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胡言说爱——从角色中找到伦理判断的钥匙

 

工作迷途在于角色冲突,爱情迷途在于角色模糊...



工作迷途在于角色冲突,爱情迷途在于角色模糊

今天遇到一个工作伦理问题需要我指导判断,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也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A男、B女、C女都是我们一个公益婚恋项目服务的对象。B女和C女是朋友,而他们先后通过这个公益的婚恋项目邀约A男。

B女先约的A男,A男和B女相亲后留下了继续了解的反馈。

大概3个星期后,C女通过这个服务项目向A男发出相亲的邀约,A男同意见面,在相亲后双方留下了继续了解的反馈。

B女和C女在私下沟通发现他们和A男相亲的经历,B女反馈正在和A男交往中。B、C感觉受到了A男的欺骗,斥责了A男并与其分手。C女向项目工作人员反馈了此事,希望了解A男是否和其他女孩子有过相亲。

面对这个问题,工作人员陷入了两难的困境。

一方面是工作的要求,需要保密、需要按照服务规章办事;

另一方面是个人道德价值的要求,需要惩恶、需要保护弱者;

她致电给我,希望我能够帮忙解决这个两难的问题。

我给了三个问题她进行思考:

首先,在这个业务中你的角色是什么?

其次,在这段关系中你的业务起到什么角色作用?

第三,这两个角色存在冲突吗?

首先,我们是一个传情达意者。

其次,我们是这段关系的启动者。

所以,我们这两个关系并不冲突。

但为什么会产生伦理冲突?因为推荐者和裁判员的角色定位冲突。

在做婚恋服务培训时我常告诫从业人员,避免担任推荐者和裁判员角色。

从古至今,为什么会有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的说法?因为当时的信息闭塞导致必须将婚姻大事交由媒人进行推荐和评判。媒人的一句话可能就决定了一个女人或者一个家庭的未来,而这种推荐或者评判将带有很大程度的主观性甚至是功利性,所以错误是很难避免的。

但到了现在,我们的社会已经在法制的范围内为我们打开了信息的壁垒,不同的人能够通过信息网络进行自主的交流与互动。但为什么社会人还希望媒人进行推荐和评判呢?

因为他们都想知道法制范围以外或者一些非可观的事情。比如,这个人是否真的有房子,这个人是否和别人交往,这个人是否有责任心,这段感情是否能够开花结果,这个人会否脚踏两船。这些问题很重要,但是这些问题的结果只有两人相处才能知道。

我们很多伙伴会觉得其实帮他们搞清楚这些内容是举手之劳,既然帮人那就不如帮到底。从我个人的看法,这种帮很有危险。

首先我们所了解的信息是否可信,我们无法掌握。但我们如果给予询问者答案就相当于给这个答案背书,那么你帮人可能就等于害人,因为出于对你的信任,询问者在获得你的答案时就会放松警惕,这就置身于危险之中。

其次,爱情只留给懂得珍惜的人。第三方的便利看起来是帮了他们,但这种便利导致他们失去互动的契机。就像文中的B,她觉得跟A尝试交往就不应该出现其他竞争者或者A应该从一而终。假如这种思维一直延续,可以预见B对于A的互动投入将大为减少,而这就导致了A的不满或者其他竞争者的趁虚而入。

所以作为一个婚恋服务的从业人员需要的是对于工作角色的认知以及对于规则外行为的克制,工作的好与坏看的是执行规则的程度,关系的好与坏只能由当事人在长期的互动中自身来感觉,作为旁人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其实很低很低。


    关注 胡言说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