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江南”:太平人从“江北”到“江南”的“闯荡”的历史

 

1936年坐在安徽江北大堤的田埂上,父亲和爷爷伯伯三人看见长江大哭起来。爷爷谢本华,皖中舒城一带出名才子,...

▲点此订阅我们
美食 求职 招聘 推广 交友 新闻 娱乐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自助发布即时信息




1936年坐在安徽江北大堤的田埂上,父亲和爷爷伯伯三人看见长江大哭起来。

爷爷谢本华,皖中舒城一带出名才子,爷爷是秀才,一笔字写得好,爷爷代人写休妻书、丢到地上能把草烧掉,爷爷代写的状子落到地上叫蚂蚁死绝。

爷爷是著名乡里的才子和刀笔,却爱赌博抽大烟和才学不搭界的喜好,直赌抽到家眷离去,曾祖母忍无可忍,于1936年夏天雷雨电之夜,一顿毒打轰我爷爷滚出家门,我爷爷无处可去,唯一只有去江南。



1936年夏子夜,我爷爷带着两个儿子哭离舒城谢家庄,堂堂肥西一代名师爷,竟然落得被亲娘打出家门。可见爷爷作事多么不得祖奶喜欢、至少达到伤风败俗、辱没家族的最严重级别。在封建社会,我爷爷所犯可定死罪。

大才子师爷的爷爷,被亲娘打到逃离,一手拽着十三岁的父亲,一手抽着大伯在夤夜打瞌睡往南走,父亲很小奶奶就不见了,往南的江南人少,是唯一的道路和泥泞的雨光。

安徽俗称“江北”、“江南”:

“江北”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长江以北,顾名思义;“江南”是一眼望不到一里的高山,在长江南。

“江北”是中原文化、吃米加吃面,人多地少,“江南”是吴越文化、吃米,地多人少。“江南”与“江北”为截然不同的概念:“江北”是“江淮大地”的“长江淮河之间”,无穷广袤的长江淮河间的平原,吃米往北到蚌埠后吃面。

“江南”是长江以南的徽州、宣城、芜湖组成,地无三尺平、古代吴国加越国的地域文化十分复杂。也就是“江北”的中原文化和“江南”的吴越,隔着长江天堑,在古代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

安徽人说“江南”不是“苏杭”里江南的意思,苏杭的江南富裕肥美是天堂,安徽的“江南”就是长江南一个地理分割区域,没什么特别的意思,你可以把这个“江南”理解为远离政治中心之意。

安徽人在历史上,主要是“江北”人南迁,“江北人”填“江南”的过程,因为“江南人”思乡、念祖,逐渐形成“心在江北、人在江南”的因故国分离的精神概念,“江南”的理念在远离故乡的江南人身上日趋形成。

太平老家说“江北”就是祖籍在“江北”的意思,“江南”是父母过来以后我们的诞生地。

安徽人“江北”历史上由江淮往江南,又是一个区域悲壮的历史、多少“闯江南”的故事——安徽本地版的“闯关东”的故事,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

安徽“江南”在民国后的战乱史上,承接“江北”来逃难或规避的人很多。太平在太平天国的清末以后,人口急剧下降到只有二三万、罕见的少,而江北每县有几十万人、从“江北”来填“江南”的人潮高压于是形成了。

况大太平有1700平方公里土地,太平因不是地少人多的徽州区,黄山北麓环抱整个黄山108峰的山下太平,山深兽鸟多,森林遮天蔽日,出山一趟鸟儿都难飞得出去,人是难脱千难万险与世隔绝,黄山下太平县地广人稀,所以是安徽“江北人”逃难的“江南”目标所在。

父亲跟着爷爷父子仨从大别山的舒城朝南走了半个月,动身的那天晚上,因为是逃离,父亲前晚煨的两只洋芋还没来得及带上,就被爷爷一手巴掌,打着向江南逃跑。

曾祖母站在谢家租屋的滴水屋檐下,竟痛得都不想望、一滴眼泪都没有,可见曾祖母恨子之深。足见大才子的爷爷,伤了多少伤风败俗、坏了多少门庭耻辱。

父亲跟着爷爷一路走田埂,江淮本无路,田间就是路,茫茫雨天、风大湿滑,泥泞飞天。吃住在荒亭古庙,有时在祠堂借宿三餐,利用爷爷刀笔给人写字谋取一点铜板,爷爷会在市集停下来吆喝代写文书,换取一日三餐。遇到地主老财需要账房之事,爷爷去帮衬一把——这样一路走走停停,靠着饿吃野地里的山芋和火烤茄子也走到了长江边。

我父亲有个私塾先生加师爷的父亲,我父亲竟然文盲到连名字都不会写,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在倚重文化教育的中国,私塾先生随便用一个晚上蘸着茶杯水教儿子在桌子上写几个字、父亲就是小学毕业。我实在不理解缘何教授的儿子偏偏是文盲,可见我爷爷多失职。其娘用木棍逐其出家门,实在是爷爷离谱造成——曾祖母下了死手、往死里整的透骨怨恨。

