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深处的团结壮歌之《新风劲,以文化人润无声》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是民族和睦之魂。和田市团结新村是一个多民族群众混居的村子,村庄要取...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是民族和睦之魂。

和田市团结新村是一个多民族群众混居的村子,村庄要取得发展,解决好文化认同问题极为关键和重要。



在团结新村开建之始,和田市就提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充分发挥文化的教育、凝聚、鼓舞和引领作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大力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用文化的力量感召人,用特有的乡村文化去装扮村民的生产和生活。

 

两年来,团结新村的各族村民在共同生产生活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感情逐日增进,整个村庄呈现出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新气象。
好老师,用文化塑造学生心灵
文化与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是一个以文化人的过程,一方面,教育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发展教育在社会文化中具有十分特殊的作用。

走进团结新村的团结小学和双语幼儿园,记者立刻被浓浓的校园文化感染了。走廊里张贴的各种文明用语,在校园里彰显了人文气息;教室里正在进行的“第二课堂”、“扫盲班”等活动,为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活力。这里,既像一个强力的电磁场能吸引人,又像一种巨大的正能量能影响人。

阿里木江·买买提萨力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是记者在学校采访期间的翻译。

去年7月,阿里木江·买买提萨力自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通过考试进入团结小学担任五年级汉语老师。虽然工作时间不足一年,但他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却很深刻,他认为,教育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的过程,而且关系到学生人格的养成以及公民责任意识、智慧与情感的形成。学生要想健康成长,离不开好老师的教育。

阿里木江·买买提萨力自己就是好老师的受益者。“我小时候学习不好,上高中时,遇到一位会关心学生的女老师,高考时,我的成绩上升很快,考上了师范专业。”他说。

“一位好老师,可以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种认识让阿里木江·买买提萨力大学毕业后,立志做一名乡村的好教师。

从在团结小学当上老师的那天起,阿里木江·买买提萨力就爱上了充实的乡村教师生活:每天早上,带学生晨跑;课堂上,带领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遨游;休息时,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打球、唱歌、看书。

“那种为了挣钱勾心斗角的生活,我适应不了。”阿里木江·买买提萨力说,他最喜欢的生活是以自己的真诚、德行对孩子们进行教育。

如何成为一位好老师?在阿里木江·买买提萨力看来,那就是要多读书,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寻找答案。

阿里木江·买买提萨力刚到团结小学时,村里的教师周转房还没有盖好,他和其他老师一起住在村委会,那时,他就经常组织年轻教师一起阅读。现在,才半年时间,他已经有了整整几大箱的藏书。

“此外,要做好教育工作,还要了解、琢磨孩子们的心理。”阿里木江·买买提萨力说,“只有了解孩子们的内心,才能对他们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启蒙,让他们知道自信的重要性,认识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能激发潜能。”

在阿里木江·买买提萨力教的班里,父母离婚等家庭问题很有代表性,有个男孩子因为父母离婚,情绪一直很低落,课间休息时也是一个人坐在教室里。

阿里木江·买买提萨力发现这一现象后,蹲下来对他说:“你有什么话什么事可以跟我说。”

在课堂上和课外,阿里木江·买买提萨力给予这个男孩更多的关爱。

慢慢地,男孩的脸上有了笑容。现在,男孩的成绩一直在班里的前五名,他说,将来要当一个数学家,像老师一样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要成为一名好老师,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并以身作则。”阿里木江·买买提萨力说,团结小学的孩子们,因为来自不同的家庭,曾接受不同水平的教育,彼此之间的知识差距非常大,他计划利用下午课后时间,免费在宿舍里给孩子们补习。

半年来,在不断的付出中,阿里木江·买买提萨力收获了很多感动。经常,有学生主动要帮他打水;每次上街买东西,总有村民要给他免单……

“尽管,这些都是小事,但对我来说,是最贵重的回报。当老师,是我最幸福的事。”阿里木江·买买提萨力说。
文化墙,潜移默化影响村民
走进团结新村,一幅幅生动、形象、逼真的漫画配以简洁的文字被描绘在村里的白墙上,替换了过去常见的计划生育宣传。

这些漫画中,有拿着坎土曼的农民,有拿着笔的伊玛目,还有拿着铁锹的学生,它们是村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反映,展现出“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农村面貌。

