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美白对虾养殖喂料的那些事,你真都知道吗

 

对虾的投饲量应根据对虾的个体大小,天气变化情况、水质和底质条件、对虾健康状况、生理状况、对虾实际摄食量等因素...







对虾的投饲量应根据对虾的个体大小,天气变化情况、水质和底质条件、对虾健康状况、生理状况、对虾实际摄食量等因素进行灵活调整,做到合理投喂。投喂过量不但造成浪费,而且污染水质;投喂不足又会影响对虾的正常生长发育,轻者导致池虾个体规格差异较大,重者会降低对虾的体质和加剧池虾的相互残食。

在高密度养殖的条件下,对虾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几乎完全依靠人工投喂的配合饲料所提供。

只有投喂优质的饲料才能满足对虾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获得较好的消化、吸收效率,降低饵料系数,尽量减轻池塘水质和底质的污染程度。

---------------------------------------------------------------
【选择品质优良的配合饲料】
饲料是对虾健康养殖的基础,是直接影响对虾养殖成败的关键。高效优质的饲料能保证对虾营养的全面需要,满足对虾生长所需能量消耗和机体发育代谢的需要,增强对虾自身的抗病能力,同时高效优质的饲料也具有很高的消化吸收率和较高摄食速度,从而减少对虾粪便的排泄量和残饵损失量,这对于保持虾池的良好水质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对虾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需要和当时的生活状态进行精确的投饵,其目的在于避免养殖投饵的盲目性,做到既使虾吃饱吃好,又不造成浪费,物尽其用,降低养虾成本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
【饲料的质量标准】
(1)色泽均匀、无霉点,无霉味和其他异味,颗粒整齐、干燥。
(2)营养成分符合营养标准,可以测定蛋白质、脂肪和部分维生素的含量:测定必须的氨基酸指数。
(3)测定饲料消化率。饲料消化率是衡量饲料质量的重要指标,消化率越高,饲料的营养价值越高。
(4)饲养实验。通过一定时间的饲养,测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及每千克对虾所需要的成本投入,确定饲料质量的优劣。
(5)对虾优质配合饲料,幼期阶段(体长3~5厘米),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应在38%~40%,养成虾阶段(体长6~12厘米),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应在35%~38%,在虾病暴发期间,喂料时应添加本草大康、活性蒜宝、健长灵等生物制剂。

---------------------------------------------------------------
【如何确定投饵量】
投饵必须适时适量是对虾养殖的关键环节,应根据对虾摄食量的大小决定适宜的投饵量。对虾的摄食量与池塘中对虾的数量、体长、发育阶段以及水环境有关,高溶氧、适温范围内高水温,低氨氮量时摄食量较大,反之摄食量减小。

---------------------------------------------------------------
【对虾池存量估计】
了解养殖池内对虾数量变化,是进行合理投饵和估产的依据。
目前普遍采用旋网取样法:即用旋网在池内多点、同步取样。按网开面积求得单位水柱体内对虾的平均个数,再折算出全池对虾的总数。计算公式如下:

旋网撒开的平均面积(㎡)公式内的校正系数(或称经验系数),是指由旋网取样所得的虾数和实际出池虾数的商值(水深不同,该商值也不同,池水越深,旋网入水后由于铅锤的重量作用,罩面收拢较大,越浅则罩面的变化较小)。

例如,由网试样品算出水深2米的池内对虾总数为1000尾(A),实际出池虾数为500尾(B),则即这一水深条件下,用这一网具校正系数是0.5。亦即,由取样折算出来的虾数要减去一半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池内对虾的实际存池量。B/A=500/1000=0.5

【根据对虾的摄食情况调整日投饵量】
①将全天的用量分成6次投喂,如果投饵后1小时,有2/3的对虾达饱胃或半饱,说明投饵充足,如果投饵后3~4小时,仍有半数以上处于饱胃或半饱,说明投饵过量,应减少投饵量。还可潜入池底检查残饵情况,如在下次投饵之前池内仍有残饵,就应少投或不投。
②利用投饵盘检测对虾摄食情况,在池内不同位置设几个投饵盘,投饵时撒上与池内相同密度的饵料,投饵后1~2小时,检查盘内有无残饵,如仍有较多残饵,则下次应减少投饵数量,如投饵后很快被吃光,则应增加投饵量,小池塘也可在投饵盘上投饵,吃完后随时补充。
③根据对虾生长情况调整投饵量:6~7月份对虾平均日增长量应达1.2~1.5毫米,8月份0.8~1.0毫米9月份应达0.5~0.8毫米,如达不到上述生长速度,水质又无问题,则应考虑到是否是投饵量或是饵料质量不佳,应查清原因对症处理,此外对虾大小分化,肠道粗而弯曲都是饵料长期不足的表现。
④根据水环境调整投饵量:水温超过32度以上,或低于22度,摄食量下降,盐度突然下降,溶解氧低于4mg/L,氨氮超过1.0mg/L,池低发臭有硫化氢,和甲烷逸出均可引起摄食量下降,此时应减少投食量,努力改变水质条件,待情况好转后再恢复正常投饵量。

