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电视一台,报道通海妙学女子洞经月光古乐协会《古韵今生》

 

点击上方“名邦通海”关注公众号《名邦通海》——通海人自己的温馨家园72年前,18个花季少女开始学习洞经音乐,...



点击上方“名邦通海”关注公众号《名邦通海》——通海人自己的温馨家园



72年前,18个花季少女开始学习洞经音乐,组建“妙善学”女子洞经会,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音乐人生;72年后,通海“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已经名列国家“非遗”名录,而曾经的修贞少女已变成耄耋老人,大多离开人世;而今,36名女子在洞经音乐的感召下,齐聚在一起,每人都有一个音乐梦,她们希望——


是李莲把古筝引进了乐团


通海古乐馆是协会排练的理想之地


1 每一个“妙善学”老艺人的离世,都是一朵花在凋零

今年暮春时节的一天,位于秀山之麓的通海古乐馆丝竹声声、钹磬齐鸣,有演奏,有吟唱,且演出开始前有礼仪展示、有曲目介绍,好不热闹。一些到秀山旅游的游客也被乐音吸引,走进古乐馆来聆听,他们还不知道,这仅仅是通海县“妙善学”女子洞经月光古乐协会的一次日常彩排。

“妙善学”女子洞经与月光古乐协会又有何关联?我市著名作家杨杨,对通海县洞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曾做过专题研究,他告诉记者,洞经音乐传入通海大约在清康熙年间,通海女子洞经的出现则晚得多。1943年4月,通海“五圣会”洞经班元老张家熊招收了18名信奉观音的修贞女子,教授她们洞经弹演,并组建了“妙善会”,4年后,“妙善会”更名“妙善学”,云南第一支女子洞经会就这样诞生了。月光古乐协会是一个由民间音乐爱好者组成的团体,全部是女性,她们要传承的是“妙善学”女子洞经的音乐文化遗产。“妙善学”女子洞经会最初的18个成员之一、也是唯一健在的成员葛元贞老人现在也是月光古乐协会的成员。

葛元贞老人今年已经88岁,15岁那年开始吃素修贞,18岁开始接触洞经音乐,学拉二胡,并加入“妙善学”女子洞经会,没过几年,解放了,洞经演出就停了。她一面帮家人做农活,一面在父亲葛世春的帮助下读书认字。1980年后,洞经会重新开始活动,她又重回“妙善学”,借住在县城师傅家,省吃俭用,靠弹经攒下一些钱,还寄一些回去贴补家里开支。

月光古乐协会会长李桂英经常去看望葛元贞,老人的生活让她很辛酸:政府每月给她220块的生活费;她的住处是别人家的,约有20平方米;不通电,晚上点油灯;烧火煮饭的柴是邻居送的;有时她想念家人,想去通海河西葛家营老家看看,公交车司机却不让她上车,原因是她年纪大,怕她摔了……

不过,葛元贞从没埋怨过生活艰辛,她对记者说,她对协会很满意,只要有演出,她都争取参加。她希望能以她的力量,搞好会员的团结,希望“妙善学”永立千秋。

2013年林荣仙去世;2014年王荣贞去世……“妙善学”女子洞经会最初的18个成员,最后只剩下了葛元贞老人。每个老艺人的过世,李桂英的心里都会有一丝丝凄凉,因而她就会加倍对这些老人好。

2 一个平凡的女子竟如此疯狂、执著、无私地热爱音乐

李桂英是秀山街道长河社区人,最初学洞经音乐凭的是爱好。通海洞经恢复弹演后的第二年——1981年,她迷上了乐器,女子玩乐器,在通海农村很少见,不过她的舅舅支持她。舅舅叫溥仙培,是长河洞经队队长,洞经队里缺一把大三弦,舅舅鼓励她先学大三弦,学成后就经常随队到玉溪、通海县城演出。

不过,真正让李桂英迷上洞经音乐的却是王荣贞老人。1995年王荣贞和“妙善学”成员的一次弹经,让她永远记住了“妙善学”和王荣贞的名字,那些空灵、优美的音乐让她伤痕累累的心灵找到了最好的慰藉。1992年,她的婚姻破裂了,丈夫丢下三个年幼的孩子,一个人走了。为了养大三个孩子,那段时间她早上在招待所卖早点,白天去饭店上班,晚上回到家还要带着孩子帮人缝衣服、做蚊帐,挣一些钱供孩子上学。尽管这样辛苦,女儿李莲考上大学,她还是供不起,这是她一生最愧疚的事。

听到“妙善学”的洞经音乐,她不仅找到了安慰,也找到了人世间的温情。

李桂英说,在公司领导的帮助下,她成功拜王荣贞为师,跟着老师,她学会了唢呐、京胡、笛子、三弦、琵琶、大阮……在这段时间里,师徒的感情一直很好。有一次,她见师傅连演几天洞经,打鼓把手都打肿了,就买了些消肿的药水给师傅搽搽。到了冬天,师傅经常受邀外出弹经,有时在寺院菩萨前的地板上打开铺盖就睡了,她怕师傅冷着,就买了棉衣、棉鞋、棉裤、毛线帽给师傅带上。师傅也疼她,把她当自己的孩子,希望她把“妙善学”发扬光大。师傅去世前几天,还送了一支唢呐、一套服装、四本洞经乐谱给她,她一直当成宝贝收着。