作为团结新村文化墙的众多画家之一,艾尔肯·加玛力至今仍为自己的这些创作自豪,他说,不同于其他作品,文化墙可以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教育,进而使全村的文明程度得到提升。

2015年毕业于和田师范专科学校的艾尔肯·加玛力,是团结新村团结小学的美术老师。2015年8月,在半个月的时间里,他完成了团结新村二期一组1500米长的文化墙的绘画工作,那些画面中的人物,有的跳,有的笑,仿佛要从墙上走出来。

艾尔肯·加玛力说,文化墙是对群众传统文化宣传的继承和发扬。不管是用人物、漫画还是文字表现,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利用一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对利益的诉求和对理想的追求,准确而生动地表达出来,营造出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艾尔肯·加玛力自幼喜欢绘画,初画文化墙时,他以为像平时画画一样,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但有一天发生的一件事,让他意识到,给文化墙绘画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那一天,他刚完成一幅有关阿尼帕·阿力马洪收养10个孤儿的墙画,正收拾东西时,几个小孩经过这里,其中的一个孩子有些捣蛋,另外一个就指着墙上的画说:“哎,你要做个好人,就像画里的老妈妈一样。”

原来,文化墙上的画也能传递出大能量,这让艾尔肯·加玛力立刻把在文化墙上作画当成了自己工作以外的“大事”来对待。他在网上查阅了很多农民画的表现手法,希望自己能够画出更好的画,让村民们在路过文化墙时都能有所感悟。

“一画画我的心情就特别明朗,仿佛蓝色的天空。”艾尔肯·加玛力说,有时他一画起来就沉浸其中,忘记了一切,饿了就一边画一边吃点馕喝点水,根本感觉不到累,只有回到宿舍躺到床上时,才发觉浑身都很疲惫。

艾尔肯·加玛力对待每幅作品都非常用心,刚开始画时,从测绘到草稿再到成图通常需要四至五天,有时,他还会根据不同主题,设计出不同风格。画得时间长了,有时灵感来了,不需要草图,他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作品来。

有一天早晨,艾尔肯·加玛力刚开始作画,一场沙尘暴席卷了全村,狂风刮过,漫天沙尘让人连呼吸都困难,画笔更是难以落在墙上。此时,已经起笔的画作是否要继续下去?他有些犹豫了。

“墙壁上的每幅画一旦开始画,就必须画完,如果画一半留一半,就会出现色差。”艾尔肯·加玛力说,“那一天,他硬是坚持在风沙中将一幅画完整地画完,等下午他回宿舍,头一歪,耳朵里都能流出沙子,嗓子更是哑的,不知何时已经发不出声音了。”

“在纸上画画,可以随时改,画得不好可以不给他人看,但在墙上画,画完后画面就固定了。所以,墙上的每一笔、每一种颜色都要特别认真才行。”艾尔肯·加玛力说。在文化墙上绘画是个体力活,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沙尘肆虐,画一幅画花费几个小时是常事,“当时觉得很难很累,但事后想想,能用自己的画笔,在村庄文化墙这个‘大舞台’上挥毫泼墨,也是一件很自豪的事。”艾尔肯·加玛力说。艾尔肯·加玛力希望,自己画的文化墙今后能够发挥文化春风化雨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为村民传递真善美。

“我们可以把本地一些优秀的、经典的、富有感染力的画面长久保存下去。时光荏苒,这些墙壁上的画,始终能够以很直观的形式,向人们诉说一种质朴而纯粹的文化观,村民们也可以从中形成共同的社会认同感以及强大的自豪感。”艾尔肯·加玛力说。
文艺演出,为村民精神补“钙”
两年来,为丰富和活跃团结新村各族村民的文化生活,和田市整合全市文化资源,相继开展了送文艺下乡、免费放电影、免费送书等一系列活动,把一场场文化盛宴送到村民身边,力求以文化惠民畅通文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村民在家门口乐享一道道“文化大餐”。

3月25日早晨9点,阳光穿透薄雾照进团结新村,此时的团结新村已经一片沸腾,马路上,兴奋的村民排起长队向村委会拥来,人们手里都拿着小五星红旗,孩子们欢快地跑着、跳着、叫着,村委会里洋溢着快乐的气氛。

