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为了成为你眼中的“好孩子”,Ta正在失去什么?

 

任是哪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成为好孩子。但是你可知道,为了成为你眼中的“好孩子”,你的孩子正在失去什么...





任是哪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成为好孩子。但是你可知道,为了成为你眼中的“好孩子”,你的孩子正在失去什么?

好孩子真的就是“好”的吗?

小天是个7岁的小男孩,刚到沙盘室的时候安静乖巧,和他同期的三个孩子还没等我介绍完规则就迫不急待的要去玩沙盘,而小天却会遵守规则,不吵不闹。——好孩子

小佳是一个天才儿童,上小学前就熟读了十万个为什么,老师甚至请她上台为其他小朋友讲课。

小峰在父母、老师的眼里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人:智商高,北京大学的高材生;情商高,学生会主席,为人处世无可挑剔。

在旁人眼中,他们都很好,或对父母体贴、让老师放心,抑或成绩优异、循规蹈矩。
但是……



乖顺的小天在别人已经开始自发的游戏时,还怯怯地问:“老师,这个怎么玩?”,他丧失了一个孩子爱玩的天性;

天才少年小佳上了名牌大学后渐渐迷失了自己,因为曾经优异的成绩、甚至现在所学的专业,都是为了遵从父母的期望,现在她来到咨询室寻求帮助;

那个优秀的小峰,曾一次次用抗抑郁药物尝试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对心理咨询师说:“我不知道我是谁,我不知道我到哪儿去了,我的自我在哪里,我觉得我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我过去20多年的日子都好像是为别人在活着,我不知道自己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些好得过分的孩子,成为好孩子、好学生、好职员、好丈夫、好妻子……就是没有成为“自己”。

心理学认为,这种将真实自我隐藏、压抑、甚至遗忘,而维持一种迎合外界的状态的人,形成了一种“虚假自我”。相对应的,“真实自我”大多与他人无关,是一个人自发的状态,常带有创造性。这一切都来源于最初的母婴关系。

如果妈妈对孩子能够及时回应,理解呵护,就有助于发展孩子的真实自我;但如果妈妈对孩子苛责、冷漠、忽视,孩子就要密切关注妈妈的状态。首先要哄妈妈高兴,讨妈妈欢心,才能换来妈妈对自己的爱,这就容易造成孩子对真实自我的压抑,形成虚假自我。这种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在人际交往时也总用他人的眼光看待自己,讨好他人,压抑、掩盖和修饰真实的自己,这就使其人际关系敏感,难以建立亲密关系,难以与朋友同事平等坦诚相处。

妈妈和孩子的良性互动对于孩子形成“自我”的感觉、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静止脸实验”,一位妈妈先与孩子进行互动,积极响应,孩子非常开心;然后,妈妈变成一张完全没有回应的脸,不一会儿,孩子就能觉察到,并出现强烈的不适感。



第二个实验中,没被看见的孩子一遍遍地用各种行为试图引起妈妈的注意,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讲可能是致命的。他需要被妈妈“看见”,而不是被迫去“看见”妈妈。如果妈妈的脸总是一种僵硬的反馈,或者她总是专注于自己的事,那么,孩子只能看到妈妈的感觉,被迫去感知、猜测妈妈的心情,而看不到自己,这是一种屈从,而不是一种创造。长此以往,真实自我就会被隐藏,虚假自我就会建立起来。
父母们可以思考,你究竟是想让孩子首先成为一个人,还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你究竟是爱孩子,还是爱一个“好孩子”。


如果你愿意,请听到这样的声音,还给孩子一个真实的自我,无论是好是坏。

最后小编还想多说几句:暑期即将结束,多花一点时间陪陪孩子,相信比起枯燥无味的补习班,孩子更喜欢和你在一起,家长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另外,注意培养孩子用眼习惯,避免过度眼疲劳,对于近视的孩子,家长可以带孩子来康明免费体验试戴角膜塑形镜,一小时近视平均降低100度,报名还有奖品哦~


    关注 淄博康明眼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