘大召唤我回去当面向李老师请教这些问题,也感谢何志辉老师的引荐。

  编辑:浪子海松




【嘉賓簡介】

李晟文(Shenwen LI),加拿大籍华裔学者,拉瓦尔大学历史民族学博士(ethnologie historique)。现任拉瓦尔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拉瓦尔大学历史与中西关系史项目负责人。兼任法国拉罗舍大学讲座教授。曾两度获法兰西学院院士及法国著名汉学家提名,被法国著名的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校长聘为讲座教授。

李晟文教授之法文专著《十七世纪法国耶稣会士在新法兰西与中国的传教策略》在加拿大和法国出版,被加拿大人文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最高奖(Jean-Charles-Falardeau奖)评委推荐,以其在中西历史比较研究方面的独特贡献,评为2001-2002年度加拿大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法语著作中最优秀的四部专著之一。

【講座內容】

明清时期西方数百名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教布道的同时还充当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把各种各样的西方知识传到中国,这其中就有西方法文化方面的知识。

例如,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的《职方外纪》、《西方答问》以及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的《坤舆图说》等著述,就对西方法制的刑事诉讼、审级制度、证据制度、刑讯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尽管其介绍不乏粉饰溢美之词,但也并非完全虚构,因而对于开阔国人的眼界,还是起了有益的作用的。

此外,传教士还直接参与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与西方国家签订的条约——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并运用他们的西方 “国际法”方面的知识对当时的谈判以及条约的签订产生了实际的影响。在此同时,传教士还把包括明清法制方面的知识在介绍到西方。

传教士置身于中国,对中国法文化或有细致观察,或有亲身体验,因而对这方面的记载非常多。这些传教士著述在西方的流传,在西方引发关有关中国文明制度的广泛争论,其中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赞扬中国为具有优良法制的国家,而另一位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则把中国批评为“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的国家。由此可见,明清时期来华传教士对于增进当时中西方在法制文化方面的相互了解与交流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附 :李晟文部分研究成果 (共四部中外文著作与四十多篇论文)
 
著作 书):

1.«马可波罗以来的中国、欧洲与美洲的相遇与交流»(Chine/Europe/Amérique:rencontres et échanges de Marco Polo à nos jours ),2010年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出版社。该书由由李晟文任主编,由加拿大、美国、法国、比利时与中国及台湾地区的二十多名专家学者撰写。

2. «十七世纪法国耶稣会士在新法兰西与中国的传教策略»(Stratégiesmissionnaires des jésuites français en Nouvelle-Franceet en Chine au XVIIe siècle),2001年由加拿大魁北克市拉瓦尔大学出版社与法国巴黎的拉尔马丁出版社同时刊出。

3. « 清代文化—传统的总结与中西大交流的发展 »(南炳文、李小林、李晟文合著),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1年。

4.«明史研究备览»(南炳文、李小林、李晟文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1989年。
论文

1. «从沙忽略到利玛窦:早期来华耶稣会士遣使赴京传教策略的酝酿、演变与实施»,«国际汉学», 2012年,第22期。

2. «民国时期加拿大法裔传教士与徐州的教会学校»,刊于李雪涛等主编的«跨越东西方的思考»,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3. «1918至1945年加拿大法语耶稣会士在中国的传教活动»(« Les jésuites canadiens français et leur mission en Chine, 1918-1945 »),见以上李晟文主编的 «马可波罗以来的中国与欧洲及美洲的相遇与交流» 一书, 2009。

4.«十七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与Carl Déry合著),刊于«魁北克,尚普兰与世界» 论文集 (« L’Empire du Milieu au tournantdu XVIIe siècle », dans Michel DeWaele et martin Pâquet, Québec, Champlain, le monde), 拉瓦尔大学出版社, 2008。

