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我扁舟一叶——张爽和天天印象记

 

(宫白云,新生代诗人,辽宁丹东人,曾任《天天》诗歌编辑)着我扁舟一叶——张爽和天天印象记宫白云关于张爽...

(宫白云,新生代诗人,辽宁丹东人,曾任《天天》诗歌编辑)
着我扁舟一叶——张爽和天天印象记
宫白云


关于张爽

知道《天天》,缘于张爽,而知道张爽缘于一个偶然。缘是什么?缘原来是张网,它有无数的网眼让你撞上。精神上富有的人,才有缘结识他人,或被人相识。一个在精神上平淡的人是很少有缘的。缘是机会,更是这种机会的准备。我认识张爽正是缘于他是一位“精神上富有的人”

感觉人生的相识好像在冥冥之中已经安排好了。文博网的朋友傅杰出版了本书《没有人参加的婚礼》给我寄了一本,而我在此书的最后一页看到了一篇由张爽为其写的跋《我的朋友傅杰》。看完后让我惊叹了半天,如此幽默独特的语言我已经很久没有读到了。

当好文字读过之后,有心人便留在了心里。很想看看张爽其它的文字,于是百度了一下,找到了他的新浪博客。记得那天在他的博客整整呆了一个下午看他的文字。他的文字只要看第一眼,就放不下了,非得一口气看完不可。独特的语言,精彩的描述,让我看得心潮澎湃。他不但小说功夫极深,而且散文、随笔、诗歌也写得极好,厚重精致,意境深远。

当时正值我在一个文学网站做管理员,于是萌生了邀请张爽到论坛的一个栏目《高端访谈》,谈谈创作体会的打算,于是便给张爽的新浪博客发了纸条说了此事。原本还很忐忑,怕这样的名人不给无名者面子。没想到张爽为人很谦逊,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很让我感动。后来因网站内部结构发生变故,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对此,我一直很遗憾和歉疚。反倒张爽倒是非常的豁达,让我看到了他性格上达观的一面。

古人云:以利合者,利尽交疏。不用说,功利目的的交往,其结果往往令人齿寒。时下抱有这样目的之人比比皆是。而张爽却鹤立鸡群,与文友之间的交往不掺杂任何的浊气。浊气生,则音走声伤,我想,张爽是深喑此道的。他一直就在以一颗纯美之心与另一些纯美之心为纯美的文学境界而碰撞。他的“坚守”,使他硕果累累,成就不凡,令人刮目。
关于天天

认识了张爽,自然也就认识了《天天》。《天天》是由张爽创办、主编的纯文学民间杂志。在现如今各路民刊杂志肆意飞扬的年代,《天天》能够脱颖而出,生机盎然,自然与它扎实的根基,独树的办刊理念分不开的。它不但有鲜活、丰富的文学内容,还有高雅、清新的封面设计和令人眼前一亮的斑斓彩页。精美高质的印刷效果让过往的读者因瞬间诱惑而驻足进入。打开《天天》,它那独特之美让人无法放手,于是,《天天》里的每一行文字便成了心爱由来的美丽起点。

每次我收到《天天》,同事都会抢去翻看。他们的年龄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看完之后他们都会说,这本《天天》很耐看。我理解他们说的“很耐看”,是指《天天》有内涵,有可读性。内涵有多深,就有多深的吸引力;内涵有多宽广的外延,就会有多宽广的视线。所以,有无内涵是决定一本杂志是否可称为好杂志的唯一界定之法。无疑,《天天》具备了这一高素质。

《天天》每期栏目都有新的变化,我每次初拿到手,都会先通览一遍,然后在我最喜欢的“小说”栏里驻足。因为自己也是一个喜欢写小说的人。面对人在生活中的无望和被限制,小说最大程度地保持了我们精神上的自由,并分析和试图解决人内心冲突。对我来说,展现这些,需要加入力量和厚度。而学习和阅读好的作品,是最好的途径。《天天》杂志选登的小说不仅让我感受到作品和读者之间那种精神层面的感情,比如,沟通,共鸣,认同感和对个人的影响,还让我读到了其对生命,情感,生活等种种命题的内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张爽的《饥饿的熊》,刘丽朵的《无量》,盛可以的《一张巴尔扎克的驴皮》……它们不是像一些平庸的小说,一味以粗糙的语言来推动情节,以此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它们是一些真正的小说,探索人性微妙和幽暗深长,带领读者深入本质和核心。

《天天》的“人间好诗”也是我喜欢读的,不仅仅是因为我最近迷恋上了写诗,而其像电影镜头一样的变幻感,更内省的介质,强烈的个人风格,如同深海,一路延伸,越来越接近无限。这是一种好的感觉。

树能包容,鸟便知情。《天天》致力于打造纯文学杂志品牌,不走先锋怪异的路线,不迎合小众猎奇的心里,用精品方式让读者印证严肃。对每一个微小的角落无不煞费苦心。

多少对文学怀有梦想之人,走入了这片年轻的土地,要做自己心中的哥伦布。自由与遐想在笔下生辉,而《天天》给予他们的是发现和欣赏。言不在多,理解就行。

歌德说过:“谁要干白纸上写黑字这一行,别人说他笨拙,就不应该惊讶或者动气。”

里尔克也说过:“不要说什么成功,挺住就意味着一切!”

显然,《天天》的路还很艰难,但我相信《天天》会一路走下去。“没有轰轰烈烈,没有鲜衣怒马,有的只是默然相爱,寂静欢喜。在文学这条小路上走下去,你会发现,原来这路上走着的不光是我,还有你,还有他和她。我们默然地相遇于小路上,寂静地走着。小路的前方总会有一些分叉的道路,有一些人走着走着就走到别的路上去了,也不断有人会从另外一条路上走过来,和我们走在一起。走到别的路上去的,我们就送他一份默然的祝福吧,让他走好,各自珍重!相聚在这里的,也彼此拥有一份寂静的欢喜,然后手牵手,在这条孤单的小路上,一路温暖地走下去。”(张爽语)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祝愿张爽与他创办的《天天》物我“和谐”,如鱼归水。
  
关注天天,天天关注。关注她,没错——天天文学读本,请点左上角蓝色字体,直接关注!


    关注 天天文学读本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