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作品背后的故事:北京门楼故事多

 

胡同是老北京的底蕴象征,牌楼是街区的门脸儿,门楼是一家一户的脸面儿。甭管是大宅院还是小户人家,早先的院门口都是门楼相守,时间上大概也有八百年了。...



胡同是老北京的底蕴象征,牌楼是街区的门脸儿,门楼是一家一户的脸面儿。甭管是大宅院还是小户人家,早先的院门口都是门楼相守,时间上大概也有八百年了。一般外地平房带院儿的人家也都打个门楼,但都不如北京的讲究。



走进老北京胡同,领略老北京文化,咱就说说门楼、门墩儿、护门铁和门联四大块。北京城门楼的砖雕艺术所剩无几,主要集中在东西城区。就是这两个城区,真正完整和内容丰富的也十分有限。北京门楼的砖雕集中在门楼的上部,占据着非常重要的部位,从门框的上部一直延伸到门楼的顶部,似乎是戴在门上的一顶“花帽”。



门楼下的左右门枕石叫“门墩儿”,与门墩儿相连的是门槛儿,人们从这里进进出出,把门墩儿视为守护大门和纳福相结合的艺术化了的实用物。门墩儿从内容上分类主要有吉祥兆瑞门墩儿、鸿福相传门墩儿、长寿康宁门墩儿、世代相传门墩儿和喜上眉梢门墩儿。



北京门楼普遍在门的下部有保护铁,虽然它不是建造门楼时的同期工程,是若干年后为了保护大门不受损坏而制作的,但铁皮和铁钉却给我们留下了另一种古文化。知道的护门铁的造型有如意形、瓶形、葫芦形等等。北京的老门能得以保存至今,正是因为许多门有保护铁。北京城内现存的门联数量很少,较完整的约130副左右,残缺不全的有几十副。北京门楼上的门联是按照各自的出身对治国、齐家、修身、吉祥等方面内容进行选择的,在文采辈出的古都,所采用的门联或者自己撰写的都非常慎重。



现今,北京的门楼已经进入了即将消失的阶段,一些仿造的门楼也相对显得不那么具有韵味。今天在老北京的胡同里,还能看到一些老手艺,比如磨剪子、戗菜刀。春节期间,在一些庙会上还能看到老北京的叫卖表演。这些带着年头儿的人或事,总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人们对老北京文化的回味。

《北京门楼故事多》(组照)    
在“首善之都”群众摄影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关注 北京摄影爱好者协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