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新疆有史以来最牛的乐器展“重走丝绸之路”  全国六地巡展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第十二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以下简称“旅博会”)将于5月4至8日在厦门举行,将首次...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丝绸之路


时间:2016.4


地点:新疆、青海、甘肃、宁夏、

陕西、河南

1. 重走丝绸之路

2.新疆民族特色乐器展

3. 种类最全、数量最多


4月7日,在新疆7坊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当代艺术馆内,新疆木卡姆艺术团乐手阿里木(右)在参观展出的乐器“绰尔伦”。
4月7日,由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新疆艺术研究所主办的“新疆民族特色乐器展”在乌鲁木齐开幕。


4月7日,在新疆7坊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当代艺术馆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馆工作人员柳龙在参观时试奏展出的乐器“达普”。
本次乐器展将展出160件新疆民族特色乐器,包括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等新疆13个世居民族的代表性传统乐器。


4月7日,在新疆7坊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水磨剧场内,一名乐手用乐器“塔斯吐亚克”演奏《牧马之歌》。
本次参与巡展的乐器均是从各地州收集而来的,种类最全、数量最多,可谓是新疆民族乐器的大聚会和大融合,其中包括三弦巴扬萨马拉等10多件难得一见的古旧乐器,制作收藏时间均在100年以上。


4月7日,在新疆7坊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当代艺术馆内,参观者在参观展出的乐器“巴扬”。
4月7日至8日,巡展首站在乌鲁木齐7坊街当代美术馆开展,届时首府市民可免费参观欣赏。随后将到青海西宁甘肃兰州、4月26日在宁夏银川,及陕西西安河南郑州展出,每个城市展出两天,至5月11日结束。
新疆部分民族乐器
弹拨尔




“弹拨尔”是维吾尔族所有乐器中最长的乐器,乐器长达1米多,琴体像半个水勺,琴体和琴头用桑木或红木做成,用钢丝弦五根,内二弦及外二弦调成同度音,与中弦成四五度关系,音色明净,十分动听。
热瓦普


热瓦甫多为木制,外形独特,上部是细长的琴身,顶部弯曲,最下方是一个半球形的共鸣箱,琴面用驴、羊或蟒皮蒙裹,有5-7根弦,通常用最外一弦弹奏旋律,其余各弦作为共鸣弦,用它弹奏出的音乐音色清亮、纯净,表现力强,所以大多用于独奏。热瓦甫不但有美妙的气韵更有美观大方的外形,琴身由很多的牛角片或骨片镶嵌出形式多样的并带有规则性的纹路和图案,显得美观大方且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都塔尔


传统的都塔尔,构造与弹布尔相似,外形像个长柄的大水瓢,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和琴弦等部分组成,制作材料多采用经过自然干燥的桑木、杏木或核桃木,规格尺寸按照男士、女士和儿童的不同分类而定,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大的柄上用丝弦缠17个品位,小的有14个品位,适合男女弹奏。演奏时右手五指并用,缺一不可,或拨或挑,或挑或扫,弹奏出来的琴音声音虽小但音色却很柔美,弹奏者尽可通过琴声淋漓尽致的抒发感情,所以维吾尔族的妇女尤其喜欢用都塔尔自弹自唱。
都塔尔是一个伴奏极佳的乐器,它除了在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中作主要伴奏外,还演奏过有名的曲目《木夏乌热克木卡姆间奏曲》、《艾介姆》和《幸福的时代》等。
卡龙琴


卡龙琴是维吾尔乐器里弦最多的古老民间弹拨乐器,代史籍中称七十二弦琵琶、“喀尔奈”,形状酷似扬琴,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近似古筝,但比古筝的音色更明亮,是演奏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中不可缺少的乐器。它盛行于新疆的麦盖提、喀什、和田、莎车一带和哈密等地。
艾捷克


艾捷克又名哈尔扎克,起源于古代的波斯。因流行于新疆的麦盖提、巴楚、阿瓦提、喀什、莎车和库车等地,所以又名多朗艾捷克,是新疆的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和塔吉克族的弓弦乐器,现盛行于新疆的南疆一带,主要用于演奏民间歌曲和木卡姆曲调

