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描系列2 墨子: 为反对孔子而生

 

相当一段时间我不明白,在诸子百家的研究中,墨子的受关注度为何热度不够?是不是因为墨家文化和王权...





相当一段时间我不明白,在诸子百家的研究中,墨子的受关注度为何热度不够?是不是因为墨家文化和王权社会格格不入,问鼎墨学难有前程,还是墨学原本浅薄,乏善可陈?其实,知名度墨子虽然要比孔子、孟子差得远;但若论学养与品格,他们之间却是各有千秋,难分伯仲。我以为作为中国第一个反对孔子的学者,墨子学问的海洋,我们后人打捞得还很不够,而孔子早已被我们过度开发,甚至被商业滥用。当然,墨学的孤独并不是没有缘由的。历史和现实一样,一个人能否声名远播有时并不全是用实力来作证,权势人物的个人喜好有时往往能支配一个人的一生,甚至还能为这个人在历史长河中长远地定下一个结论。大浪淘沙,墨学的命运沉浮,实在是中国学术界源远流长的怪现象的一个缩影。

生在那样一个缺少文化自觉与技术落后的时代,墨子的出身与生平,也和他同时代的人一样,难于考证。后人只是习惯性地称他为春秋战国时代末期的人(约公元前480~公元前420左右),是一位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传说,墨子出身平民,自称“北方之鄙人”(《吕氏春秋·爱类》),人称“布衣之士”(《吕氏春秋·博志》)和“贱人”(《渚宫旧事》),汉代王充甚至说:“孔墨祖愚,丘翟圣贤。”(《论衡·自纪》)。《元和姓纂》说:“墨氏,孤竹君之后,本墨台氏,后改为墨氏。”后人评说墨子全凭一只笔,一颗心,其对与错,我们无法核实,但墨子是平民出身的穷苦人,是当时的一个小手工业者的说法,大抵还是可信的,只是其后他如何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如何做到和孔子比肩的成材经历,就只有任人揣测了,其史料远远不及孔子的冰山一角。

以墨子后来的成就,不难想像墨子从小就具有好学与聪明的特性。这在不多的史料中也留有一些蛛丝马迹的记载。还在十多岁的时候,他也曾经从师于儒者,“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随着知识的增多,墨子开始怀疑起儒学来,并逐渐对儒家的烦琐礼乐感到厌烦,对孔子心存反感。终于有一天,墨子顿开茅塞,利用自己多年的心得与网络,另外扯起了墨家学派的大旗,从此和孔子决裂。如果墨子胸无大志,只一味安心做孔子的门徒,想必历史不会留下他的足迹,他只能随着肉身的死亡而一起灰飞烟灭。然而,正是这个转折,让墨子伟大起来,一代大家浮出水面。。我们如果用心追寻大人物的成功轨迹,都会发现,在他们的成长进程中,他们开始都只是一个集团的依附者,附和者,而后才慢慢变成集团的敏感者、决裂者,而这个过程往往都伴随着那么一个两个跨越式的转折,正是这个转折让他们形象从此高大、鲜明起来。



墨子显然还是一个杰出的管理者、军事家。不出几年,墨家迅速成为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团体,墨子自封自己为“矩子”,是最高的统帅,而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凡“墨者”不分男女老幼,,遇到战争必须组成统一战线,全民皆兵,必须无条件服从“矩子”的领导,“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墨子还规定,“墨者”如果到各国各部门做官都必须推行墨家的主张,所得钱财收入亦必须向团体奉献。为了宣传自己的见解,有更多的人加入集团,墨子也学着孔子,到处讲学布道广收门徒,东到齐,西到郑、卫,南到楚、越,许多热血青年听了他的演讲,无不拍手称快,踊跃加入。就是这样一个苛刻而少有人性的组织,很快成为当时社会的精英集团,又很快成为一个和当今部队一样的封闭性强势力军事集团。

