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错之名,高屋建瓴

 

常见钢筋计量错误及遗漏梳理...

本文写于2013年10月入职第3月
来到公司三月有余,作为一个刚走出象牙塔的毛头学生,这三个月,在公司高标准高要求高压力下,自己经历了迅速的蜕变,想要自己不被淘汰,只能加大马力,力求最大限度达到公司对于一个新人能力的预期,与其说是“成长”,或许用“被良性的揠苗助长”来描述自己身上所发生的改变更为贴切,让自己惊诧人的潜力的确可以被无限挖掘,也印证了曾国藩所说的“世间事有一半都是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而所有改变,借力于一个接一个的错误,知识体系上的、思维意识上的、操作实践上的等等,伊始恐惧错误,因为那意味着自己能力上的缺陷,意味着前面道路的艰险,慢慢爱上错误,因为这意味着又一个成长的机会,意味着离理想又进了一步。

下面就以这三个月以来所做的工程为主线,梳理作为一个造价的新兵蛋子最易走入的误区、最易忽略的要点以及最常见的错误,分享我的犯错心得,之所以分享,是因为我相信有神医尝百药,神农尝百草一说,量变能引起质变,每个人都有海纳百川的胸怀,都有取精华去糟粕的本事。

l要想算准量,设置不能忘

在学校里用广联达(本文中所有广联达的例子软件版本都是2013版的),很少去研究前面工程设置的内容,打开广联达就开始画,为在绘图区画了点梁板柱就沾沾自喜,实际上是纯粹的自己骗自己,工程设置没对,画了也白画,而究其原因,不是不知道要进行工程设置,而是,对于整个施工图的设计说明的了解不透彻不深入。

1、抗震等级

抗震等级在结构设计说明里都会写有,照抄过来就行了,如果抗震等级没有填写对,那直接会影响钢筋的锚固长度的计算。

2、Φ6钢筋比重

由于国内没有生产圆6的钢筋,都是圆6.5的钢筋,所以要把圆6的钢筋比重修改为圆6.5钢筋的比重。

3、柱/墙柱计算设置

在计算设置中的柱/墙柱里,一般都会修改“插筋锚固区箍筋数量”、“柱纵筋伸入基础锚固形式”,具体是否修改看结构设计总说明或者基础图设计说明,2013版的广联达在“锚固区内的箍筋数量”一栏可以直接输入诸如“2A8”、”2A6”、“2”这类格式的数据,而在2009版本的广联达中只能输入“2”,而不能在箍筋根数后面加箍筋规格信息,要想更改信息只能在对想要

修改的柱构件汇总计算之后用“编辑钢筋“功能手动修改箍筋的根数,编辑后要记着对构件进行锁定,否则再汇总计算时在编辑钢筋中修改的数据会被还原。

对于“柱纵筋伸入基础的锚固形式”要去细看基础结构大样图,以确认形式为“全部伸入基底弯折”还是“角筋伸入基底弯折”,并及时在此处进行修改。



4、框架、非框架梁的计算设置

这两者的计算设置通常修改的部分为“次梁两侧共增加的箍筋”以及“拉筋配置”,



对于拉筋配置,一般没有修改,但如果结构设计说明上有关于拉筋的配置信息,则要核对是否和软件默认的一致,如果不一致则要对照着设计说明进行修改,例

如:



而对于“次梁两侧的箍筋数量”这一个信息,有点说头。在这个地方输入信息之后,如果软件给力,很多时候当我们把框架、非框架梁在绘图区画好之后,软件会自动识别主次梁并在相应梁的“梁平法表格”中填写附加箍筋的信息,如下图:



但是,一方面软件有些时候无法智能的准确的判断梁与梁之间的主次关系,另一方面,现在的设计对于梁的附加箍筋还针对于相交梁和边框梁而不仅仅只限于主次梁相交处的次梁两侧,例如:





而这些梁的附加箍筋,软件是不会默认生成的。一般情况下,作为我们新人,对于梁的附加箍筋的画法都是用“自动生成吊筋”功能画的,一味相信软件,实际存在很多漏算,目前我觉得比较准确的画法应该是先用“自动生成吊筋”命令让软件尽可能识别主次梁以在其侧生成附加箍筋,然后需要一根梁一根梁的结合“梁平法表格”去检查,看哪些相交梁或者边梁处的挑梁哪些梁跨没有成功产生,对于没有自动生成的要手动添加,在以前的2009版的广联达必须要输入“次梁宽度”信息再输入“次梁加筋”信息,这样完整的信息才能让软件自动计算,如下图:



但2013版本的广联达即使像下面这样输入信息,也能正确计算,



也就是说,只要保证在相应的梁跨里正确输入“次梁加筋”的信息,就能够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

