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厝七夕民俗及“七娘妈”传说,超级经典……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七夕节”,又称“乞巧节”,现在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祭七娘妈、挂七娘神灯...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七夕节”,又称“乞巧节”,现在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祭七娘妈、挂七娘神灯、烧七娘神轿与七娘亭、吃糖粿……20日,正值民间传统“七夕节”


七娘灯


七娘轿

据《泉州府志》记载:泉州俗称“七夕节”为“乞巧节”、“陈瓜果”、“小儿拜儿孙”。因闽南人认为“七娘妈”是美丽、善良、慈爱、吉祥的化身,她不仅能给孩子带来温暖和幸福,而且能庇佑孩子健康成长。

按照这一习俗,闽南地区七夕要敬奉“七娘妈”: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头一个“七夕”要拜“七娘妈”为义母称为“新契”,并于当天解去新生儿于端午节系于手腕上的“续命缕”(用五色丝线搓成);到十六岁长大成人,当年的“七夕”要“洗契”,与“七娘妈”脱离关系进行洗礼。



敬奉“七娘妈”的供品




七夕敬奉“七娘妈”

“祭祀‘七娘妈’,泉州人都用一排用竹篾扎成的并排的七顶轿子俗称‘七娘轿’,今年的七娘轿较往年多了新图案,更具特色,色彩更丰富,而这七个轿是要给七仙女坐的。”泉州西街手工制作“七娘轿”的金纸店老板林梅花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说。

传说中的“七仙女’并非一个仙女,而是七个婶娘,俗称”七娘妈”,而七娘轿是要在十六岁洗契中使用的。在市民购买七娘轿的同时,店主都会给顾客一袋胭脂水粉,据说是用来给七娘妈梳妆打扮用的。

而糖粿作为七夕节应节食品,同样备受泉州人推崇。老字号“海丝金凤”的林永松称,泉州的糖粿以糯米、葱油(猪油)、碎花生为食材,分别有红色和白色搓圆,然后在上面挫点,而这个挫点有着“小笑窝”之称,寓意孩子健康成长,也有“小酒杯”之称,传说是用来盛装牛郎和织女相会相拥的眼泪。

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将其寓为“情人果”。



应节小吃“米丸子”

据悉,在敬祀七娘妈时,泉州人敬祀程序经常与数字“七”相关:备办七种水果、七种花卉、七小碗糖粿(或咸饭)、七色干味以及胭脂花粉七件、剪刀七把、燃香七条等。此外,有的还准备一盏“七娘妈灯”点亮后挂于檐口表示虔诚……与往年不同的是,在这些传统习俗上,不仅仅是中年人挑大梁,青年队伍也在逐渐壮大中。

这方是传统习俗缤纷上演,那方潮流时尚陆续登场,泉州的传统“七夕节”又秀出了新“爱意”。

另外,关于“七夕”的传说,闽南还有其精彩的说法。按照闽南地区的传说,当年天帝盛怒于七仙女与董永成婚,以银河为界,将这一对恩爱夫妻隔开,后允其每隔七天相会一次,命喜鹊把天帝这一命令传给他俩,不意喜鹊不知是急了呢,还是嘴钝舌笨,竟把七天一相会误报为每年七月七日一相会。至今,闽南地区还保留着“客鸟(喜鹊)报错喜”的俗谚。虽然喜鹊报错喜,消息误传,但传出去的是天帝的命令,就必须将错就错,不能再改,于是罚喜鹊每年“七夕”为牛郎织女搭桥。据说,七月初七这一天,见不到喜鹊的影子,它们都搭桥去了;七夕过后,喜鹊头部皆秃顶,那是因为牛郎牵牛过鹊桥时,牛蹄子蹂踏所致。民间还说,七月初七这一天必定下雨,即使是晴朗的天气,也会偶尔飘下一阵毛毛雨,那是牛郎织女流下的情泪。闽南民间说是“七娘妈流眼泪”。

女儿就要嫁人了,笨手笨脚的爸爸决定亲自为女儿盘一次发。一段父爱的自白,“我希望你的他,能够比我更爱你,可又多希望,这一天可以晚一点来……”,超感人短片,泪崩!

建议您在wifi下观看


情人节,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男孩请帮忙终身照顾好你身边的那个“小棉袄”!







    关注 安海论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