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临灭绝的国宝,除了大熊猫,还有这“四老”!

 

大家都知道,在珍稀动物里边,大熊猫是当之无愧的国宝!不过在中华文化精粹——中医药的世界里,也有“四老”堪称国宝,而且都是濒临灭绝的国宝!...





大家都知道,在珍稀动物里边,大熊猫是当之无愧的国宝!不过在中华文化精粹——中医药的世界里,也有“四老”堪称国宝,而且都是濒临灭绝的国宝!

一、老药农

中医最讲究的就是“道地药材”,所谓道地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疗效突出、采收加工有讲究、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这一切的一切离不开老药农的丰富经验、悉心栽培、耐心管理、精耕细作。可随着老药农年纪的增加,地里的活难以操持,子女就是接着种的,无一不是奔着所谓现代化去了。可是看看农业现代化种出的中药,种质混杂、化肥猛施、农药滥用、盲目种植等问题,一味的只去追求产量了,早已没有了当年精耕细作的劲头了,如此一来,药效恐怕大打折扣了。


二、老药工:

过去的药工,正儿八经技术活,炮、炙、煨、炒、煅、炼、制、飞等无一不精,老话讲“药效不到,炮制不精”,把炮制精良在中药中的地位说的明明白白。可看看现在的药房,数量上林立密布,真的和银行数量有一拼,进去看看中药柜上的人员,无一不是年纪轻轻,甚至略带稚嫩的脸庞。跟开车一样,驾校二三个月,拿到证,能开上道,从法律讲就是合格司机了,车哪怕遇到一点问题,有4S店呢。把中药名记一下,不把中药卖错了就是合格员工,至于患者问及有关中药之问题,找大夫去。过去那种中药学徒,进店先扫三年地,后识药、辩药、炮制药,没有十年八年哪能练就功力,现在的人是不会再下那样的功夫了。



三、老草医

在中国过去,许多江湖医生走街串巷,为民众看病,行医兼卖药,又被称为““走方医”,走方医有三字诀:一曰贱,药物不取贵也;二曰验,下咽即能去病;三曰便,能够就地取材。在这些民间医生中,身怀绝技,几乎每个都有一技之长,否则也不能在江湖中立足。扁鹊就是走方医的代表人物。然而在当今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老草医赖以生存的土壤遭到彻底破坏,再加上老草医的子女受各种因素影响,绝少能够子承父业,青黄不接,导致这一行业断层十分明显,老草医的绝活必将随着老草医的离去而灰飞烟灭,再过若干年,老草医这一概念只能在文献上看看了。





四、老中医

这是国粹的领军称呼,可一个“老”字道出了其中的辛酸苦泪。看看老中医都面临着什么实际情况吧:诊所周边就有这么几位老中医:一位是中医外科大夫,老大夫已有70往上了,女儿本未接班,近退休的年纪企业倒闭后回到父亲身边帮忙,几年过去了,几经努力,还是没有拿到执业医师证,这将来可怎么办呢;一位是针灸大夫,也靠近70了,女儿倒是从事针灸工作,可惜学成后去了美国。老大夫每天工作半天,里外全是一个人,包括拔针这样辅助工作都是一个人;另一位也是针灸大夫,70多了,没有子女接班,也是大小活全是自己,听患者讲经常有人问老大夫,“怎么不带个徒弟”,老大夫的反应往往先是叹口气,接着直摇头,也不多说。还有两位中医内科的老大夫,情况也基本一样,看病、抓药、熬药都自己干了,没有子女或徒弟帮忙。而医院里的老中医带的徒弟都是行政指派的,师徒未必交心。至于在老大夫身边抄方的实习学生,像走马灯似的一批换一批,又能学到什么呢?这些老大夫还能坚持多长时间?一叶落而知秋至,放眼全国此情况大致相同。难道老大夫真的不想带徒弟吗?我看未必,个中原因真的很复杂,值得人深思。中医从年轻时干、干、一直干,直到六七十了,甚至七老八十的,就是出了成绩却又如之奈何呢。

呜呼,国粹已碎,下一代的中医药行业又能是个什么样子呢?还能有下一代中医药行业吗?






微信,有人用来社交通讯;有人用来打发时间;聪明的人通过微信充实自我,创造财富!!!





    关注 重生健康管理服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