5、板的计算设置

板的计算设置相较于前几者都要多很多,而作为一个新手,在没有被指导之前很大程度上都会忽略掉板的设置,原因在于对结构设计总说明研读的不细致,或者说即使读的很细致也不知道到底哪些项目应该也必须在设置里进行修改,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5.1.分布筋

绝大多数结构设计说明中都会对板的分布筋信息进行描述,例如:

那么在设置时就应该在分布筋配置中选择“同一板厚分布筋相同”,并在弹出的信息框中输入相应的信息:


5.2.温度筋

温度筋与负筋的搭接长度在很多结构设计说明中都会有单独的表示:

而搭接长度通长也是300mm,所以就该在设置中将这个搭接值进行录入:

5.3.板底钢筋

板底钢筋的信息如:

在广联达中则应更改设置为:

5.4.跨板受力筋

跨板受力筋标注长度位置应该修改为“支座外边线”,如图:

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也很容易搞混淆,对于一般的板负筋很容易知道标注长度的起始,所以就认为跨板受力筋标注起始和一般的负筋是一样的,实际则不是,下面的第一幅图是选择的支座外边线,第二幅选择的是支座内边线,结果一目了然:


5.5.负筋

对于上图负筋的这两个修改,通长情况下,“是否包含支座”是一定要修改成“否”的,而第一个“负筋伸支座长度”是某些设计说明中才有的,具体是否修改,看设计说明的要求。

6.砌体结构的计算设置

6.1.构造柱:

构造柱这样修改是因为常见的施工工艺就是这样操作的。

6.2.砌体加筋:

砌体加筋的根数要修改成“向下取整”而不是软件默认的“向上取整+1”,其原因是通过手算验证,“向下取整”所得出的结果同手算的结果相同。

7、剪力墙节点设置

首先要将剪力墙的拉筋布置方式改为“梅花形布置”

然后就有一个自认为能提高画图效率的设置,如果依照03g101图集,对于剪力墙的水平钢筋就可以直接在剪力墙属性中输入水平钢筋的信息,就可以达到计算目的,但在11g101中的剪力墙规范要求剪力墙的水平钢筋做成封闭箍筋,

而如果仍直接在水平钢筋信息处输入封闭箍筋的信息,必然存在计算误差,此前,自己画剪力墙时都是用“其它箍筋”去输入剪力墙封闭箍筋的信息,在水平钢筋信息位置输入一个直径很小的钢筋,竖向间距同封闭箍筋,这样的目的是为剪力墙计算梅花布置的拉筋,所输入的这个水平钢筋只是一个辅助作用,最终提量时是不会用这个钢筋的量的,这样以来使得每画一面剪力墙,都要会因为剪力墙长度的不同在“其它钢筋”中输入一次封闭箍筋的信息。表面上看这样的处理没有问题,但一旦剪力墙多了,各个剪力墙之间的信息几乎都不一样时,这个时候就知道这样计算剪力墙的封闭箍筋是多么的困难。

蓝光COCO香江的项目经理张伟张工说了一种我认为很高效的处理方式:就是直接在剪力墙的节点设置中修改水平钢筋的弯折长度,以实现水平钢筋的总长度能够等于封闭箍筋的长度,如下图:

但当时张工由于很忙,只告诉了不同规格的水平钢筋应修改的具体数值,并未告知如何才能求出这样一个数值,在我看来这样只是享用了别人的劳动成果,并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自己没有获得最本质的东西,在准备再次向张工求教之前,我决定先自己去研究一下,不然以后一遇到问题就开口求助,师兄师姐确实都很乐于帮助我们,问题也的确是解决了,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质的提升,知其然还必须知其所以然。

最初想通过手算箍筋的思路,去求这样一个答案,但尝试了很多次都没能得到一个和张工提供给我的数值相同的答案,郁闷之余突然想起自己此前推导箍筋计算公式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广联达软件计算箍筋的方式和我们手算的方式完全不一样,我们手算箍筋时都是老老实实的将箍筋原木原样的计算:

箍筋的各个圆角长度都是用弧长公式去求得的,然而广联达中箍筋计算是被简化成了一个不存在圆角的正方形:



由于存在这样的意识偏差,导致无论怎样计算都得不出和张工相同的答案,但换成正方形的箍筋之后,就成功的计算出了我想要的答案,限于篇幅原因,就不在此写具体的推导过程了,通过修改剪力墙节点水平筋弯折长度实现水平筋长度等于封闭箍筋的长度的通项式为:

①.抗震:(2×墙厚-4×箍筋保护层+23.8×d)÷4。

②.非抗震:(2×墙厚-4×箍筋保护层+13.8×d)÷4

这样以来,就不再需要在其他钢筋钢筋中手算封闭箍筋的长度和输入相应信息了,直接将剪力墙定义好后按照CAD底图画出来就行了,大大了提高画图效率。

8、楼层设置

在楼层设置中新人很容易忽略掉搭接的长度,由于对定额的不熟悉,不知道在四川的定额已经以价代量(09定额A.D章节五.1点),考虑了这部分搭接的工程量,故在楼层设置中需要将这部分量调为零。



此外,自己还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在某些工程的结构设计说明中关于砼构件的保护层,存在纵筋和箍筋的保护层不一样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首先满足箍筋的保护层,因为相对于纵筋来讲,保护层的厚度对于箍筋的重量影响更大。

以上是关于工程设置应该注意的地方。

l原理没吃透,画图是作秀

 

1、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中的标高稍不注意就会出错,而且这种错误出现之后很难察觉,

本来独立基础的底标高只能在“底标高”一栏录入:

而稍微不注意就在独立基础的独立基础单元的相对底标高中也录入了独立基础的标高:

如果独立基础的标高是-2.6m,那么如果进行了上述错误的操作,就使得独立基础实际的底标高变为了-5.2m,而这种情况下只是在绘图区的属性栏中检查独立基础的标高,根本找不出来错误,因为绘图区的独立基础属性栏不会显示独立基础单元的相对底标高,只会显示独立基础的底标高,不与正确的计算底稿对比来看,根本找不出错误,乍一看还以为没有问题。

2、梁

2.1.在识别梁时,如果遇到CAD图中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是同一个图层,此时不是不能识别,而是要走两个步骤,先对集中标注进行提取,识别完集中标注之后,要对所有已经提取的标注信息进行“还原CAD图元”操作,再对原位标注进行提取,对原位标注进行点选识别。

2.2.对于已经识别好的梁构件,要一根一根的去检查,确认梁的两端和支座都相交,而不是梁边刚好平齐支座边缘,否则计算结果就会存在偏差,但只要梁和支座有交点,不论相交的深度为多少,计算出来的结果都相同。

2.3.如果是2009版的广联达自动生成梁侧面钢筋后,要核查每根梁是否存在集中标注的侧面钢筋,有则要将自动生成在原位侧面筋位置的钢筋信息删掉,否则原位侧面筋信息会优先被软件计算,使集中标注的侧面筋信息失效,但13版的广联达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不需要进行这个核查工作。

2.4.连梁只能是洞口的净长,识别连梁后,要手动修改连梁的长度,因为11g101图集中规定了连梁的锚固长度是从洞口侧壁开始算起的,并要求大于lae且大于600,另外,在连梁的“编辑钢筋”信息栏中,其锚固长度本应写为max(lae,600),但软件已经提前验算了这两者之间的最大值,所以显示在计算式栏的公式实际是一个成品而不是一个带判断条件的公式:

唯一会影响计算式显示结果的只有抗震等级和砼的强度等级。

2.5.对于有抗扭钢筋的连梁,只能用框架梁画,否则自动生成侧面钢筋时,连梁构件中不能自动生成。

2.6.对于在图上是对称关系的梁,一般原位标注只会标注在对称关系中其中一根梁上,另一个不会标注,所以最好在识别时不要识别处在对称位置没有原位标注的梁,否则可能在全部识别完会忘记哪些梁是对称关系,进而漏算对称位置上梁的原位标注信息,造成很大误差。

2.7.对于框架梁的标注,不同标注方式对计算结果可能存在影响也可能不存在,例如:当集中标注中为上部通长筋2C18时,在跨中输入(2c12),则表示既有通长钢筋2c18,还有架立筋2c12;当集中标注中为上部通长筋2C18时,在跨中输入(2c18),则表示既有通长钢筋2c18,还有架立筋2c18;当集中标注为上部通长筋(2C18)时候,就相当于是在原位标注中跨中钢筋输入(2c18),但当在该跨上部支座负筋存在某一边支座负筋规格与通长筋相同,则此时软件中上部通长筋的两端都在支座负筋处断开,无150mm的搭接,而当左右两端的支座负筋没有一端与上部通长筋(2c18)同规格,则上部钢筋是正宗架立筋,与两端负筋各有150mm的搭接。当上部通长筋为2c18时,不论跨中原位标注为2c18还是2c12,则跨中钢筋都是净跨扣除负筋的长度,无150mm搭接。上部通长筋规格和原位标注跨中钢筋规格信息相同时对于计算结果一致。

对于下部通长钢筋为2c20,原位标注也为2c20,则软件计算2c20的下部钢筋;当下部通长钢筋为2c20,原位标注为2c18,则软件计算2c18的下部钢筋。也就是说,对于下部钢筋,在有原位标注的情况下,软件就计算原位标注,没有原位标注时就计算集中标注。