中午12点,由新疆卫视全新打造的大型综艺节目《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团结新村,夏米力·夏克尔等演员带着祝福和团结新村的文艺达人们一起,给村民们带来一场极具民族特色、精彩纷呈的演出。

65岁的常家梅,是被老伴用轮椅推到现场的,此时,整个村委会大院里已经黑压压地坐满了人,村民们热情地相互打着招呼。

由于经常在村里观看少数民族文艺演出,即使一句维吾尔语也听不懂,常家梅也能看明白节目的内容。

演出还未开始,团结新村已如盛夏一般,迎来了22摄氏度的高温,村民们热得把外套脱下来,顶在头上遮挡阳光。

对于平时爱看演出的村民来说,一场演出就是一个节日,而一场演出,会成为村民们三四天的共同谈资,为村民带来很多快乐。

由和田市委宣传部外宣办协调组织的这场演出,早在两个月前就着手准备了。和田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魏向东说,这场演出集“共娱乐、看变化、大联欢”于一体,旨在向村民宣传学习双语和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魏向东说,在沙漠中的村庄里举办演出,要比在其它地方艰难得多,因为随时都可能遭遇沙尘暴,而场地搭建、设备处理也格外耗时耗力。

“我昨晚一晚上没睡,一直都在准备场地,今天早晨7点离开现场后,吃了一碗牛肉面,换了身衣服,就带着节目组来了。”魏向东说,以前,在节假日时,和田市也会组织文工团到村里演出,但这样大规模、高质量的演出还是第一次,原本预计前来观看的村民最多800人,没想到超过了1000人。

演出中,在悠扬的器乐演奏后,欢快的麦西热甫开始了,在鼓乐声中,一位男青年登场了,他翩翩起舞来到舞台上,随后,身着维吾尔族美丽服装的姑娘们如飞燕般翩然而至,他们轻抬舞步,且舞且笑。随着音乐的变换,对对青年男女结伴而舞,忽腾忽跃,时合时分。

年过六旬的吐逊托合提·买买提站在舞台的边缘,慢慢地舞动着双手,双眼微闭,沉迷在乐声中,他的舞蹈与其他人相融却又舞出自己的精彩。

记者在现场看到,无论是村委会院内还是院外,都站满了穿着各色服装的村民,他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的节目。

当夏米力·夏克尔唱起自己最新创作的歌曲《艾德莱斯之花》时,现场的群众不时爆发出大声的欢呼声,头戴小花帽的维吾尔族小朋友们站在村委会门口,举起右手,像是敬礼一样,模仿着夏米力·夏克尔的样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这场演出的喜爱。

“这真是一场精彩的演出,”因为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村民买买提艾力·艾山江大声地说,“我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但喜欢看书,喜欢思考问题。我深深地感到,农民的很多问题都与文化有关,党中央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提出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不仅要丰富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还要提高大家的思想文化水平。可以说,富脑袋比富口袋还要重要呢!”

短评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
张晨暄
在新疆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地区,民族团结是各族群众的生命线。解决好民族问题,物

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在新疆加强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心相通,根本在于价值观相通,文化理念相融。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作为一个多民族群众混居的村庄,和田市团结新村从建设之初,就将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理念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尤其在增强文化认同上下了不少的功夫。

在和田市团结新村,双语教师以多元文化为载体,塑造着孩子们的心灵;表现民族团结等故事的文化墙成为村庄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各族村民的思想;汉族村民常家梅虽然听不懂维吾尔语,却能看明白民族特色演出……这一个个细节从不同层面展现了村民共同的文化认同感,筑牢了民族团结在团结新村的感情基础、社会基础。

有人说,在新疆,普普通通的一场雪,会落在十几种语言里;阳光明媚的早晨,太阳这个词,也会在不同的语言里发光。民族团结,与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都是那样密不可分,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如同雨露一般,滋润着民族团结之花。

和田市团结新村以文化认同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鲜活故事告诉我们,不断深化各民族的文化认同,就能使各民族心灵相通、精神相依。新疆各民族要行动起来,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思想上增强文化认同,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新疆越开越艳。
◆  ◆  ◆  ◆  ◆  
信息来源:新疆经济报






    关注 和田市访惠聚活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