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心  柬国之行之二——最是那一低头的微笑

 

柬埔寨的奇迹要从公元802年说起,那一年,阇耶跋摩二世结束了爪哇夏连特拉王朝对真腊的侵占,在荔枝山开创了吴哥...





柬埔寨的奇迹要从公元802年说起,那一年,阇耶跋摩二世结束了爪哇夏连特拉王朝对真腊的侵占,在荔枝山开创了吴哥王朝,并奠定了神王崇拜的基础。

9世纪到13世纪,是柬埔寨也就是高棉文化最光辉的时期。那时,印度教盛行于吴哥,国王是天神或菩萨的化身——在这种崇拜的激励下,吴哥王朝的25位国王一边开疆扩土,一边在吴哥地区开创了令人惊叹的建筑和文明奇观。



在留存下来的数百座宗教建筑中,最为世人瞩目的无疑是巴戎寺内54座(现存49)巨大的四面石佛。巴戎寺仿佛天神用巨石累起的天梯,每个隆起的顶端都有个四面佛。穿过巨石门洞,顺着陡直的石阶爬上巴戎寺。每一步都是卑谦的朝圣,看着一面面巨型佛脸慢慢显露——低垂和顺的眼眉、坚挺宽阔的鼻管、饱满敦厚的嘴唇。仔细端详,这些佛面有的闭目忧郁,有的挑眉小喜,有的嘴角浅笑,有的凝神思索,安详中颇有几分神秘,如莲花般宁谧。

这是将佛教和印度教融和的寺庙,它采用了佛教中须弥山(即宇宙中心)的取义,四个面分别代表“慈、悲、喜、舍”,凝神于一瞬,却因巧匠的雕刻成为永恒。据说是建造巴戎寺的神王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而这些安详的微笑,这就是令蜚声世界的“高棉的微笑”。

阇耶跋摩七世,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国王。他的一生曾有三次做国王的机会,但前两次都放弃了。在他近六十岁时,他眼见外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为了江山社稷与千秋大业,他不得不扛起重振帝国兴盛之大旗,终于还是登上了帝王台。
阇耶跋摩七世执政时期,他以帝王的谋略与胆识,逐步将真腊王国由一个破败之国发展成为一个统辖54个省的强大帝国(54座四面像巨塔的代表了吴哥王朝在鼎盛时期所统辖的54 个省份)。

他先后为母亲建造了塔普伦寺;为父亲建造了圣剑寺;为臣民百姓修建了能治病救死的涅槃寺;为自己,重建了巴戎寺。他将国教由原来的印度教逐渐改换为大乘佛教,莲花、四面菩萨像等佛教元素成为巴戎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我们所看到的不再是印度教中永无休止的两种力量的争斗与较量,而是佛教中的淡泊、宁静、包容与恒远。



巴戎寺各面的216个头像,从各个角落俯视人间。穿行在佛塔间,身处任何一个角落,都会发现这垂眉低笑的眼睛注视着你。在这216个头像中,有一个微笑是最灿烂、最自然的、矗立在地面上,成为游客可以与之合影留念的著名景点。

柬埔寨——这个饱受屠城杀戮、毒虫疫病、外敌入侵的王城,时间、历史、列强无时不在切割搬运着他们的国王与神明,到处废墟、处处颓败。战争、侵略、内战、混乱,还未能在这个国家身上褪去痕迹。然而在这里,永远有虔诚的僧侣穿梭在这些废墟中终日诵经直至极乐往生,几百上千年的西方强权在隽永的精神力量面前终究显得苍白无力、任性无知。



如今,在法国吉美博物馆的亚洲馆收藏了很多法国殖民地时代从亚洲收藏过来的文物,其中就包括震撼世人的阇耶跋摩七世的头像。如同巴戎寺的高棉的微笑至今仍望穿吴哥、照看国民一般,法国博物馆内的阇耶跋摩七世的低头静默也击穿了博物馆的铁壁铜墙、在历史面前——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均《与朱元思书》中的名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高棉的微笑”、法国吉美博物馆中的阇耶跋摩七世的头像或许亦能让鸢飞戾天者息心、叫经纶世务者忘返、使心浮气躁者宁静、令追名逐利者淡然——静默、微笑!



爱北滘,爱这份静默、微笑的力量!


    关注 爱北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