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來了

 

今年公曆8月7日(農曆七月初五)9:52,我們居住的北半球進入二十四節氣的立秋,標誌著進入“...



今年公曆8月7日(農曆七月初五)9:52,我們居住的北半球進入二十四節氣的立秋,標誌著進入“收”的狀態。

我們所處的時空在一年之中呈現四種形態:生、長、收、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秋季之魂在於“收”,有收即有獲,無收則招損。秋收發自內心,表現于方方面面。例如:秋收季節不外借錢財,而要收賬;出汗也要適時、適度,即早、午出微汗,白露之後不宜出汗,等等。只有圍繞“收”字,才是秋之根本。知者獲益,不知則害。



立秋經處暑和白露至秋分。處暑之前寒熱相搏,白露熱氣退去,秋分寒涼大局已定。丙申年四之氣的三個節氣組成了45天的多事之秋。

在這段時間,天地間冷暖空氣形成拉鋸,時冷時熱、時風時雨,動盪不寧;萬事萬物也隨之反應,包括政治、軍事、經濟乃至整個社會。

多事之秋的養生之道在於隨遇而安。重為輕根,靜為躁君。飲食、睡眠、心態均隨遇而安,堅守中庸之道,可以平靜地面對多事之秋。



立秋處在丙申年四之氣,主氣太陰濕土,客氣陽明燥金,在泉之氣厥陰風木,大運水運太過。立秋與大暑相比,後者處在夏天,陽氣向外向上釋放;前者入秋,陽氣向內向下收斂。

立秋至處暑15天,是陽氣和陰氣搏鬥最激烈的階段。此時一些人會舊病重發。

首先,突然的陰涼會使氣血凝結於心腦和胸部,故應把預防心梗、腦梗乃至胸部疾病作為重點。解決的方法是出透汗。因為處暑之前仍在暑期,早、午溫補出汗,以補而不火為界。午時之前出汗,通透氣血,可有效避免瘀堵。長江以南秋天寒涼較晚,溫補之期長於江北。

其次,夏日陽氣匱乏,秋必寒涼。對於夏天未補足陽氣者,丙申立秋是個考驗。因為氣候四大因素中非陰即涼,人身心之中的寒邪與自然界的寒邪同氣相求,產生寒涼為因之證。解決的方法:適當溫補,以避寒邪,寧可不足,不可有過。

尤其是腹部著涼,往往在不經意中。如:睡覺不蓋肚子,久在空調房間,腸胃均會受涼。夏主火,火能生土;秋主金,金耗土氣。腸胃屬土,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這三條陽經經過腹部。著涼之後,腸胃工作或消極或暫停,人都會處於惶惶不安之中。解決的方法:即時飲薑茶與健脾,用腰帶纏繞,香料一面貼腹部。為防止腹涼,睡覺或在空調房也需如此防護。



在多事之秋,不同地域、不同的人,會出現千變萬化的情況。我們會應時提出建議,請大家關注。

希望大家從心靈深處認識“秋收”的內涵,懂得大自然春夏的喧鬧過去了,該使自己安靜下來了。人只是大自然中的一粒微塵,順則自然,逆則損害。心裡明白了,行動自覺了。

癲狂的人們,走得太久了,走得太遠了。回來吧!收回那顆心,你才是你,他才是他,我才是我;才會有人生的平安、幸福和最終的大自在。

大道養生堂劉承恩中醫師寫于2016年8月5日

感谢关注劉承恩中医师的微信公众平台

公众微信号:daoxinyujing

(图片来源:网络)


    关注 道心语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