2.8.当梁腹板高度hw 大于等于450,应在梁两侧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在进行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自动生成时,如果是以腹板高度作为判定条件的,必须在画完板之后再进行自动生成操作,否则软件无法判断腹板高度。

2.9.当梁的某一跨内存在不同截面尺寸时,不能进行识别操作,只能手动画梁,且画梁顺序为先画梁,在变截面位置打断,分段修改变截面属性,再合并,再进行原位标注,此顺序不可变,否则算出的量出入很大,一倍以上。如下图KL24。

2、板

2.1.负筋最好用板边布置的,负筋的布置范围从中到中和从支座内边到支座内边的偏差存在,但仅仅是负筋分布筋的工程量存在偏差,这个偏差值非常小,而负筋的工程量不存在偏差。

2.2.对于只有某一个方向的板面钢筋,如下图:





不能够用受力筋中的面筋去画,而只能用跨板受力筋将左右标注都改为0去画,因为用面筋构件画了之后,在与这根面筋垂直的方向就缺少了分布筋,使得计算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但如果面筋是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都存在,这时不论用面筋构件去画两个方向的面筋,还是用跨板受力筋改左右标注为0后画出两个方向的面筋,计算结果都相同,不存在任何差异。(西华大学张慧同学验证发现此结果)

2.3.板的温度筋只能用温度筋画,不能用底筋或者面筋或者跨板受力筋中任何一者画,否则无法实现温度筋与负筋搭接300mm的效果,致使计算结果产生偏差。

 

3、柱、剪力墙

3.1.剪力墙暗柱的定义,一般都会想到去识别,但如果遇到CAD图中将剪力墙和暗柱画在一起的情况,而没有单独的暗柱图,如下图:

这种情况乍一看不能识别,因为没有暗柱柱边线,但是只要对CAD图进行一下处理就又可以识别了,我的方法是在新增的一个图层中用多段线描出暗柱的柱边线,再将墙边线冻结不显示,再导入广联达里,就可以让软件正常识别暗柱

了,这样看似在描暗柱柱边线上花费了时间,但相比去把暗柱中的钢筋一根一根的画出来,节约出来的时间有多少可想而知。

3.2.剪力墙的画法一定要满画,也就是说在有暗柱的地方也需要画上墙,这是因为剪力墙的水平钢筋会完全伸入暗柱,如果没有满画,就会使水平钢筋的量少算很多,另外,对于端柱的位置,我习惯将剪力墙填充满整个端柱,也就是说在端柱范围内改变剪力墙的截面尺寸,因为端柱一般也用暗柱构件画的,这就使得我在图形算量时,混凝土的量不至于算少,而钢筋量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如下图:





3.4.对于层顶的框架柱,在画完图之后容易忘记判断边角柱。

3.5.因为一般都是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不同人做,在提首层的竖向构件的工程量时,一定要将首层的竖向构件图元复制到-1层去,不然提出来的量会比-1层有竖向构件的时候大很多。

l细节没注意,算量无意义

很多时候画出来大构件很轻松,小地方往往就忽略掉了,自认为没得影响,实际上是量差存在主要原因。以下是我认为很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1.节点大样中的节点图没有挨着清理,或者清理不全。

2.厨卫的翻边、阳台栏杆的底座。

3.洞口加筋、墙下无梁的加筋。

4.楼梯中单构件参数输入软件默认没有的钢筋。

5.风井圈梁、电梯井圈梁。

6.构造柱、过梁要一根一根的根据布置条件手动布置,不能自动生成。

7.有凹凸造型的节点的正反应在画完图后检查,否则图形算量中会由于正反颠倒致使模板量出现偏差。

8.压顶最好用圈梁画,用压顶画的话其它钢筋会被重复计算。

9.装饰中的整片剪力墙抹灰容易忘记扣除。

10.厨房卫生间的墙面抹灰容易忘记扣除防水的工程量。

11.卫生间的防水容易忽略淋浴喷头与墙间的距离,致使防水范围布置与设计不符。

12.公共区域的踢脚线位置容易忘记不抹灰。

13.有外墙内保温时容易忘记做保温的内墙位置不抹灰。

 

l结语

犯错不可怕,错了还无意识最可怕;犯错不可怕,有错还不改正最可怕。有句话说的是“万卷虽多,钩玄提要,数语而已”,只要不被错误、困难吓倒,心气沉静、保持清醒、着力解决,相信通过时间的累积和沉淀,会到达那个能够把错误和困难大化小,小化无的境地。新兵小伙伴们,但愿这些分享能作为前车之鉴,抛砖引玉,内容中若仍存有错误,希望能够指出,跪谢。Orz。


    关注 造价人可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