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郎:银元宝里面的化学

 

今天晚上读书郎将和大家一起聊聊关于银的化学,因为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单质银作为贵金属的...


今天晚上读书郎将和大家一起聊聊关于银元宝的化学,因为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单质银作为贵金属的一种,它到底有什么有趣的化学知识值得我们关注呢?



如何识别真的银锭?

以前我们家在建房子的时候,我就开始在幻想着:要是挖地基的时候能挖到金银元宝那就不得了,不过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是没有挖到或者捡到金子,只能认命了,毕竟咱没那个横财的命啦,还是搬砖挣钱比较踏实。

不过有些人可不是这么想的,趁着人们有发横财的想法,想方设法造出一些古银锭“来,于是出现了银锭造假的现象。笔者查找了一些资料,发现银锭造假的方式可以归结于减低银的成色和重量两种。


锡铅合金
一是用铅锡,其表面呈青黑色,收藏者还比较容易辨认;二是浇铸时将铜块凝固在银锭内部,外表鎏银,体大而轻,手感显然不同;三是灌铅法,在真银锭底部挖出一个小洞,取出银后灌入铅,再封焊洞口,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洞口留有封焊痕迹,后两种方式需要投资熟手根据手感来辨识,否则则要借助精密仪器来鉴别。行家鉴别真假银元有一句口诀:掂重、观色、轻轻碰击听声音、滴硝酸。

化学方法鉴别银锭真假

口诀里面四种鉴别方法中前三种是需要多年实战经验的,但是最后一种可难不倒咱们学化学的:滴硝酸。接下来我们来用化学知识解释这种方法的合理性。

真正的银是可以和硝酸反应的,浓硝酸比稀硝酸反应速率快很多。反应生成了硝酸银、一氧化氮(NO)或者二氧化氮(NO2)以及水(H2O),硝酸银是可以溶于水的,而且是无色的,所以,滴加硝酸后,银元的色泽不受影响。

如是镀银,镀银表层和硝酸发生反应很容易脱落,且脱落部分极易生锈。 而铜芯银元只要是一触及硝酸,便会失去光泽。在银元上滴上一滴硝酸,发现银元表面的硝酸显色(蓝绿色视光线而定),就是成分不足或假银元。从化学反应的角度来说,铜和浓硝酸反应,会生成硝酸铜(蓝色)。锡和浓硝酸反应会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β-锡酸(H2SnO3),当然,能否通过实验鉴别出来要还要看具体的操作细节。

物理方法鉴别

单纯地在银元宝里面灌入铅会改变整一块元宝的密度。铅的密度为11.34 g/cm3而银的密度为10.49 g/cm3,掺入铅的银元宝密度有所增加,因此测下元宝的密度就可以鉴别出来了。


银壶
银具用久了变色

上次我去亲戚家喝茶,亲戚问我,她家烧水的银壶不知道为什么不再呈银白色的光泽了,这其实就是空气中的硫污染物和银发生反应,形成了黑色的硫化银(Ag2S),这种现象就和银首饰泡在温泉里一段时间后变黑的道理是一样的。怎么办呢?有很多清洗银具的方法,我个人比较信任的有以下三种途径:

1、可在清水中加入苏打粉(NaHCO3)然后清洗擦拭后,再擦干银器(饰)上的水。
2、使用擦银布、擦银膏擦拭,一般饰品店应都可买到,特别需要指出:擦银布中含有特别的药水,不能水洗。
3、用软布沾些牙膏搓洗饰品、再用清水洗干净,以棉布擦拭干净既可。因为牙膏里面含有细小的磨沙材料,当银饰品被氧化发黑发黄的时候,使用牙膏清洗,牙膏内的磨砂颗粒会磨掉银表面的氧化层,使得银饰品恢复亮白。

“教书匠与读书郎”这个平台已经开始运营了一个多月了,有人问我为什么想着要做这个平台。起因源于一次和朋友的聊天,我发觉很多人工作后就会不知不觉地放弃继续学习的欲望,我也担心我会开始啃老本的模式,于是我就办这个平台,让我有继续看书学习的动力,把自己看书的心得写下来。其次,我也希望借此机会锻炼我的写作表达能力。说句实在话,高考过后,我的文字表达能力一直在下降,到现在只懂得干巴巴的学术科研语言,实在辜负了以前的语文老师的栽培,所以现在要利用睡觉前的半个小时练练笔,也算是对自己对老师的一个交代吧。


长按二维码识别并关注我们


    关注 教书匠与读书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