艾捷克外型独特别致,琴筒呈球形,琴的内侧用蟒皮蒙裹,使共鸣体形成两个半球形,在它的周围有发音孔,音域约三个八度,有1─3根主奏弦,在琴杆下两端设有5~10根共鸣弦,音色具有板面振动与皮面振动相结合的效果。演奏时,将底柱立于左腿之上或夹于两腿之间,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弓拉奏,因演奏的手法上吸收了提琴、二胡的指法和弓法,所以可奏出多种美妙好听的滑音、泛音、和弦和裝饰音。
萨它尔


萨它尔又称“塞他尔”,波斯语“萨”为“三”、“它尔”是“弦”,意思是3根弦的乐器。萨它尔的外形与弹拨尔相似,因音色明亮,常常用于独奏、合奏或做为演唱“十二木卡姆”的伴奏乐器。据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撰写的《乐师史》(古维文手抄本)中记载,早在十四、十五世纪,维吾尔族民间就有了这种乐器,到20世纪50年代,萨它尔已遍布全疆各地,并成为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拉弦乐器。
胡西它尔


胡西它尔,原名“艾西它尔”,是维吾尔族的弓拉弦鸣乐器。“胡西”维吾尔语是“欢乐”或“非常悦耳好听”的意思,“它尔”的译文是琴弦,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悦耳的弦乐器”。久已失传,近年才得以复苏,形似曼多林,音色脆亮,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

波斯语为八条琴弦之意的“艾西它尔”是新疆皈依佛教时期的回鹘乐器。其外形与古代印度、尼泊尔一带流行的“萨朗济”非常相像。有些学者认为它们和小提琴同出一源。长久以来,“艾西它尔”被历史烟云所湮没,是新疆早已失传的维吾尔族古老的民间乐器。直到20世纪70年代,维吾尔族著名的器乐演奏家、民间乐器制作改革家吐尔逊江才将其复苏,并使它成为一种性能优良的维吾尔族系列拉弦乐器。
唢呐

唢呐别称“喇叭”,据相传,唢呐最初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是古代波斯语"Surnā"的音译。它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后经过不断发展改进,不但丰富了演奏技巧,而且提高了表现力,现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广泛应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的伴奏中。
达甫


达甫亦称手鼓,也译为“达卜”, 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最喜爱的打击乐器之一,并被誉为维吾尔乐队中的“灵魂”,鼓框木制,圆而扁平,周围装有许多小铁环,表面蒙以羊皮、牛皮或蟒皮,其中以蟒皮音色最好。它的发音清脆响亮,声音力度变化幅度较大,技巧灵活,可以起到烘托各种不同乐曲情绪的作用。有了它一切都有了激情。手鼓的发音清脆响亮,在乐队中起着统一节奏和速度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总指挥。同时它的声音力度的变化幅度较大,技巧灵活,携带方便,可以起到烘托各种不同乐曲情绪的作用,因此,维吾尔族尤为喜爱。
纳格纳鼓


纳格纳鼓即“铁鼓”,在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因鼓身用铁铸成,故称“铁鼓”,又有“冬巴”之称。据说古代人们把它系在马鞍上当作战鼓。大约在9世纪以后,它才成为维吾尔族的打击乐器。

纳格拉鼓形状看起来像一个花盆,鼓面蒙有骆驼皮或牛皮,六个纳格拉为一套,每套分大中小三组,每组两个,一奏高音,一奏低音,相差4—5度,用木捧敲击。每逢喜庆的节日,弹奏者便会登上屋顶,敲起欢快的纳格拉,吹起琐呐,伴着鼓声人们翩翩起舞,跳起狂热的萨玛舞。这鼓声不仅为节日增强热烈的气氛,且极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乐器
Girl`s Diary


「新疆乐器」

好啦,小阿暂时就为大家普及这几种新疆乐器,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哦,还有150种乐器等着大家到现场去观看哦,4月7日至8日,巡展首站在乌鲁木齐7坊街当代美术馆开展,届时首府市民可免费参观欣赏。随后将到青海西宁、甘肃兰州、宁夏银川,及陕西西安、河南郑州展出,每个城市展出两天,至5月11日结束。
据本报综合   图片文字版权均属原作者
图片保留原有水印
END
编辑 :爱吃包子的小阿  
合作QQ:3076807089
主办:
银川日报社

银川新闻网

协办:

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 

银川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宗教事务局) 

宁夏智慧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

银川市兴庆区解放东街143号银川新闻大厦



点下旁边那个
,就是对小阿最大的鼓励!


    关注 中阿之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