---------------------------------------------------------------
【投喂方法】
1.场所:
投饵场所应根据虾的摄食习性而定。仔虾时期多在池边浅水区域活动,池周0.3~0.5米深处是理想的投饵区,随着虾的生长对虾逐渐向深水区移动,中期可在0.5~1.0米深处投饵,切忌在中心沟等深水处投饵,因为2米以上的深水区氧气不足,对虾很少在该处觅食和栖息。长条形池塘,可在进水端留出一段不投饵区,作为对虾栖息和缺氧时的避难场所。面积小的池塘可在池四角设饵料盘,只在饵料盘上投饵。
为了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减轻残饵对池水的污染,加快对虾的生长速度,养成的中后期应每日投饵4~5次。
配合饲料可直接撒入投饵区,但应掌握粒数适宜。每次投饵量应掌握在每尾虾至少可得到1粒饲料。
---------------------------------------------------------------

2.饵料盘(观料台)设置及检查
一般每1.5~2亩水面设置一个饵料盘,饵料盘应建在离堤坝3~4米、增氧机搅动的水流速度最大的区域,投饵时饵料盘中的饵料要占总投饲量的1~2%。
饵料盘的检查时间要根据虾的不同生长阶段确定:每次规定的时间内检查饲料饵料盘上饲料的消耗情况来确定和调整第2天同一餐次的投喂量。每次检查饵料盘的时间,则取决于养殖对虾的个体规格。对虾体长达到5厘米之后,对虾活动能力较强,摄食速度较快,应在投喂后2小时进行观察,饵料在2小时内吃完为宜;当体长在5~8厘米时,应在投喂后的1.5小时进行观察;当体长达到9厘米以上时,应在投喂后1小时观察。原则是在对虾食饱的前提下,尽量缩短饲料在水中的浸泡时间,减少饵料营养成分的浸出流失,同时减轻池水的污染。尤其是南美白对虾有贪食行为,且暴食过后会出现厌食现象。

---------------------------------------------------------------
3.投饵时间及数量比例:
高位池投饵一般分4~6次,以少吃多餐为原则。具体投饵时间:
7:30~8:00 投全日 20%
10:00~10:30 30%
14:30~15:00 10%
17:30~18:00 30%
21:00~21:30 10%

---------------------------------------------------------------
4.科学饲喂五原则:
饲喂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虾的生长和养殖经济效益,必须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 成本原则:讲究饲料效率,计算增重成本,不能简单地只看饲料价格。
◇ 适量原则:宁八成不十足,尽量避免饲料过剩污染池底。
◇ 生态原则:培养好水质量,构建内生态食物链,促进水体自肥自净、既能增加天然饵料节约人工饵料,又能达到生态平衡健康养殖。
◇ 卫生原则:使用干净无霉变无污染的饲料。
◇ 保健原则:经常拌喂健长灵、活性蒜宝等优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和金肽康、保肝促长灵、清源等保肝健肠类产品,以提高免疫功能和预防病害功能。

---------------------------------------------------------------
5.投喂技巧:
投饵管理要尽可能地做到相对合理化,既要保证对虾吃饱、吃好,又要兼顾养殖环境和节约成本。合理投饵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 腐败变质、质量差的饵料不喂;
◇ 坚持投喂少量多餐,均匀撒投;
◇ 投饵1.5小时后,空胃率超过30%的适当多喂,低于30%可适当少喂;
◇ 水温低于15℃或者高于32℃以上时少喂;
◇ 风和日暖时多喂,大风暴雨(7级以上)、寒流侵袭(降温5℃以上)时少喂或暂不喂;
◇ 对虾大量脱壳的当日少喂;脱壳1天后多喂;
◇ 池内竞食生物(如脊尾白虾)多时适当多喂;
◇ 对虾生病或出现暗浮头时少喂,浮头死虾时暂停投喂;
◇ 水质良好时多喂,水质变劣时少喂。

