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神兽与“法”字的来源

 

它不是我们平时见过的任何动物,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长一角,它的名字叫解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





话说中国北宋有位著名的法官名字叫做包拯,他廉洁公正、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他审理的著名案件就是“秦香莲状告驸马陈世美”。

后来,人们看到的戏剧《铡美案》讲的就是这个故事。北宋年间,陈世美进京应试,考中状元,被招驸马。其家乡连年荒旱,父母去世,妻子秦香莲携儿女进京寻夫,闯宫遭逐。

丞相王延龄怜之,试图让秦香莲在陈世美寿辰之日扮成歌女席间弹唱以助破镜重圆,不成。王延龄授秦香莲纸扇,暗示其到开封府告状。

陈世美派家将韩琪追杀,韩终放走秦香莲母子,自刎……秦香莲逃出三官堂,至包拯前控告陈世美"杀妻灭嗣",包拯将陈世美召到开封府,好言相劝,话不投机。令秦与对质,陈世美自恃国戚,强词狡辩;包拯怒欲铡之。……皇姑、太后闻讯阻刑……包拯不顾,铡死陈世美。



戏剧中,如果我们留意古代法庭场景的话,就会发现有一尊动物雕像:它不是我们平时见过的任何动物,它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它的名字叫解豸(xiè zhì),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

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



现在很多法院的门口也摆了解豸(xiè zhì),寓意铁面无私、公平执法。

我们的汉字“法”,也与这个神兽有关。



祖先在创构“法”字上,其渊源颇具智慧和神话色彩。“法”字古金文为“灋fǎ”。这字从廌(zhì)去,以代表判断曲直的法律;又从水,是比喻其平如水,省廌写作法”。

在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先生看来,“灋fǎ”字的造字构意,源出一个历史传说:

春秋战国时期,齐庄公有个叫壬里国的臣子,与另一位叫中里缴的臣子打了三年官司。因为案情难以判断,齐庄公就让“廌”,即神兽獬豸,来听他二人自读诉状。结果壬里国的诉状读完,獬豸没有什么表示,而中里缴的诉状还没有读到一半,獬豸就用角顶翻了他。于是,齐庄公判决壬里国胜诉。这种以角触断罪的方法,被古人用“会意”的方法放进了“灋”字的构形之中。

可见,这个“灋fǎ”字造得很有深意,一是公平裁判、明断曲直,乃是我国古代先哲赋予“灋”字的基本涵义;二是“灋fǎ”或许代表了人民心底的向往:“灋fǎ”应该对任何人公平如水,如遇不平,就应该坚决除去。



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獬豸一直受到历朝的推崇。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秦代执法御史带着这种冠,汉承秦制也概莫能外。

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执法官也因此被称为獬豸,这种习尚一直延续下来。

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

显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时代以神判法的遗迹。进入近代,仍将其视为法律与公正的偶像。

与此相类似,在西方,独角兽也被认为是纯洁的象征。人们认为它的角的力量能够压制任何道德败坏的事情。同时有贞洁的含义,是完美骑士的代表。

(主讲人:河北光显律师事务所   李慧臣  律师)




    关注 法治集结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