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辈子,你要用多少器物?

 

有些东西,一阵风刮过,大家都不用了,像煤油灯、BP机、老爷车;有些东西,你爱不释手,也会损坏,举例你碎在厨房的汤碗儿;还有些东西,你梦寐以求,上下求索始终无果,例如你想换夏利吉利为宾利,甚至墙上挂的街头刘二麻子写的书法作品为赵孟頫的某幅;...



很多时候,我们在外应酬,如果酒还未醉,偶尔会反问自己,大家不断咣咣地碰杯干杯,彼此说着不过脑袋的话,偶尔还得装装逼端或被端那么一下,真他妈有意思吗?

“不如归去”,躲进小楼成一统。所谓低浅质量的社交不如高深质量的独处,如果问我小楼里干啥,无外乎三件事,喝茶看书写作,当然,会有吃喝拉撒睡的家常,比如娃在家陪娃。

拿这三件事来说,当有一面书架盛放门类丰富的存书;另外颈椎不好,看书喜欢躺着,因此选了一把皮木结合的躺椅;然后爱好喝茶,少不了一些茶具、茶叶。



顺着接着想:我们这一辈子,到底要用多少东西?

如果从小时候的婴儿床算起,到与世长辞的骨灰盒(来和离开都在木头盛器哈),中间所用,数数吓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去扒拉?但是我们知道这一辈子的历程同时也是一部器物的淘汰史,旧的去,新的来,换着换着用着用着。。。

有些东西,一阵风刮过,大家都不用了,像煤油灯、BP机、老爷车;有些东西,你爱不释手,也会损坏,举例你碎在厨房的汤碗儿;还有些东西,你梦寐以求,上下求索始终无果,例如你想换夏利吉利为宾利,甚至墙上挂的街头刘二麻子写的书法作品为赵孟頫的某幅;

见过大佬腰缠亿贯,整天愁眉苦脸不得开心颜;也知道很多人朋友圈刷遍,仍然空虚寂寞冷;继续举例下去,跑步时看跑鞋,帖子里有句话很犀利:“很多山里的孩子光着脚丫都比你丫穿着索康尼或者亚瑟士或者NB或者Brooks这全球四大品牌的跑鞋快得多”;高尔夫球场拿着Honma套杆打120杆的球手比比皆是;我们通过类似事情毫不费力可以形成一个结论:器物并不能赋予你大增的功力。

然而,毋庸置疑,选择一件器物便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比如你戴上沉香手串,自然趋向内修。条件许可,我们喜欢彰显品味,追求人器合一,这无可厚非也应当欣赏。

几年前刚开始用微信的时候,发了这么个朋友圈:“自诩若吾之类许多人,正向视之视之正向:有事干,便不无聊;有书读,便无迷茫;有茶喝,便不乏味;有球打,便无慵懒;有寄托,便不孤独;有信条,便无脆弱;有格局,便不自扰;有路走,便无漂浮。”器物入手,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入戏,直抵精神深处。

换,似乎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主题,换工作换车子换房子甚至换男女朋友换生存区域,如果能一次选好,那最好,其次好:尽可能少换吧。

扒拉此生所用物品,数量上来讲:越少越好,少而美。


    关注 器物美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