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态度,乐观生活

 

任何人都逃脱不掉自身的局限性,也逃脱不了时代的局限性。所有的苦难不过是自己的意淫或者是人类集体的...



任何人都逃脱不掉自身的局限性,也逃脱不了时代的局限性。所有的苦难不过是自己的意淫或者是人类集体的意淫。

人最终的结局是走向坟茔,化成一抔黃土,以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形式重新滋养大地,回馈于我们曾一度不断索取的世界。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生的底色就是悲观的,人从诞生开始就是在不断地走向毁灭。但从生命的初始到终结的过程中却充满了创造性,我们并不会因为最后会消失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而直接结束短暂的存在。每个人都在痛苦的人生底板上,都会努力地去创造一副属于自己的图景,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

大多数人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或者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并极力寻觅最佳的匹配,使自己与世界能够和谐相处。然而,生而为人所携带的基因中有着天然的矛盾对立。我们总是在不确定性中意欲寻找确定性,在确定性中意欲寻找不确定性。一个有着稳定职业的人会抱怨说,能清晰地看到仅有的几十年人生会像太阳的东升西落一样,每天贫乏地重复,内心便充满苦闷。而一个在时代浪潮中的逐浪人则会无助于风雨飘摇中随时会彻底毁灭的未知,内心亦充满恐惧。无论是在舒适圈里挣扎的人,还是暴风骤雨中心惊肉跳的人,对于自己的人生,说到底是一种无止境的诉求表征,但却又不知道自己最根本的诉求是什么,于是内心无止境地斗争,悲观的人生便由是而生。

细细咀嚼人生,对于芸芸众生而言,所寻莫过于吃饱喝足穿暖,莫过于有一个知心暖心的伴侣,再多会需要一些满足自己虚荣心的成就感。说到仅是如此而已。但是当经历一天的喧闹后回到栖息之所,独自面对着空荡无物的墙壁,在深夜里发出一声哀叹,而这声哀叹撞到了墙壁再以声波的形式回到你的耳旁,萦绕在你的大脑里,深沉的悲痛如此循环往复,一唱三叹,不可排解。人生的虚无感游遍全身,并引发一系列可被觉察到的负性情绪。而这在风平浪静或者电闪雷鸣的日子都随时会引爆,内心的疲累而无助无力,甚至丧失对快乐幸福的感知能力。

叔本华说,世界是我的表象,表象世界是意志的客体化,自然界中的一切,从无机物到植物、动物甚至是整个人类,都是意志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作为客体的你对世界进行认识时的主观表征。那么任何人借助于语言文字或者艺术形式表达出来的都不是真正的客观存在。我们所认知的这个世界,既带着个人的主观色彩,也蒙上了人类对世界认识的阴影。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逃脱自身的局限性,也逃脱不掉时代的局限性。而所有精神或者肉体的苦难似乎也只是自己的意淫,或者是人类集体意识的意淫。
如果不能突破自己思维枷锁,也甩不掉时代的烙印,用佛家阐释当下的理念去安然地度过一生或者是不错的。在能够思考的此时此刻,在能够感知的当下,关注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内心。我们本就是在暗灰的人生中涂彩的人。因为一个朋友的温暖问候而满怀感动,因为看到美丽的景色而心旷神怡,甚至因着一盘色秀可餐的美味而心生狂喜。原本单一的底色里因为这些细小的泼墨而千姿百态,勃发生机。我们不能改写人生的结局,可意志表征的世界里,可以通过自身认识的提高来缓解人生的痛苦。悲观是人生的底色,乐观却应是生活的基调。


    关注 枯叶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