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心自问:军校毕业分配,想过打仗吗?

 

军路微信公众号(ID:jun_road)...



▲试着用指尖读懂军人的世界

摒除和平积习,倒逼人才输送模式

文| 王靳(军路专栏作者)
国防大学有位将军曾经提出过这样3个问题:当今中国有多少人在思考打仗?在思考的基础上,有多少人能打仗?在打仗的基础上,又有多少人能够打胜仗?在此做个减法,我们不把13亿中国人这个庞大的数目作为基数,而已专职戍守疆土的230万军队作为这三个问题的计算对象,每个人扪心自问,有多少人能够淡然地做出解答。

当前从一线作战部队的人才输入来讲,真正需要德才兼备的一线作战部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人才断层,大部分新干部能力素质较弱、适应情况慢,很难在基层迅速踢开“头三角”,由此造成的恶性循环导致他们的发展相对滞后,干部积压、压力山大也导致了混日子现象的存在。

而从近些年军队院校的人才输送模式来看,在每年的分配季,虽然军校的政治部干部处、地方大学的选培办等主管学员流向的部门做足了动员工作,但最终实施结果却收效甚微。

综合素质排名靠前的学员有大致几种走向:一是选择考研,继续进行学历的深造;二是选择晋升、发展较平稳的院校、基地、联勤分部等非作战单位;三是选择去资源丰富、视野开阔的北京、广州、南京等一二线大城市。而在排名中较为靠后的学员就只能背井离乡,奔赴一个人不生地不熟的基层作战单位;而境况最差的当属每年赴边疆工作的学员们了,这也是每年分配工作中主管部门最头疼的事。



曾经有位边远部队的领导对此大倒苦水,“每年分到我们这里的干部都是素质较弱的,我们单位也要发展,长此以往,要我们怎么样提高部队建设和训练水平啊?”领导的一番苦衷引人深思。过去的2015年是军校学员分配制度改革的试水期,从大部分院校反馈的结果来看,虽然保证了绝对的公平公正,但综合素质排名靠前的学员们无一例外地涌向了上述的诸大单位。现在是4月份,下一个分配季又将到来,今年的分配结果令人拭目以待,是会按部就班,还是大跌眼镜,估计前者的可能性占优。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有章可循,诸如一线作战单位干部积压严重、发展速度较慢;休假、福利等政策规定落实打折扣,导致无暇顾及家人;常年工作繁忙,收效与付出却不成正比……然而对于考研、分配至院校等非作战单位以及一二线城市驻军的佼佼者们,虽然不会去经历这些基层之痛,却也在自我成长上缺少了硬实力的支撑!

至此,谈谈个人认为的一些硬实力,无论是细化的参谋业务技能还是组训管理方式方法等,最贴切的应属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担当!若干年后,这些佼佼者们面对“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号召,还有多少能心安理得地响应呢?术业有专攻,虽说他们在各自的岗位同样兢兢业业、有所建树,但处在相对安逸的环境下,多少难免沾染和平积习!

但佼佼者们也会想自己经历了几年的付出与磨砺,在分配时去自己想去的单位也无可厚非啊!以个人而言,我也是一名非作战单位的干部,在这样的环境下时常叩问自己,从叫得响到拉得出,自己距离实战化还有多远?


    关注 军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