跟着王荣贞学艺七年后,李桂英决定自己组建一个洞经班,取名“月光古乐协会”。为了不忘师恩,又在协会名称前冠以“妙善学”。

有了协会,就得招会员。这个时代,男人玩乐器,懂乐理的并不少见,女人却不多见,特别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人。可李桂英只选女人,不论年龄、家庭、文化程度,只要想学、爱学,她就手把手教。有的徒弟是自己找上门来希望入会的,有的徒弟稍懂乐器,李桂英就走村串户,像请贤人一样请到会里来。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她笼络了一大批民间音乐爱好者,其中玉溪中心城区14个、通海县20个,这些人大多拜她为师。

有了队伍,她还想到了商演,想到了形象宣传,为了让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认识洞经古乐,认识月光古乐协会,她将乐团演出的视频资料存储在U盘里,再一个个送出去,为此,她购买了300多个U盘,几乎都送完了。记者问,为何不刻成光盘呢?李桂英说,光盘虽然便宜,但这个时代,人家没时间找个DVD来看你的光碟。而U盘携带方便,打开快捷,很多人都能接受。

为了洞经古乐,为了乐团的发展,李桂英自己已投入了3万多块,而平时外出演出,她连一瓶水都舍不得买。她说,下一步,乐团还得配一些乐器、服装,只是她手里已经没钱了。

3 一位以“莲”为名的少女成了女子洞经班的灵魂与核心

李桂英的女儿李莲的加入,对月光古乐协会来说,具有非常寻常的意义。这个年轻的女孩,把古筝带了进来,同时也带来了4个安静、沉稳、热爱洞经音乐的女生:汪玉林、周思贝、溥白熙、杨舒然,她们都还在上学,却不妨碍她们对音乐的热爱。李莲最初只想将古筝引入乐团,无意中却培养了4个苗子,对“妙善学”女子洞经的继续和发展来说,就有了更多的希望、更多的可能性。

今年10至11月,月光古乐协会要参加云南省14届“非遗”民间歌舞展演,她对这次演出的特色定位是“曲牌连奏、八音齐全、女子传承、四代同堂”,而后两者无疑是最有看点的。

李莲说,王荣贞姑奶奶等老一辈为了音乐可以付出一生,她们善良、执著、和气、不吝啬。为了能把女子洞经发扬光大,她们优秀的东西她都愿意学,包括难懂的工尺谱。

李莲童年是因为妈妈经常播放洞经曲牌《鹧鸪天》而喜欢上音乐的,14岁还学会了拉二胡。无奈家庭遭遇变故,上音乐学院的梦想早早就破灭了。不过,自从2005年接触古筝之后,她的命运再次发生了改变,她与音乐结缘,2009年参加成人高考,读的就是古筝专业。音乐带给她太多的思考——她想把“妙善学”女子洞经演出做成一个文化产业,做成通海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

李桂英对女儿在乐团中的作用评价很高,她说:“我们虽会弄乐器,但文化不高,她来了,做主持、做解说,还搞礼仪展演,把我们文化上缺的东西补上来了。”

4 音乐在引导她们对生活的热爱,也在改变着她们

李桂英、李莲母子俩对音乐的热爱、对乐团的付出,也深深影响着协会里的每一位会员。

今年48岁的会员张宝仙从小就向父亲学习唢呐,共学了十年,后又参加当地的“古城崇文会”洞经班。尽管爱好,却只能是业余的,2005年,她从公司下岗,一想到别人升职自己却下岗,她总是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后来接触了洞经音乐,又听父亲讲道家“顺其自然”的道理,心情一下就开朗多了。

不久她与丈夫在通海县高大乡栽种桔子,57亩土地,大多是夫妻两人在劳作,只有忙不过来才会请工。不过,只要乐团有演出和排练的通知,她总是会骑摩托赶近30公里的山路来到县城,为的就是对洞经音乐的那份热爱。受她的影响,丈夫张汉伟爱上了萨克斯,女儿张月爱上吉他,这也算土地之外的一份收获了。

会员李琼英今天已经55岁,家里种着一亩多地,农闲时就带孙子,自从参加了月光古乐协会,她就开始学习唢呐、巴乌,下一步想学阮。她说,在家里她会一边带孩子一边玩乐器。有时接到协会通知,丢下孙子,丢下田里的活计,就往县城赶,等协会的活动完了,回到家才发现,菜价早就掉下来了,一茬蔬菜亏了不少钱。

会员王惠来自通海县河西镇农村,自从加入月光古乐协会后就对乐器有一种特殊的迷恋,这段时间,她一直在琢磨三弦上的低音弦如何运用。她对记者说,除了三弦,她还想买一把二胡。一次,她找一位师傅带她去乐器店看货。老板拿出三把二胡叫她挑,她摇摇头,让老板依次演奏,老板拉完三把琴,她就挑了一把。老板说,她挑的那把是音色最好的,同时也是最贵的,如果想要,可以便宜卖给她,王惠最终还是因为价高而放弃了。

王惠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她与协会都能走得更远。

(记者  蔡传斌  文/图)


名邦通海新媒体合作:15825130997    QQ:550689959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 名邦通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