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娃一到家,就寡言少语?

 

比语言和倾听技巧更关键的,是我们的态度。...



许多父母都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想象,自己孩子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明明是个“话唠”,但是一旦回到家却不愿意和父母沟通,总是敷衍了事。

这是为什么呢?



01丨和孩子产生共情


嘴上说在听,其实心不在焉。孩子跟家长说话时,家长眼睛不离电视、手机。你是孩子,你也会觉得很挫败、气馁吧。所以孩子就“还是算了吧”,天长日久,他就选择“闭嘴”了。试试这样


有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我们能与他们产生共情。当孩子给你说一件事的时候,放下手机,离开电视,停下家务,认真听,用全神贯注的倾听来代替心不在焉。只有让孩子知道家长在真正的听他说,他才会更愿意把自己的困难、感受告诉家长。
02丨不打断孩子




       孩子给你讲话时,家长的提问、责怪或者建议会打乱孩子的思路,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和积极的态度去讲事情、想问题,所以最后就是“别烦我了!”试试这样


以关心的态度,使用“哦......”“嗯......”“是这样啊......”这样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做到只参与,不干涉,先让孩子说完。一方面表示了家长的关心,另一方面能不打断孩子,让孩子在叙述的过程中,自己整理思路和感受,从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决办法。
03丨别否定孩子




   孩子难过,你说别难过;孩子哭,你说别哭了;孩子紧张,你说别紧张.......奇怪的是,我们越是想让孩子摆脱不好的感受,不管我们的态度多好,孩子也只会也来越难过,慢慢的,孩子难过了也不想给你说。 试试这样


别否定孩子的感受,而是说出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听到自己的感受被父母理解,他的心思从你的口中说了出来时,心里会非常欣慰和感激。知道父母能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就更容易向父母敞开心扉。
04丨不解释




       当孩子想要一样我们没有的东西时,家长往往给孩子解释为什么没有。但常常是我们越解释,孩子越不听。不想听你说,孩子也就不给你说了。试试这样


不解释,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有时候,孩子对某种东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了理解,他们就能比较容易的接受现实。


丨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魔都家长荟」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
值得收藏丨小学生习惯养成表

奥巴马丨我们为什么要上学

大数据,颠覆这些家庭教育观

蜘蛛咬一口,为何影响他一生?

带娃,要坚持10项基本原则!

哈佛排名第一的公开课丨原来是幸福课

微信ID:parentspace 丨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魔都家长荟
了解孩子丨了解学校丨了解教育


    关注 魔都家长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