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宫不是只有卤面,不是只有泉州才有泮宫

 

泉州泮宫的前世今生...





走过中山中路,都会经过泮宫口。“泮”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见,以至于很多人把泮宫当成了一个独特的地名。或是因为建筑物与相邻的骑楼风格迥异,“泮宫”还会被误会成只是一座牌楼的名字。其实原本泮宫很大,泉州府文庙占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写着“泮宫”二字的门楼,准确说是泮宫的庚门,也就是西门。

泮宫与泮池


泮宫全国各地都有,只是遗存甚少。《史记》记载,周朝(公元前1046年-前256年)时期,周天子的最高学府被称作“明堂”或“辟雍”,诸侯国的学宫则被称作“泮宫”。后泛指高等学府。

为什么会有“泮”这个字?

官学的标志是有个水池。天子的辟雍四周环水,诸侯只能有半天子之学,水池只能是半圆形的,称之为“泮池”, 官学因此被称之为“泮宫”。唐玄宗时,孔子被封为文宣王,在供奉孔子的大成殿前设立泮池,十分符合规制。

泉州府文庙也正是这种布局。

入泮与泮桥
科举时代生员入学称入泮。明清科举制度规定,学童考进县学,新学员须入学宫拜谒孔子,称做“入泮”或“游泮”。

泉州府文庙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重建,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中央电视台2016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分会场布置于此,更让府文庙声名遐迩。



文庙建筑群遵守严格的对称格局,中轴线贯穿其中,具有庄严气氛。中轴线通过泮池的,是一座泮桥。

但泮桥是不能随便能走的。古时候的泮桥都是封闭的,只有中举之人方可从桥上走过,所以泮桥又被称为“状元桥”。即使是现在,也只有在举行祭孔等重大仪式时才开放泮桥。

高科技的旧泮宫门楼


泮宫口的现存门楼又称“圣贤门”,始建于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

1914年,南安华侨李功藏捐资改建门楼。2008年被鉴定为危楼,2013年底,泮宫门楼在其百岁生日前修葺一新。重建门楼上的“泮宫”二字,选取了泉州最后一位状元吴鲁的名篇《百哀诗》中的“泮”、“宫”二字。

泮宫原门楼顶斗拱处的装饰,结合了开元寺飞天和西方天使的造型艺术,在国内相当罕见。此外,旧门楼建设还采用了在当时十分先进的钢筋混凝土新技术。中国最早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是建于1905年的中山大学马丁楼,而上海滩的租界建筑,也是到了20世纪初才开始普遍使用钢筋混凝土的。

由于22吨重的泮宫旧楼顶十分珍贵,施工人员千方百计、花费7天时间,移到了70米外的蔡清祠东侧绿化带上,作为文庙广场一处重要的景点。

中菜市的繁荣



上世纪七十年代,泮宫位置是泉州城里难得的商业繁华区域——中菜市场,俗称“中菜市”。

那时的泉州城区很小,真正的“南北一条街、东西两座塔”,买糖果、蜜饯去南门,买锅碗瓢盆走北门,置办布匹百货上钟楼,请客、办桌,则到中菜市采购,食材最为品种齐全、供应充足。

据说“泮宫卤面”就是那个时期的产物。

经历过那个饮食匮乏时代的人们,对中菜市的印象记忆可谓终身难以磨灭。府学变菜市,看似有辱斯文,但应验了孟子“衣食足而知礼仪”那句名言。2000年,泉州市政府投资1.2亿元,拆迁菜市场及三个企、事业单位,建成文庙广场,既效保护了泮宫遗址,又多了一处市民文化休闲的场所。
说了这么多,和拜拜有关系吗?

家里有孩子的就有关系。

每年开学季前,泉州府文庙一般都会有“拜孔子、领红蛋”的活动。现在拜孔子不求仕途,更多的是祈福孩子学业进步和身心健康。


    关注 初二十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