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

 

最美的爱,不是风花雪月,而是患难与共,相互包容。...



胡适——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
山佳


曾在北大就读的张中行,回忆——

胡适博士1917年留美学成归国、来北京大学做教授的时候,不过二十七岁。到30年代,论资历,已经是老人物了。可是年岁并不很大,不过是“四十而不惑”;看外貌更年轻,像是三十岁多一些。中等以上身材,清秀、白净。永远是“学士头”,就是头发留前不留后,中间高一些。经常穿长袍,好像他的博士学位不是来自美国。总之,以貌取人,大家共有的印象,是个风流潇洒的本土人物。

但我更愿看胡适晚年的照片,温文尔雅,谦谦君子,宽厚待人的长者形象。都说一个伟大男人的背后,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胡适的夫人江冬秀,在世人眼中,不是才高八斗的女博士,而是缠过足、稍识些许字的普通女性。但就是这位小脚夫人,伴着大师,走过风雨,携手一生。





婚后,胡适要求妻子,读书识字,期待“他年闺房之中,有执经问字之地,有伉俪而兼师友之乐。”

一次,冬秀写信给胡适,“请你不要管我,我自己有主张。你大远的路,也管不来的。”

胡适念了几段给朋友钱端升、张子缨,两人听后,说:“胡太太真能干,又有见识。”并补充,“这是很漂亮的白话信”。

胡适在回信中,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之情,对妻子,大加鼓励。

爱是双程路,丈夫的赞美,映在冬秀心间,足够回味。





1923年10月22日,胡适日记中——

晚上与志摩、经农游湖。到壶春楼吃饭。我戒酒已近十日,今夜心中不快,遂复喝酒。三个人共喝了二斤半。到湖心亭,看月。我在石板上仰卧看月,和志摩、经农闲谈。后来又到了平湖秋月,人都睡了。我们抬出一张桌子,我和志摩躺在上面,我的头枕在他身上,月亮正从两棵大树之间照下来,我们唱诗高谈,到夜深始归。

酒逢知己千杯少,三个人喝了两斤半,这酒量实在也够惊人!可见,胡适还是稍有酒量的。

胡适一家,左为次子胡思杜,右为长子胡祖望
1931年春天,胡适由沪赴平,路过青岛,杨振声、梁实秋邀请他到青岛大学演讲。当晚,青岛大学的酒中八仙,欲与胡适划拳豪饮。

胡适心知肚明,连忙从口袋里,掏出一只戒指,传示众人,上有“戒酒”二字,是太太送的。众人见此,也不勉为其难。

关键时刻,太太送的“戒酒”戒指,可作劝酒的挡箭牌。冬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一次,冬秀整理信件,发现北大才女徐芳写给老师的“情书”。之后,冬秀在信中开门见山,直言不讳——我算算有一个半月没有写信给你了。我有一件很不高兴的事。我这两个月来,拿不起笔来,不过你是知道我的脾气,放不下话的。我这次理信件,里面有几封信,上面写的人名是美的先生(Mr.Charming),此人是哪位妖怪?

也许,笔迹显露性别,热情洋溢其中。对此,冬秀不是饮恨含声,而是毫不留情,直言唤作妖怪。



胡适的回信,不动声色,但足够坦诚——谢谢你劝我的话。我可以对你说,那位徐小姐,我两年多只写过一封规劝她的信。你可以放心,我自问不做十分对不住你的事。

万事万物,都有感知。忠诚,是夫妇相处的底线。我宽容,你知进退;我体谅,你感恩这体谅;我装聋作哑难得糊涂,你也顾大局心里有数。两个人合力去追求感情的上限,而不是一再挑战彼此容忍的底线。

此后,冬秀绝口不提。





1938年11月24日,胡适写给妻子的信中——现在我出来做事,心里常常感觉惭愧,对不住你。你总劝我不要走到政治路上去,这是你帮助我。若是不明大体的女人,一定巴望男人做大官。你跟我二十年,从来不作这么想,所以我们能一同过苦日子。所以我给新六(族人)的信上说,我颇愧对老妻,这是真心的话。

在此,想到南开校长张伯苓,在1929年南开女中部第一届学生毕业时的讲话——你们将来结婚,相夫教子,要襄助丈夫为公为国,不要要求丈夫升官发财。男人升官发财以后,第一个看不顺眼的就是你这个元配夫人!



胡太太,家庭妇女;张校长,办教育典范。两人的话,异曲同工。可见,胡太太“自有识见”。

后来,胡适也意识到——女子能读书识字,固是好事。即不能,亦未必即是大缺陷。书中之学问,纸上之学问,不过人品百行之一,吾见有能读书作文而不能为良妻贤母者多矣。吾安敢妄为责备求全之念乎?





