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有物-----敬畏客观存在的世界

 

我所关注的某个单点,未必是自己生活的决定因素;我所看重的事物,在其他人看来可能毫无价值。正是在这种思路下,我可能会打通自己以往某些陈旧的观念,不再强调自己的正确和重要性、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和地位、接受当下好坏并存的现实并认真生活。...



心外有物

记得看过一句话,“心外无物”。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王阳明的名句。对这句话,不同人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解释为唯心论,有人则说王阳明的意思是,不关注的事物没有意义,无论它是否是一种客观存在。恩,没错,哲学家总是高深莫测的,说出一句不交代背景、放之四海而可能皆准的话,使得人们能够从各种角度解析又总能觉得自己是对的。所以,就这句话,我的理解,也可能是对的。如果跟阅读者您的思路不同,欢迎说明、不欢迎攻击。
我的看法是,即便认可“心外无物”,也需要懂得“心外有物”。不管是否关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绝对是一个客观存在。我是中国十三亿分之一、是地球六十亿分之一;我们的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算上我的守护星冥王星哦);我们的太阳系是银河系多少亿颗恒星之一,我还不清楚。呵呵。是的,这个世(宇)界(宙)要超出人类想象极限之大。虽然我们踏实地生活在地球上,每天接触的可能就周边那么几百人、看到的就周围几公里。但,谁也不知道,下一秒,我们会跟谁发生链接、甚至不知道,下一秒,人类文明是否会跟其他智慧文明有交集。所以,承认心外有物,最起码让我们保持对这个世界的敬畏和好奇心。

我为什么喜欢看科幻

别人总说我理想化、家人说我看书脑子看坏了。是的,我喜欢看书,喜欢脑子里的观念和思路被某几句话不经意间刷新的感觉。这让我觉得除了我正在走的路之外,身边的人在走着跟我不同的路,也就是生态很丰富、人生很立体,多少有点像笑来(按照他的要求,直呼其名啦)的“七年就是一辈子”吧。在喜欢的书里,有一类书,就是科幻啦。

明天会更好

我是文科生,数学不好、物理一般,看不懂各种精密的物理模型和论证公式,但狂热地喜欢科学家们和文人对未来的描述,应该属于软科幻吧。我是刘慈欣的忠实拥(磁)趸(铁),喜欢《三体》和《乡村教师》喜欢艾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和川陀帝国,喜欢《盗梦空间》和《黑客帝国》。我喜欢跟随着他们的笔触,陶醉在未来那种科技更发达、规则更清晰、人类更智慧、生活更和谐的美好图景中。昨天已经是凝固的历史,今天是客观的现实,然而,尚未到来的明天,具备一切可能性,“明天会更好”。有首歌不是这么唱么?



死星1.jpg



死星2.jpg

宇宙尺度的世界观

对,喜欢科幻的另外一个理由,就是,科幻往往涉及的尺度,是光年、是亿年、是恒河沙数、是星辰大海……每每读到这些语句的时候,相比沮丧与自己的渺小,我更兴奋于渺小的我借助科技的发展正有幸自由地感(想)知(像)这个已知的已经很广大的世界。而且这个世界的边界可能还将继续扩大,无边无际。置身其中,除了明白我的真正渺小而丧失自大和自我的兴趣外,我真的更得意于我是其中的一份子,而且是能思考、能想象的一份子,我不是无感知力的死物!!

世界不是梵天的梦



看过一部搞笑电影《喜马拉亚星》,记得里面的情节之一就是说印度传说世界是造物主梵天的一场梦,梵天梦醒的时候,世界就清零,然后在梵天重新睡着时重新开始。但实际上我们无疑是一种极其客观的存在,踏踏实实活在地球上,有悲喜有苦乐。能安分守己过马路、也能醉驾逆行闯红灯。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意志生活着,难道说这也是造物主事先确定好的么?包括我此刻正在写的这些个文字,也是命中注定我该在此时写下的吗?呵呵,最起码我现在不信。

不知道的事情也在发生

或许就在我写这些文字的同时,在我所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有人正哭有人正笑,在我的省份,有地方下雨有地方繁星满天,在我的祖国版图上,有婴儿降生有老人辞世。我不是独立的隐士,没办法忽视这些可能跟自己产生千丝万缕联系和潜在影响的事物。因为我,乃至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庞大、立体、复杂、多变、多点的体系中。

走自己的路

是的,莫纠结,认真走自己的路。正是由于认知到我自己是世界极其微小的一部分,有无数个跟我自己等量齐观的客观存在,所以个人的悲喜可能丝毫不能影响世界的进程。但自己的路,可是我自己的一生。王阳明不是还说过,“我心即宇宙么”?我是我自己的主人,我是我自己世界的主宰,有什么理由,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认真地生活呢?
-------------------------------------------分割线---------------------------------------------------
题外话:起了一个宏大的题目,落脚到自己是客观存在,要按照意愿生活这么一个俗套的话题,确实有些不靠谱。但对我来讲,写文字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过程,这个思维过程,是极为享受的。我知道别人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意见,但我不管,还有,我模糊地觉得我所关注的某个单点,未必是自己生活的决定因素;我所看重的事物,在其他人看来可能毫无价值。正是在这种思路下,我可能会打通自己以往某些陈旧的观念,不再强调自己的正确和重要性、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和地位、接受当下好坏并存的现实并认真生活。“心外有物”,自己想自己的、做自己的,就是这样。


    关注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