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来了一个平凡女人的坚守,一部浪漫而哀伤的爱情史诗

 

好多年前的一场葬礼出现在无数孩子的夜梦中。老人的回忆冗长而哀伤,就像一匹粗壮的黑帛被耐心地铺展开来,一寸一寸...



  1. 好多年前的一场葬礼出现在无数孩子的夜梦中。老人的回忆冗长而哀伤,就像一匹粗壮的黑帛被耐心地铺展开来,一寸一寸地铺开,孩子们在最伤心处剪断它,于是无数噩梦的花朵得以尽情绽放。
  2. 北山下的人们思想简单而又偏执,他们只知道信桃君是国王的亲叔叔,出于对高贵血统天然的敬意,他们对那隐居者也充满了景仰之情,至于王公贵族之间仇恨的暗流,无论多么汹涌,他们也是听不见的。
                            ——苏童《碧奴》
内容简介


皇帝为了阻止外敌入侵,抓走了所有青壮年去修建长城,而且发出了禁止哭泣的禁令。碧奴想到北方冬天寒冷,便立志要为丈夫送去冬衣御寒。她为了生存而练就九种哭法、送寒衣前为自己举行葬礼,在路上装女巫吓走顽童、被当作刺客示众街头,虽历经种种艰辛依然不改远赴长城的执念。在得知丈夫已经埋骨于长城之下而自己未能见上最后一面时,她放声大哭,以至于天地变色、长城为之而崩塌。
创作背景

《碧奴》是作者在2006年完成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是以家喻户晓的“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为素材的,孟姜女大约就是“姜家大闺女”的意思,作者认为这个叫法对女主人公很不尊重,于是给女主人公取名为“碧奴”。因为“碧奴”这两个字写起来非常美,念起来也很好听,“碧”这个字有一种苍凉的感觉,与故事的基调也比较吻合。

苏童写这篇小说的初衷是由于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发起“重述神话”项目的邀请,但很大程度上也是在重温一种来自民间的情感生活,这种情感生活的结晶,在作者看来恰好形成一种民间哲学,作者的写作过程也是探讨这种民间哲学的过程。

作者在写这部小说前,去过长城、孟姜女庙,也认真研读了顾颉刚关于盂姜女故事的变迁和发展的论文。写这部小说时作者很有热情,甚至达到信马由缰的状态,所以仅用了4个月便完成了创作,后来他又花了很长的时间来修改,尤其在语言上改得非常细致。

作品评价

《碧奴》给人最大的也是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的浪漫元素的最大释放,它把民间创作的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浪漫故事原型铺衍到每一个再创造的情节和细节当中去,使其浪漫主义的叙述成为作品的主体元素。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会长丁帆评
读者来稿刊登
《妻妾成群》被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几年前让张艺谋一炮走红。一个男人娶了四个女人做太太,这是旧中国特有的封建家庭模式。三个女人一台戏,四个女人把她们一齐拴在一个男人的脖子上,并且像一棵濒临枯萎的藤蔓在稀薄的空气中相互绞杀而争得那一点点空气。又会产生多少的故事?女人为难女人向来是层出不穷、屡试不爽。在四姨太太颂莲与大太太毓如、二姨太太卓云、三姨太太梅珊以及颂莲的丫头雁儿之间,勾心斗角、尔诈我虞的一场场生死之斗中。一个家族的兴衰盛败以便就此展开。身处豪门,一个人的行为往往是由身后的支持与手头的法宝一致的。“一入侯门深似海”,此时的颂莲,所有的梦想,想来也不过是生个儿子而已了。又何止是颂莲,陈老爷身边的哪一个女人不是为着这个目的?若不为此,有哪来那么多的是是非非,争风吃醋?小说的结局是凄惨的。雁儿死了,梅珊也死了,颂莲更是被逼而疯。经过一场场你死我活的激烈争斗,惨烈的厮杀声仿佛已渐行渐远。大太太毓如似乎又可以静下心来诵经念佛了,二姨太太卓云似乎又可以骄傲地生活下去了。然而,五姨太太文竹的进来,谁又能知道,这场厮杀会不会像当今的电视剧一样,又连续下去呢?!

好书的魅力就在于不管隔了多少年再去看它,都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感触。现在的我只能感受到这么多。以后是否会有更深的认知。期待重读。


读书心得来稿邮箱:

wlztyy1991@126.com


    关注 苏州点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