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听得多却不会做?动手试试呗

 

1思维导图是什么思维导图由东尼·博赞于20世纪70年代创建。思维导图是一种帮助我们达到目的的工具,它给我们提...





1思维导图是什么

思维导图由东尼·博赞于20世纪70年代创建。思维导图是一种帮助我们达到目的的工具,它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视觉化的效果,便于理解。只要确定了主题再逐渐细化分解就可以制作出一副思维导图。我们使用任何产品都会有使用说明书,而大脑的使用说明书就是“思维导图”。


2思维导图的作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工具,除了帮助我们学习和记忆外,它同时还可以训练人的发散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对左右脑的开发利用,从而帮助我们解决人生的其他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择业问题、制作购物清单、制定工作(旅行)计划、解决突发状况、课堂教学、构思作文、沟通交流……可以说,思维导图没有适用不适用一说,它可以应用到任何事情中。

3思维导图PK分享列表



1.思维导图便于补充

思维导图常被拿来跟分项列表作对比。二者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记述,但结果不大相同。大家一定有这样的体验,无论是我们制定的购物清单、待办事项还是旅行计划,事后,是不是常会发现:“啊,我怎么把这个忘记了?”这个时候,如果用分项列表,写好后再补充内容总会让列表显得杂乱。所以,有可能在反复增加或者删除内容后,你还不得不重新列表。而如果用思维导图,就可以随时把想到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添加到图上。要是画不下,就把分支一直延伸到空白的部分,就能想加多少加多少。所以,思维导图较分项列表而言的优点之一就是便于补充。

2. 思维导图更有利于激发灵感

思维导图“延伸分支”的动作会使人下意识去思考“下面会出现什么内容”,因此有助于想起遗忘的事项或想出新点子。

4如何画思维导图



135在学习画思维导图之前,有必要纠正大家一个误区,就是画思维导图不需要你画画得多漂亮和多厉害。你要明确,你画思维导图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只要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即可。但人总有追求,总想画出大家看得懂又好看的图,这也也挺简单的,那就是不断画不断思考不断学习,总有一天可以达到你的预期,要明白任何学习都要有个过程。

我们都知道无规则不成方圆,画思维导图也有其规则。不过规则也是可以打破的,但在打破之前,你得先入门才是,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掌握思维导图的规则——七条规则(手绘思维导图)。

1.纸张上

挑选纸张有三个要点:种类、规格和朝向。

种类:选用纯白色,即没有格线的白纸。规格:选择 A4 或 A3,通常认为 A4 以上为宜。不过这个也因人而异,初学者选用适合自己的规格即可。熟练之后,还可以在手帐上画思维导图。

朝向:根据眼球的转动选择纸张朝向(一般纸张横着放)。

2. 画“中心   图像”

这条规则包括三个要点:内容、时间和大小。

内容:不需要漂亮的“画”。思维导图中最引人注意的部分当属画在中央的“中心图像”。很多人担心自己画的不好看别人看不懂,其实大多时候,思维导图是画给自己看的,只要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好,不必考虑别人能否看懂。

时间:描绘“中心图像”所需要的时间约为五分钟。

大小:“中心图像”的大小在直径五厘米左右,大概“一拳”大小。如果画的太小就不方便延伸出线条(分支)了。

3. 使用“颜色”

这条规则很简单——“总之就是要五颜六色”。大家可以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或亮色。这样可以一扫消极的心情,乐观地分析问题。

至于用笔,作者推荐用钢笔,尤其是水性钢笔。流畅的笔感有利于激发流畅的思路,所以在文具上也要用心挑选适合的。

4. 延展“线条(分支)”

这条规则包括:形状、粗细和长度。

形状:绘制“延伸有机曲线”,参考女性腰部S形曲线。线条的绘制技巧在于根部粗尖部细,可以类比“走之旁”。

粗细:从中心图像中最先伸出的“主支”最粗,当然也不是首尾一样粗,末端要画成优美的细尖。主支以及下面的二级分支和三级分支应尽量使用不同粗细的线条。

长度:分支的长度和分支上的文字相平衡。

当你遵守了“单词长度和线条(分支)长度一致”的规则,思维导图上的分支就会长短不一、有粗有细,也就是说,不会觉得单调乏味。

一开始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画分支,可以多看看别人的作品,或者参考作者提出的“仿照手掌张开的形状延展线条”来画。

5. 在上面写下“语言(词语)”

线条(分支)和单词的规则名为“1分支1词语”,即一条线对应一个词。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有点难,所以也可以稍微放宽要求。一个词语可以重复出现几次,线条上的词语也没有硬性的排序。

思维导图不仅利于分解,还有助于发掘每个要素之间的关联。思维导图还允许对内容进行整合,可以用“{”等符号把对象括起来,在下面延伸出其他分支。

思维导图的每一次分解,其实都是用“联想”开拓思维。所以,建议大家抱着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的心情来画思维导图。

6. “层次化”

层次化的规则可以分为“分层”和“排序”两部分。

分层:先不管能不能用上,把想到的所有点子全部记下来,然后再重新写进完整思维导图。分层会随我们的知识和兴趣点而变化。

排序:指的就是按照某一规律重新排列的操作。

这些术语看起来很难,但只要动手画一画,就会察觉到它们是思维导图自然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如果你觉得“不对劲”“画不下去了”,那就是“层次化”体现得不够好。这个时候,你就要反复修改,最终就会画出一副整齐利落、各居其位的思维导图。而这副图想必也完美地实现了“层次化”。

7. “TEFCAS”

“TEFCAS”是“尝试”、“行动”、“反馈”、“检查”、“调整”和“成功”的英文首字缩写,博赞称为“人生的指南针”。这一规则的要领就是——“总之先试试看”。

第一步是尝试,然后是行动。从这两步中,我们将有所收获(反馈)。确认(核实)自己的收获并反复调整,终将走向成功。其实,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

5总结



以上就是思维导图的七条规则,遵守所有规则的导图即被称为“完整思维导图”。但思维导图不一定都要画成完整思维导图。根据“绘制目的”选择适合的形式即可。而且,无论何种形式,只要思维导图的绘制有助于你达到预期的目标,它就是一份好的思维导图。

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建议大家遵守规则,这和玩游戏的道理相同,设置并遵守一定的规则,反而能从中获得自由,如果只追求“漂亮的思维导图”,那就是本末倒置了。总之一句话,随心所欲的快乐绘制才是最重要的。



猜你喜欢:

1、思维可视化必备的4类模型

2、让思维导图改变你的记忆习惯
你觉得这篇文章有没有用?欢迎点击下方“留言"讨论!
【关注工作效能,提升工作效率】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原文来源:网络




    关注 工作效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