【均衡营养,减少疾病,促进生长】

鱼虾生长,必须注意营养均衡,适时适量补充各种有益菌群和生物酶、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补充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它们都是鱼虾生长必需的生命元素,缺少了任何一种,都会影响鱼虾的生长速度,甚至引发各种疾病,或导致死亡。
(一)使用生物饲料添加剂(如健长灵)的最佳时期
①幼苗开口期:刚孵化出来的鱼虾蟹幼体,在开口摄食时投喂有益微生物制剂,可以改善幼体的肠道环境,促进摄食,增强抗病能力,提高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②快速生长期:在水生动物快速生长期,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可以抑制环境中的病原细菌的生长,补充其生长必需的内源酶和有益菌株,减少疾病的发生。
③食物结构调整期:在水生动物食性转换及食物结构调整期,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可以使其安全度过转换期和调整期,避免致病菌的侵袭。
④治疗恢复期:在水产动物发病经药物治疗后,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可帮助其尽快恢复健康,达到明显的保健作用。
⑤应激期:当水产动物处于应激状态下,如温度突然下降、环境突然改变等,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可帮助其安全度过应激反应期,提高养殖成活率,减少病原感染机率。

---------------------------------------------------------------

(二)营养·免疫·促生长操作技巧
◇ 虾苗在6厘米以前: 每公斤料配清源、活性蒜宝各10毫升,每天于傍晚拌喂1餐。
◇ 虾苗在6厘米以后:将健长灵、活力素、金肽康交叉配合使用,健长灵两天1次按1%拌料内服,活力素或金肽康每天1次按0.5%拌料内服,同时每天按0.8%拌料补充离子对钙。
◇ 每星期拌喂活性蒜宝(1%)+本草大康(0.5%)+保肝促长灵(0.5%)2次;
每星期拌喂清源(1%)3次;
每星期拌喂新噬菌皇(0.5%)2次;
上述产品错开拌喂。

---------------------------------------------------------------

(三)加速对虾脱壳,及时补钙,强力促进生长
虾、蟹等甲壳类动物在其变态和生长发育过程中,需经过数十次的脱壳变化,(白对虾在自然条件下约20天脱壳一次),正常的脱壳是加速生长的基本保证,如果虾、蟹不能正常地脱壳,则生长发育会严重受阻,并可能导致死亡。促进脱壳有以下方法:
◇ 适当进新水,改良水质;
◇ 将盐度降低2~3度,也可促进脱壳;
◇ 在饲料中添加活力素或金肽康促进脱壳,同时补充离子对钙以高效补钙,既可促进蜕壳,还可避免软壳,在中后期坚持喂服活力素、金肽康、离子对钙可缩短养殖周期20%以上。
---------------------------------------------------------------

【巡池管理】

巡池是了解对虾生长情况最直接、最有效的管理手段之一。在养殖期每天的巡池次数最少不低于4次。即分别在黎明、中午、傍晚和午夜各一次。巡池时必须请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观察水情:正常的池水为茶褐色和黄绿色,透明度为20~30公分,无异臭味。有时增氧机打出水面的气泡如是白色且消逝快是正常的。如果水面气泡带红丝、黄丝、黑丝,说明池底已变质,如果水体已变红、变暗、变白或夜间发光,手感打滑,味带腥或青苔大量泛起,或池水突然变青都是不正常现象,应小心区别。

②观察饵料消耗情况:随着对虾个体不断增大,饵料的消耗量越来越大。如果残饵突然增多,甚至被增氧机打水冲出水面,表示对虾生活状态反常,必须结合水质变化、病况、饵料质量、投饵量、对虾当时所处的生理状态、是否蜕壳减料等情况,综合分析,找出具体原因。

③对虾体进行肉眼检查:健康的白虾,体色晶亮,腹部肌肉透明度大,外观青灰色,胃部饱满,鳃腔清洁,鳃色与周围组织基本一致,体表无寄生物。甲壳有弹性,手握时争执力强,静息时头部高昂,步足和腹肢支撑有力,尾羽张开,游泳时有方向性,抗离水能力较强。如果对虾体色异常,腹肢与大触须变红,甲壳变软或粗糙不平滑,体表有黄色粘状物,腹肢白浊,鳃体变白、变黑、变黄或黄红色,肠道前部弯曲、变粗,在水中横游或打圈,静息时全身伏地或弓背垂头,腹肢平展,尾扇合拢,无自洁能力。对外刺激反应迟缓,很容易捕获,手握时无争执,经不起离水刺激,离水不够一分钟死亡等,都是生长状况不好的标志,必须特别警惕。

④观察池底颜色和臭味:正常的池底是原土色,无臭味,优质池底生物群落是褐色,池底表面常有一层微小至密的气泡覆盖。如果池底颜色变黑发臭或飘离池底(又称泛底),则表示底质已变,这是水质变差,对虾发病的先兆。

⑤观察堤埂是否有漏水开裂情况,有否敌害生物混入塘中。

(文章来源:中国水产门户网)

扫描(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养虾。关注养虾,就是关注你的钱袋子。

输入你关心的话题养虾公众号会近期报道。


    关注 养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