5.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与耶稣会士的文化中介作用»,见«中西方外交关系»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比利时鲁汶大学出版社(« La signature du Traité deNerchinsk en 1689 entre la Chineet la Russie :les Jésuites comme interfaces culturels »,Paul Servais (dir.), Les relationsdiplomatiques Orient-Occident »,2007, Louvain-la-Neuve, Bruyant-Academia)。

6.«1918-1955年加拿大法裔耶稣会士在徐州传教过程初探»,«国际汉学», 2006年,第14期。

7.«二十世纪上半叶加拿大耶稣会士在徐州:传教士文献与中国“奇器”»,刊于 «东西交流史的新局─ 以基督教为中心»,«东亚文明研究丛书»,45期,台北,台湾东西出版中心,2005年。

8. «儒家思想与中国社会文化的现代化»(与AnnaGhiglione合撰),刊于«龙的苏醒:二十一世纪中国发展之挑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蒙特利尔,魁北克大学出版社,2005年 (« Leconfucianisme et la modernisation socioculturelle de la Chine », dansFrédéricLasserre(dir.),L’éveildu Dragon. Les défis du développement en Chineau XXIe siècle, Montréal, Presses del’Université du Québec à Montréal, 2005)。

9. «从基、儒关系看明清时期基督教的中国化趋向»,«中国文化研究»,2004,第43期。

10, «适应与革新:十七世纪法国耶稣会士在华传教策略»,刊于 «传教空间:革新之地与跨文化碰撞»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同时刊于魁北克拉瓦尔大学出版社与巴黎卡尔达拉出版社(« Adaptation et innovation : les stratégies évangélisatrices des missionnaires jésuites français en Chine au XVIIe siècle », dans Gilles Routhier et Frédéric Laugrand (dir.), L'espacemissionnaire. Lieu d'innovations et de rencontres interculturelles,collection Mémoire d’Églises, Paris/Québec, Karthala et Presses de l’Université Laval, 2002)。

11.«重庆的绅士及官僚与1886教案的处理»(与Jean GuyDaigle合著),刊于法国著名的汉学杂志 «中国研究»,2001, 20卷第1-2期合刊(« Notableset mandarins à Chongqing, la gestion des troublesde 1886 », Études chinoises,vol.XX, no 1-2)。

12.« 明清之际法国耶稣会士来华过程研究»,刊于黄时鉴主编 «中西交流论谭»,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第2 辑。

13. «明末清初来华法国耶稣会士与 " 西洋奇器"—与北美传教活动相比较»(与蒂尔贡合著), «中国史研究», 1999 第2 期。

14.«明清时期法国耶稣会士来华初探»,«世界宗教研究», 1999, 第2期

15.«清代法国耶稣会士在华传教策略», « 清史研究»,1995,第3 期

16.«明代北京的商业活动»,«南开学报», 1988, 第6 期

17.«试论承德避暑山庄的兴衰»,« 南开史学», 1985,   第3 期。
李晟文:愿做中西文化的传书人
文 : 王  鹏     刘  佼  原载《湘大校友》
人物简介
李晟文,加籍华人,湘潭大学79级历史系校友。现为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历史系教授,该校人文学院魁北克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拉瓦尔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研究员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丛刊主编,同时受聘为法国、中国多所大学的讲座教授,主要从事明清史、明末至民国时期的中西关系史研究,对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尤有深入研究。



十五世纪,伴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三桅帆船劈波斩浪划开新世界的序幕,西洋传教士带着传播上帝福音的使命叩开了异国文明的大门。远游者的造访,让相距万里的东西文明在不断碰撞,交流中迸出灿烂的火花。

传教士在人类文明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备受争议,但其作为文化传播者的价值毋庸置疑,在李晟文教授眼中则兼有“文化人”的标签。对传教士历史的兴趣和研究,不仅是出于专业使然,同时也是一种情怀。这位从湖南乡村走出的“洋教授”,在寓居海外传道授业的岁月里,一边用华人学者的眼光致力于中国历史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学术研究,一边以文化人的身份用实际行动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尽心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传教布道”的情怀。

