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把倾诉冲动当作创作才华——养个公众号想法挺多啊(一)

 

必须在人生的根本上弄对了,然后才能干什么都对,才能真有乐趣...



(原创保护功能已开启,大家可以在文章最后留言评论)

我记得樊樊第一次投稿的时候曾问我,当初办这个公众号是出于什么目的,有什么设想,我一时很不好意思,说写着玩儿呗。的确,我这个人目光短浅,没什么规划,只是因为我像很多人一样基本荒废了人人和QQ,而微信又没法发文章,干脆就申请一个公众号方便写东西。所以这个名字起得很糟,一来人家主动搜索的时候很少会有“Mickey”这个关键词,即使有,也不会想到某人神经地加了个“小”,如果搜“说话”呢,以“说话”开头的就已经翻不完了;二来,别人一般不愿供稿,因为这名字生就长着一副抹杀他人功劳、拒绝合作者的脸,而一个人打理公众号还是很容易陷入文荒的。当然,这些都是后来我上网查找经验的时候才作出的分析。

七堇年写过,“回首那些错把倾诉冲动当作创作才华的无知年生……一手撑着深不可测的夜,一手写下无处倾诉的话”。这很符合我的情况,缺少创作才华,夜里容易冲动。这样的无知年生可以追溯到高中时代,我就着应急灯最后微弱的光亮,在小本子上写下了许多鬼话。现在我只不过是将平时冒出的一个个想法拓展一下、串起来,公开给大家看。

可是我为什么要去查找办公众号的经验呢?其实这是很自然的。每篇文章页面的左下角就摆着阅读量,公众平台的首页就摆着粉丝数。有了这些数字,就好像有了魔咒缠身,一心只盼着它们增加。起初我是很疯狂的,发出推文后,每隔几分钟就要查看一下阅读量增加了多少,有没有新的粉丝。最早愿意写稿的一瓢饮同学也经常询问,而我总是有气无力地说出可怜的数字。后来可能一瓢饮实在看不下去了,他给我提了五个建议:一、不要只想着自己想写什么,而要考虑别人想看什么;二、要先做杂,再做精,具体来说,就是没有必要只发文章,可以是图片、视频、段子,以适应不同人群,待粉丝基数足够大的时候,再保留自己擅长的部分;三、尽可能地说服(乞求)别人转发,转发是推广的根本;四、尽可能地说服(乞求)更多的人投稿;五、把页面做得漂亮一些。一瓢饮很会思考,说的也很有道理,如果你是从一开始就持续关注本公众号的朋友,也可以或多或少地发现我在这些方面做的一点努力。然而第一条对我个人来说是很困难的,因为它根本有悖于倾诉冲动。

有一天我读到梁漱溟的《新年的感触》,其中说“老是灯红酒绿热闹不散,仍然是苦,能于乐之后乐之中没有旁的味道就对了”。我就在想,如果一篇推文我喜爱至极而阅读者寥寥,另一篇点击量很高而我没有反复阅读的欲望,哪一个给我的幸福感更强。答案是前者。渐渐地,我的心态就好多了,高自我满意度加高阅读量当然最好,不过抛开数字,至少我也能够很愉悦。梁漱溟还说,“必须在人生的根本上弄对了,然后才能干什么都对,才能真有乐趣”。小八留言说想让我谈谈人生态度,我觉得这句话很能够表达我的态度。不过我得说,这个态度有个很大的弊端,就是会错过很多乐,别人觉得你乐的时候也不一定是真乐,因为有许多“旁的味道”在所难免。

对于写文字来说,也许它的根本恰恰在于倾诉冲动。这并不是说,把倾诉冲动当作创作才华是对的。提高能力应当是对原始冲动的一种发展。比方说谈恋爱,根本上是一种吸引,我们暂且称之为爱,可是你不能老拿爱说事,有错不改,只说“可是我是爱你的”,这显然不是良性的发展。

高行健说,“所谓作家,无非是一个人自己在说话、在写作,他人可听可不听, 可读可不读”。呵,人还可以如此傲娇吗?不过如果吸收了他的精神,我想可以这样说:亲爱的读者,您的阅读是对我们的奖赏,您的忽略也没有对我们造成伤害,我们仍会一如既往地努力下去。

由倾诉冲动而起,在创作过程中精雕细刻、提高能力,而一旦发布给读者后最好再次视之为倾诉冲动,就是说再次回到根本,我们也许就可以不那么患得患失,也许就可以在任性的同时又有可见的未来。

(封面图片来自子卿)


    关注 Mi小ckey说话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