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1130——蒋琬退守涪县

 

原文:烈祖明皇帝下正始二年(公元241年)汉大司马蒋琬以诸葛亮数出秦川,道险,运粮难,卒无成功。乃多作舟船,...



原文:

烈祖明皇帝下正始二年(公元241年)

汉大司马蒋琬以诸葛亮数出秦川,道险,运粮难,卒无成功。乃多作舟船,欲乘汉、沔东下,袭魏兴、上庸。会旧疾连动,未时得行。汉人咸以为事有不捷,还路甚难,非长策也,汉主遣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等喻指。琬乃上言:“今魏跨带九州,根蒂滋蔓,平除未易。若东西并力,首尾掎角,虽未能速得如志,且当分裂蚕食,先摧其支党。然吴期二三,连不克果。辄与费祎等议,以凉州胡塞之要,进退有资,且羌、胡乃心思汉如渴,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若维征行,御制河右,臣当帅军为维镇继。今涪水陆四通,惟急是应,若东北有虞,赴之不难,请徙屯涪。”汉主从之。

   柏杨白话版:241年,蜀汉帝国最高指挥官(大司马)蒋琬,认为诸葛亮几次都从秦川出军(秦川,即陕西省中部与甘肃省东南部,战国时代秦王国故地,沃野千里。“川”有时指河流,有时指平原),道路艰险,粮秣运输困难,都不能成功。打算改变战略,建造船舰,准备顺汉水、沔水(汉水上游)东下,袭击曹魏帝国的魏兴郡(陕西省安康市)、上庸郡(湖北省竹山县西南田家坝)。后来蒋琬旧病不断复发,不能配合东吴帝国北伐行动进军。政府决策官员一致认为:一旦不能取得胜利,撤退困难,不是好的谋略。蜀汉帝(二任)刘禅(本年三十五岁),命政务署长(尚书令)费祎、中央监军官(中监军)姜维等拜访蒋琬,说明大家的意见。

蒋琬遂上书说:“现在,魏国(曹魏帝国)势力,横跨九州,根深蒂固,铲除不易。如果能跟吴国(东吴帝国)同心合力,首尾夹击,即令不能立刻呈现效果,但总可以分割他的力量,蚕食他的土地。问题是,跟吴国一连数次约定同时出军,每一次都有差误,不能如愿。我常跟费祎等商议,认为凉州(甘肃省中部西部)是边塞重要地区,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而且当地羌人、胡人,思念两汉王朝,好像久渴的人思念泉水。最好请姜维当凉州州长(空头官衔。此时凉州属曹魏)。如果姜维征讨,能够控制河右(即河西,甘肃省中部西部),我可以率军继进,作他的后援。现在,涪县(四川省绵阳市)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可以应付紧急事变,无论东方西方,发生危险,出军都不困难。因此,我建议把大本营迁移到涪县。”刘禅批准。

读书笔记:诸葛亮虽然在指挥具体作战上略逊一筹,但是在大战略上是非常清晰的。蒋琬改变诸葛亮的战略,轻易放弃汉中,失去了战略纵深,西蜀从此陷入攻守皆被动的局面。

   柏杨:诸葛亮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而不是一位杰出的作战指挥官;受诸葛亮赏识的蒋琬,情形相同,不过是一位谨慎小心的太平宰相,对军事完全外行。看他准备顺汉水而下,攻击魏兴、上庸战略,简直是痴人说梦。万山丛中,孤舟深入,没有取胜的可能,一旦受挫,恐怕一条船舰都难逃回。然而,最重要的还是,即令连战连捷,夺取两城,对曹魏帝国造成的伤害也微不足道,而蜀汉会发现真正的战斗,还没开始。

汉中(陕西省汉中市)是蜀汉帝国的重要屏障,诸葛亮苦苦经营,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可以独立作战的前进基地。蒋琬却一泻千里,南撤到涪县,进取之志以及出击之力,全部消失。三年后(244年),曹魏帝国突击汉中,如果不是郡长王平反应得宜,汉中可能陷落;汉中陷落,蜀汉帝国不保。而以后姜维不断出击,只因基地太远,终于劳而无功,又加上西北防线戒备废弛,二十年后,曹魏帝国终于长驱直入,造成蜀汉帝国的覆亡。

错误的决策,一定付出错误决策的代价。


    关注 林海读资治通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