岁月青葱:程门立雪,志存高远蹑鹏程



1979年,来自岳阳君山农场的李晟文考入全国重点大学湘潭大学,成为恢复高考后当地走出的极少数大学生。

在同学眼中,李晟文沉默寡言,不喜与人交往,但学习勤奋刻苦,颇有“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气质。尽管能从条件简陋的农村考取重点大学已属“破天荒”,可入校时得知自己的高考成绩只能排在班上倒数后,骨子里倔强的李晟文不甘落后,愈发勤勉,誓要用四年的努力弥补和同学们的差距。大学的清寂时光,李晟文占据南山阶梯教室的一隅寒窗苦读,广泛涉猎专业书籍,打下了良好的史学基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复校后的湘大发展迅猛,常有国内各个领域的学术大家来校讲学,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精神盛筵,李晟文自然不会错过这些宝贵的机会,他像海绵一样汲取着大师们的思想。某日,中国科学院的钮仲勋教授来校讲学后在下榻的招待所休息,一位学生不请自来叩开了他的房门,这名清瘦的学生恭敬地说明来意,带着几个问题希望先生点拨。一番交谈后,钮教授发现这个学生思维活跃,基础扎实,是个做学问的好苗子,便耐心地为其释疑。这个少年便是李晟文。

每次听完讲座,李晟文便通过各种途径打听这些教授休息的客房,不善与人交往的他怀着恭敬的态度勇敢地敲开素不相识的教授的门。除了钮仲勋教授,还有兰州大学的赵郦生教授、中央民族学院的朱宁教授等……这些教授都对这个好学的学生给予称赞与勉励。更难能可贵的是,李晟文日后还和一些教授保持着长期的联系,继续向他们请教,而这些教授热情的鼓励也成为他日后在学业与学术研究上不断迈进的重要动力。

谈及这段岁月,李晟文说,要想和别人不一样,总得去做些别人不敢做或者不愿意做的事情。

1983年大学毕业时,李晟文已不再是当初那个羞于谈论自己学习成绩的羞怯少年。凭借在学校打下的良好基础,他成功考取南开大学,师从著名的明清史专家南炳文教授,在学术道路上越走越远。

漂洋过海:传道授业,潜心治学钻学问



1986年,李晟文从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毕业,获明清史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历史系,获历史民族学博士学位;随后到渥太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于2002年在拉瓦尔大学历史系任教至今。拉瓦尔大学不仅是加拿大历史悠久的大学,也是北美洲第一所法语授课的高校,坐落于该国法语区省会魁北克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663年,先后有数位加拿大总理毕业于该校。

作为该校为数不多的华人教授,李晟文很好地展现了华人勤奋刻苦与扎实严谨的治学品质,主攻中西关系史研究的他对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有非常独到的研究。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下的中国逐渐没落,而狂热于开辟新航路的西欧国家却迅速崛起,中西力量对比发生巨大转变。对华人学者而言,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和反思无疑具有深刻的意义。西洋传教士恰是理解这一历史的秘钥,李晟文对此痴迷不已。

明清时期,来华传教士不仅传入了西方天主教,还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丰富的欧洲地理、社会与文化知识,打开了中国了解西方的窗口。康乾期间,白晋、张诚等法国耶稣会士受到重用,他们参加了著名的《皇舆全览图》的绘测,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次在如此广阔的国土上进行地理大绘测后完成的地图。白晋为康熙系统传授过几何和计算学,他还研究《易经》,并于1693年受康熙之命回法国招募传教士时将他的《康熙帝传》连同大量汉学书进献给路易十四,为中法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二十世纪前期加拿大的传教士亦是如此,足迹遍及江苏、山东、东北、华南、河南等地,在传教的同时从事文化传播活动。 在徐州的传教士还在日军占领时期保护中国难民,有的传教士因之而遭到了日军的残杀。除了在中国传教外,在徐州的传教士还在加拿大创办《匪徒》杂志,并建立中国博物馆,收藏了1800多种中国器物,向当地加拿大人宣传介绍中国文化。他们对中国的认识集误解、偏见与合理为一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加拿大人对中国的印象,而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现代。