爷爷“本”字辈、父亲“大”字辈,合起来叫“大学文章”的辈分,老谢家这个“大学文章”真是绝妙讽刺,叫我爷爷才高八斗嗜赌抽、我父亲却一文不识。

一身学研、字如羲之、文高八斗,文弱书生却好赌嗜抽的爷爷,含泪带两儿子在遍体鳞伤中想跪拜却见不到母亲,在夤夜中离开湿哒哒的家乡。

舒城到无为长江边才两百里,父亲和爷爷却走了十几天,是因为父亲和爷爷太饿,走路实在没什么力气,走到长江边,一路过田埂,在雨季,父亲爷爷逃的是个什么难。

父亲和爷爷逃到长江边,从没见这么海大阔天的涛涛大江流的感觉,竟然有些新鲜,在长江里捞些菱角上来,啃吃。

爷爷却对着长江边背后的故国,大哭起来。爷爷一生才子,落得被亲娘打出家门、死无葬生之地的际遇。包括对故乡的思念,前途茫然的思虑,书生爷爷怎能不哭。



1936年7月的爷爷身前是涛涛大江、大江对面的烟雨未知,背后是无穷广大的平原“江北”。烟雨蒙蒙、对面江南,身后江淮、人生如梦。面对长江、杳如黄鹤,背靠江淮、恍如隔世。再若南渡、竟有项羽征西的感觉。博学多研爷爷,只有在长江北岸嚎啕大哭,以泪洗面、异乡语言问渔夫到江南否。

爷爷书生、秀才、师爷、赌棍、烟棍的五味情怀,在长江边一瞬间后悔起来,也许知道今生将要葬尸在异乡。后悔到来世,可是今世没有归途,只有过江向江南。三十几岁爷爷,到达江南前竟有莫名的伤悲、项羽加李煜不肯过江东的际遇。

——我们家族“闯广东”的历史,原来从1936就已经开始,我的闯广东的血脉痛苦,原来从爷爷在80年前就已经从长江北岸起航。

爷爷过了长江,是青阳,天地间骤然从平原变成了山,江南本无路,十五岁的大伯在前挑被褥担,一担稻箩前是被褥、后是爷爷写文的家当,爷爷那支狼毫笔和歙县古砚台,是他一路写文换吃住的家当。

父亲年幼有时要爷爷挑,爷爷将父亲塞在前头稻箩里,文弱肩上不能挑、手不能提,咬牙挑半里路,从稻箩里把小儿子放下来,去荒塘里抠一段野藕甚至是带苦的藕带,父子仨当中饭吃。

我们江南太平人的父辈闯江南的历史,全部是这样写。

爷爷和父亲于1936年秋天到了太平县城,爷爷将十三岁的父亲托付给水东一户人家放牛,年薪是两块大洋,可见父亲工贱。伯伯到甘棠给人帮工,爷爷却去了枞树坝一样游手好闲。

可能爷爷作为一个才子空怀一身抱负,可为何不去参加革命。

可能爷爷原本就是个读书到好吃懒做之人,比常人还不如。父亲到江南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牛,我爷爷竟甩袖子到了百越山一带帮人家写算,写算之后所得照样进了赌抽。最终爷爷四十二岁时死于百越山,死时把信父亲去已躺在柩板上。年轻刚成年的父亲,年少时失去母爱、二十后失去父亲,也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可能跟遗传有关。

我大伯在国民党时期得了“大肚子涨”(当年徽州流行的血吸虫病),二十几岁死于甘棠,死葬后我父亲在枞树坝打长工不知道,唯一的兄弟被人开荒挖走了尸骨也找不到。

我父亲光棍条子一人,父子三人下江南,终落得孤寡一人。好在土改后遇见我母亲,母亲也是从江北无为闯荡来,也是和能干的外婆小姨娘仨一道闯江南,和父亲爷爷伯伯爷仨闯江南的人数是一模一样,各自三男三女。父亲光棍条子终在太平组成一大家族人。

我家乡太平县在一九五几年是解放初,大军过江横扫南北、国家趋静,太平人从两三万人火速增加到十万以上、是因太平人都是由“江北人”组成。太平人都是由舒城人、庐江人、桐城人、枞阳人、怀宁人、安庆人、无为人这主要七个地方的人组成。而今随便问几个太平人,其父母都是来自于以上七个地方的“江北人”,除了极少本地和徽州区域来的,我们太平人都是江北人。

我们“闯江南”的江北人组成了现今太平,这就是太平文化。

——太平最现实的文化不是属于徽和泾,而是全部由“江北人”组成的人口结构,人口结构代表最深的历史文化——让我们都去“江北”寻亲去吧,去“江北”寻根,记得住乡愁和乡情,“江北”才是你我太平人共有的家。

——2016年7月11日

以上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推广——————


他们都在看:

【焦村】环黄山景区公路纳入省道规划,从西海缆车下山更方便

太平的那些吆喝声

我和我的甘棠老街

专家建议黄山区改为县级黄山市?

2016年全国公开水域游泳系列赛将在太平湖举行

三口·手艺之风炉制作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穿越到自助信息发布链接


    关注 微太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