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每一个教学细节  抓住每一个教学契机

 

“无论何时,细节总具有魔力——这种魔力可能比你所认为的要大得多”。我们教学过程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应该被放大,经...



“无论何时,细节总具有魔力——这种魔力可能比你所认为的要大得多”。我们教学过程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应该被放大,经过我们的反思,我们的教学能力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从中我们会获得比通读一本教学理论书籍多得多的有价值的东西。

最近有一本热销书,名字叫《细节决定成败》,被炒得神奇万分,有心想读,但抽不出时间来。无意间在新浪网上看到这本书的连载,一口气连续看了几个章节,汪中求先生在书中描写的一个个管理细节的案例,无不震撼人心、令人深省。回想自己教学十多年来,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教学细节,有时认为不太重要,就一带而过,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在想来,在教学中忽略一个细节可能不要紧,忽略两个细节可能也不要紧,但是如果几年下来积少成多,忽略许多的教学细节,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那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一个长期不注意教学细节的教师,可能自身也不会得到快速的提高和成长。最近的一节试卷评讲课上发生的一个小小细节,就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一天下午要评讲初三月考试卷,事先做了一下准备,其中有一道填空题:

小明同学在上楼梯时发现:若只有一个台阶时,有一种走法;若有两个台阶时,可以一阶一阶地上,或者一步上两个台阶,共有两种走法;如果他一步只能上一个或两个台阶,根据以上规律,有三个台阶时,他有三种走法。那么有六个台阶时,共有__________种走法。

我没有考虑到题目的暗示,而是就直接考虑有六个台阶时,分类讨论进行求解:一阶一阶地上,有1种方法;4个一个台阶和1个两个台阶地上,有5种方法;2个一个台阶和2个两个台阶地上有6种方法;两个台阶两个台阶地上有1种方法。根据“加法原理”,所以共有13种方法。

我在评讲时把事先准备好的答案在黑板上讲了一下,并强调了一下分类原则和方法。在我讲解的时候,王欣同学插话说用“加法原理”做(王欣并没有站起来,而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在数学课上,这已经是一种习惯),我没有多考虑就表扬了他的方法是正确的,并继续了我的讲解。等到我刚要讲第二题的时候,孙冰潇同学就问:“老师有没有什么规律啊?”(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没有站起来),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我怎么没有考虑?我就反问他:“你说呢?”,他说:“不知道”。这时王欣同学插话说:“有规律呢,1个台阶1种方法,2个台阶2种方法,3个台阶3种方法,4个台阶5种方法,5个台阶8种方法,6个台阶13种方法,后一种方法总是前两种方法的和”,我想了一下,用他的结论来验证本题的答案是对的,随即我就说道:“对的,是有规律的,王欣说的是正确的。”但是我说这话时的声音很小,几乎只有王欣一个人能听到,因为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只知道用这个结论验证解题结果是正确的,心想先暂时应付一下,等课后在研究吧。

现在细细想来,王欣给出的结论是正确的。理由如下:

假设到达第n个台阶共有an种方法,

根据题意,要到达第n个台阶必须先到达第n-1个台阶或第n-2个台阶,到达第n-1个台阶有an-1种方法,到达第n-2个台阶有an-2种方法,

所以,运用“加法原理”,要到达第n个台阶共有(an-1 +an-2)种方法。

我不得不承认在这个问题上,我确实没有足够的考虑和重视,以至于课上出现了尴尬的局面。而王欣同学说的“加法原理”也并非我所理解的“加法原理”,而他的“加法原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加法原理”。其中还有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疑问,就是王欣同学明明知道我讲的“加法原理”与他用的加法原理不是同一个层面的,为什么他在我讲述自己的解法时,没有勇敢地站出来讲他的方法,而是在孙冰潇同学提出这个问题时才提出自己的看法呢?



我想原因是不是有以下几种:

(1)是不愿意讲,怕讲出来被同学们嘲笑,笑他爱出风头?如果是这个原因的话,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反思,在以往的教学的过程中是否出现过这种情况?当时是如何处理这种情况的?对提出新的问题解决方法的学生是给与积极的肯定和表扬?还是压制与泼冷水?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应交给学生“说话权与质疑权”,对学生提出的新的问题解决方法应该给与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考虑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对认为同学爱出风头的学生要给与激励,激励他们向勇敢提出自己见解的同学学习,对有好的方法而不敢发言的同学要给与鼓励,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举手、多插话,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

(2)是考虑上课时间不多了,怕自己讲多了影响大家的时间?如果是这个原因,可能是教师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在出现学生提出新的方法时,教师以上课时间有限,要为学生多讲几条题目为由,让学生先听课,等课后在研究。其实这种做法硬生生地剥夺了学生的发言权,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课堂的45分钟,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讲10条题目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讲3条题目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一些问题上我们不能吝啬时间,而是要充分挖掘每一个问题的潜在价值,把问题弄懂搞透,以至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地解决类似问题,而不能让学生囫囵吞枣、一头雾水。如果说讲了10条题目学生还不知所云,还不如讲解3条问题,学生彻头彻尾完全理解,这样的45分钟才是最有效的。

(3)是怕站起来讲,而老师没有准备,让老师出丑难看?如果是这个原因的话,可能是以往出现学生对同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时,教师没有正面对待,而是含糊其辞、不明不白、一带而过,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老师被挂了黑板”。甚至有时我们的教师还有责备学生穷追猛打地追问,从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当再次遇到这种情景时,课堂上就会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甚至是吐沫飞扬,但学生却不予理睬,独自想着自己的方法的局面,课堂变成了一潭死水。殊不知有时教师的方法还没有学生想得妙。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我想教师应该勇敢地面对现实,凭自己的解题能力,当场给学生一个完整或完全的解答,学生会因你的临场献技而投去赞许的目光;或者顺水推舟、一蹴而就,让提出新的解题方法的学生独立表演,既给了这个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又给其他同学一个示范作用,学生会因你的宽容大度而对你佩服;或者承认自己没有考虑周到,并提醒同学和自己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时要注意考虑细致,学生会因你的诚实而对你欣赏,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培养出提出不同问题解法的学生,那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作为教师,应该为有能提出不同问题解法的学生感到欣慰,而且这样的学生越多越好。

(4)是老师以前对他们这种发言没有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要注意在刚接手一个班的时候,就要注意提倡学生对有疑问的问题敢于发问,敢于提出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不要怕这样会影响课堂的纪律,要知道没有问题的课堂不是好课堂,学生不会提出问题的课堂不是好课堂,上课学生端坐桌前、毕恭毕敬、忙于记录的课堂也不是好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更不是好课堂。

(5)是王欣不肯把这种方法告诉大家,自己一个人独享呢?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学生问另一个成绩好的同学问题时,成绩好的总会推托说:“我还没会做呢,你去问老师吧。”或者是将方法大概地讲一下,问的同学还是云里雾里;或者是干脆把作业本送给问的同学看,而问的同学一时看不懂,就干脆抄起作业,这样的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还要教育学生要互相帮助,在课堂教学中多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实践的学习过程中,增加合作和增进了解,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离不开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让学生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的进步不是进步,只有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才有可能达到共同的进步。



以上这些原因是否成立或存在,我都不得而知。但是如果我忽视这个细节,不去思考,更加一无所知。所以课堂的背后隐藏了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东西,蕴藏着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细节。做一个老师必须留心课堂上发生的每一个小的细节,并作深入的思考,我们的教学水平才能够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才能好转,我们的教学思想才能进步,我们才能够和学生共同成长。


    关注 扬州市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