有个版本,一日,纽约家中,发现窃贼。冬秀独自在家,对着来人,大吼一声“go”,喝退歹人。

与之并肩可比的是:台湾,梁实秋宅上,准备午餐时间。有盗贼以枪对着梁实秋作欲射状。梁太太从容不迫——你有何要求,尽管直说,我们会答应你的。

巾帼不让须眉,都是太太,危难之中显身手。

胡适在美国当大使,一天穿上妻子寄来的衣服,发现口袋里装着七副象牙耳挖。在回信中,他说——只有冬秀才会想到这些。



又一次,何炳棣(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抗战时执教于西南联大)侃侃而谈——在一次美好的午餐外加抽完一支烟的轻松情绪里,胡适把领带翻过来给他看一个小秘密:领带下端有一小拉链,内藏一张五元美钞。

胡适说,这是太太非常仔细的地方,即使真被人抢了,还有这五元钱可以搭一辆计程车平安回家。

所谓情,无非都是细节。夫妻二人,正是这些“区区小事”,静静地培育,彼此间的温情……

罗尔纲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生活中,伪装一时,较易;时间长了,家庭琐碎,都在眼中。想装,就太难了。

历史学家罗尔纲,当年自中国公学毕业后,来到胡家跟随胡适做“徒弟”,同时整理胡适父亲的日记,兼任胡适儿子的家庭老师。他称冬秀为“师母”。

后来,他写了一本《师门五年记》,其中——

章希吕日记中提及,江冬秀师母“是个说得出做得出的女人,不怕人家难为情的”,又说“孟翁是精明人,适嫂的精明恐不在他下,或是过之。”



尔纲认为——这话是对的。但是,我处胡家五年,我却常常感到,假如适之师夫人是个留学美国的女博士,我断不能在胡家处五年。我感觉到江冬秀师母是个体恤人情的人。

尔纲跟随胡适一家,自上海来到北平。正值冬季,师母立刻亲自为他缝了一条厚棉裤。同时,她又把老师穿的皮衣,送与尔纲。

北国严冬,寒风凛冽,尔纲的心,一定是暖的。

尔纲说话很中肯——适之师看重我,是我给他整理他父亲《胡铁花先生遗稿》;江冬秀师母看重我,却是我把她的两个儿子胡祖望、胡思杜教得服帖了。

吴晗 
一次,胡适到了广西,顺路接来尔纲的妻女,家人团聚。师母就好似母亲一样,教导尔纲妻子:“用一瓢水都要节省。”

言为心声,只有懂得惜福的人,才会如是说。

后来,尔纲妻子流产,师母又去找医院,找保姆来侍候她。跑前跑后,忙个不停。

情感投资,只讲真诚。师母把尔纲一家,完全当成自家人了,设身处地,为之着想。远离故乡的尔纲一家,师母绝对是可以信赖的“亲人”。

胡适与长子胡祖望一家三口,右为儿媳曾淑昭,前为孙子胡复
尔纲还说——江冬秀师母不但对我家如此,就是对适之师栽培的学生吴晗也如此。

一次,吴晗来找尔纲,说要向适之师借300元钱。尔纲觉得太多了些,吴晗解释:200元要留给袁震(吴晗妻子,患有肺结核)治病。两人来到胡家,见到师母,说明来意。江冬秀立即转身回房间,取了300元给吴晗说:“我送给你。”

尔纲对此震惊——我不曾见过家庭妇女如此大方哩。

男主外,女主内,胡师母绝对把持着家中经济大权。但她绝不吝啬,更不小气。好钢用在刀刃上,对自己丈夫的学生,以诚相待,毫不含糊。

患难见真情。后来,当大陆批判胡适思想时,不知吴晗,是否还记得当时的借款场景?此为后话。





五十年代,张爱玲在美国初见胡太太——

她端丽的圆脸上看得出当年的模样,两手交握着站在当地,态度有点生涩。我想她也许有些地方永远是适之先生的学生,使我立刻想起读到的关于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

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作者)也说——这位福相的、爱打麻将的太太,是中国传统旧式婚姻中最后一位“福人”。

任何福报,都有其必然的成因。好的感情不是一味的单向付出,而是我在努力的同时,也能收到你的回应;不是我为你改变许多,而是每一天都甘愿为对方做最好的自己;不是两个人互相捆绑,而是两个人一起去看更多更精彩的世界。



常言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冬秀用她的真心、她的爱、她的人格,面对她的生活,也赢得丈夫真心的爱。

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爱一个人,首先是尊重一个人,宽容一个人,给对方留有余地,这才是它的魅力所在。

胡适,自有识见。





【原创首发】山佳:多面的胡适

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胡适

山佳:幸福着,遗憾着——记物理学家吴健雄女士
本文由佳易博览出品

公众号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有些文章在推送时因某种原因与原作者联系不上,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jiayibolan@163.com


佳易博览制作

微信公众号:jiayibolan,谢谢您的关注!

长按二维码 即可关注


    关注 佳易博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