在一般人看来,学术研究枯燥乏味,但李晟文却乐此不疲。史学资料繁芜浩淼,为查找原始资料,他常奔赴加拿大、法国及中国等地档案馆、图书馆寻找珍贵资料。他常奔赴加拿大、法国及中国等地档案馆、图书馆寻找珍贵资料翻阅与整理史料是项耐性与细致并重的工作,但李晟文却觉得这个过程好比寻矿,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一旦找到,内心的惊喜足以驱散所有疲惫。

正是基于对传教士使命及其文化活动的清晰认识,李晟文在传教士的研究道路上越走越远。2001年,李晟文的专著《十七世纪法国耶稣会士在新法兰西与中国的传教策略》一书同时在加拿大和法国出版,并入选2001-2002年度加拿大四部优秀法语版社会科学学术专著之列。多年以来,他发表高水平论文近五十篇,在中西方出版 (含合著) 有《文化交遇与文化媒介:中西方与美洲传教士、萨满研究» 》(加)、《马可波罗以来的中国、欧洲与美洲的相遇与交流》(加)、《十七世纪法国耶稣会士在新法兰西与中国的传教策略》(加、法)以及《清代文化—传统的总结与中西大交流的发展》、《明史研究备览》等论著,这些著作备受学术界好评。


(2013年,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国会山庄前与家人合影)

此岸彼岸:海外辗转,碰撞文化花火



海外的生活经历无疑对李晟文的研究工作大有裨益,用华人的视角审视不同文化背景社会群体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在与西方民众日常交往中亲身感受东西文化的碰撞,让李晟文对文化交流现象有着更深的体会。文化交流活动是双向的,一方面是对西方文明的深刻体验和思考,另一方面是向世界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作为一个名学者,李晟文在从事研究的同时,也乐于起到文化桥梁的作用。

从2006年起,李晟文每年带领加拿大学生来中国,先后到南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理工学院等国内大学展开为期两个月的交流学习。从学习汉语到学习中国文化,加拿大学生对中国社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改变了他们过去单纯通过媒体和书本获得知识的现象,正如李晟文所说:“西方普通民众的传统中国观具有历史惯性,而现实中的中西文化交流,尤其是目前中国发展下所进行的文化交流,有助于西方人重新审视他们对中国的看法”。每年李晟文都会受国内高校邀请来华作学术报告。他渊博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赢得听者的掌声,让学生收获颇丰。


(2013年,陪同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校领导访问湖南师范大学)
身为海外华人,李晟文把目光投向当地华人群体,十分关注华人移民及创业历史。中国人向来重视传统观念中的同乡之谊,共同的文化枢纽把魁北克地区两千多名华人紧紧地联系到一起。在李晟文看来,海外华人对祖国都有着一颗赤诚之心,在研究加籍华人移民史时,他就曾被抗日战争胜利时加拿大华人自发游行庆祝的照片所深深感动。当时许多新老华人 以及他们在加拿大出生的子女,兴高采烈地,敲锣打鼓,庆祝祖国的光复。

有感于此,李晟文积极向加拿大人传播与介绍中国文化。2002年,他协助妻子在加拿大开办了一所中文学校,该校先后招收了近两百名当地华人小孩在该校学习汉语与中国文化。每逢节假日当地华人朋友还经常在此欢聚,中文学校实际上成为了当地的华人之家,增进了当地华人的凝聚力。

洞庭之畔生长的李晟文,恰如湘江水,奔流向前,在不同文明交汇的汪洋中不断向前迈进。


来源 / 《湘大校友》
排版 / 贾琪、刘雪



    关注 湖湘人文读书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