据《淮子》载:“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故事详的是一次楚国要打宋国,并请公输般制造了一批攻城的用具。墨子听到这一消息,就派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带着他制造的器械赶到宋国去守城。他自己也前往楚国去劝阻楚王,还在楚王面前与公输般演习了攻守的各种战法,在楚王面前,墨子先解下他的腰带,用它摆成一座城,又拿一根小棍棒当作武器。接着公输般使用九种不同的微型进攻器械,九次都被墨子击退了。最后,公输般用尽了他的全部进攻器械,可是墨子的防御手段还远远没有用完。于是公输般说:“我知道怎样打败你,但是我不愿意说出来。”墨子回答说:“我知道你的办法,但是我也不愿意说出来。” 楚王问墨子这是什么意思,墨子说:“公输般是在想杀我。但是我的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早已手持我的防御器械,在宋国的城上等候楚国侵略者,就算杀了我,你也不能灭绝他们。”楚王听了这番话,只有说:“好啦好啦!不要攻打宋了。”

据说,墨子作为第一代“矩子”的时候,当时的影响不亚于孔学,当时并称“儒墨”。这样一个声势浩大的墨家集团,显然是在和孔学集团对峙。是的,墨子和孔子是两个巨人,两种文化的化身,若是将他们进行对比,很是有趣。墨家和儒家虽然都以《诗》、《书》为经典,但儒家尊周,墨家尊夏,两家不但在学术渊源上不尽相同,而且长期以来一直互不相容。孔子对于西周的传统制度、礼乐文献,怀有深深的依恋、热爱并有继续发扬光大的决心,处处为传统伦理辩护,论证它们的合理性,必要性;墨子则相反,认为这一切繁文缛节不合理,没有用,也都是奢侈品,毫无实用价值,而应该用一套更简单实用的东西代替之。墨子始终站在民众的立场上,与下层人民结合得很紧密,也得到了下层人民人拥护,是孔子坚定有力的批判者,他相信自己是为反对孔子而生,相信自己的正确与伟大。但浩翰历史没有给墨子对峙孔子更长时间的机缘,敢于抵制皇权的墨子及集团,汉以后,影响就日渐衰落,以至面临消失的危险。而此时,墨子也早已地下无知,他的铱钵传人也四分五裂,四面楚歌。



按学者们的说法,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在战国初即有很大影响,甚至与儒家一并成为显学。这时墨家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提出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方法 ,主张“ 闻之见之 ” 、“取实与名”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的方法。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和当时盛行的列国兼并战争,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时又承认鬼神的存在。 后期墨家的传承情况历史文献很少记载,只知道对前期墨家的多种主张有许多分歧,甚至又派生出几派,但他们在认识论、逻辑学方面的认识和建设方面是相通的,为“故”、“理”、“类”等古代逻辑的基本范畴作了明确的定义,区分了“达”、“类”、“私”等几类概念 ,对判断 、推理的形式也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墨子的思想,现在只有通过《墨子》一书得到传承。《墨子》是一部内容广博,包括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内容的重要古典文献,其中较能代表墨子学说和思想者有《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明鬼》、《非乐》等,其余大都为墨

家后学所作。通观《墨子》,里面有十项主要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这是一部不容易读懂,也不合时宜的书,所以后人很少有为《墨子》作注释,据说西晋时鲁胜曾为作注,可惜都未流传下来。到了清代,科技、逻辑开始逐渐被重视,梁启超、孙中山等大家就很是推崇墨学,有心的学者,如卢文□、孙星衍、毕沅、孙诒让等又开始为《墨子》作校注,众多版本中,以清末孙诒让的《墨子间诂》为最佳。但到今天,《墨子》更是少有人谈起,虽然有一个墨子研究会,却形如蝉翼。在一个依旧推崇权力,蝇营狗苟的时代,墨子的侠客与敢于担当的精神,是不能他权力和谐共生的。然而,墨学终究不会死。

点击关注我
关注我哟  

敬请关注公众订阅号:飘在一线城市!从小地方来,漂到一线城市,因这里,我们从不孤单!


    关注 飘在一线城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