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知道】问世间茶为何物?  真让人又痴又爱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话出自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一词,表达了世人...

引言



中国是茶的故乡,既是产茶大国,又是饮茶大国。经过几千年的不断演绎,茶已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一种精神。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话出自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一词,表达了世人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问世间,茶为何物?真教人又痴又爱”。中国边民自古就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说明了人们对茶的痴迷和热爱。

中国是茶的故乡,既是茶的生产大国,又是饮茶大国。经过几千年的不断演绎,茶已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一种精神。
茶是一种饮品


唐·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说明中国先人早在神农时期就已经发现和利用茶,茶从药用慢慢演化成饮用。

先秦时期,中国人的饮茶方式主要是嚼茶法。随着时代的发展,饮茶方式从先秦时期的嚼茶法演变到隋唐时期的煮茶法、再到宋元时期的点茶法、最后到明清以后的泡茶法。千百年来,茶已成为中国老百姓的日常饮品,成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之一。



目前,茶更是演化成六大茶类,几十种饮法,并且成为人们“迎来送往”的媒介,饮茶不仅能够促进健康,而且能够促进社会交往。
茶是一种文化


虽然茶的发现始于神农,但其以文化形态出现始于西汉时期,茶文化的形成主要原因是茶与文人墨客的结合,有正式文献记载是汉人王褒所写的《僮约》。

唐代陆羽《茶经》的问世,将茶文化推到一定高度。宋代创立了点茶法,分茶法,斗茶之风兴起,与此同时产生了大量的茶学专著,包括宋徽宗的《大观茶论》,蔡襄的《茶录》、熊蕃的《宣和北苑贡茶录》等等,茶文化被演绎到极致。

明清时代在继承宋代茶文化的基础上,茶文化别具一格。随着制茶技术不断完善,产生了黑茶、青茶、红茶等多种品类。饮茶更加讲究品质,更加重视器具之美和品饮环境,茶艺开始兴起,茶馆非常普及,茶文化进入艺术层面。



正是在古代王公贵族、文人雅士的推波助澜下,在众多文人墨客讴歌下,演绎了一个个动人的茶故事,构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茶是一种艺术


茶艺,萌芽于唐,发扬于宋,改革于明,兴盛于青,自成一系统。可以说,茶艺的形成是茶与琴棋书画等表演艺术结合的产物。

众所周知,明代开始流行泡茶法后,非常讲究茶的品质和品茶意境。对制茶技术、泡茶技艺和品茶环境要求很高,对器具之美也很重视。随着制茶工艺的改革和品类的增加,茶艺也被演绎成绿茶茶艺、红茶茶艺、黑茶茶艺、乌龙茶艺等,并且形成了台湾工夫茶艺、潮汕工夫茶艺、闽南工夫茶艺等多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茶艺。



琴棋书画诗酒茶、对茶当舞礼在先。正是人们对茶的品质和品茶意境要求的提高,才形成美轮美奂的茶艺艺术,才使中国茶艺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茶是一种精神


茶道是品茶的美感之道,是品茶的感悟和精神升华。茶道起源于中国,唐朝《封氏闻见记》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关于茶道的最早记载。实际上茶道的形成与宗教有关,尤其跟佛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古代习佛僧人是十分刻苦的,寒来暑往,每日都要诵经四十余万言。不仅如此,佛家讲究坐禅,经常夜不能寐,又不许吃饭,但允许喝茶,茶因此与僧人结下不解之缘,于是产生了“苦、静、凡、放”的禅茶一味。有了“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



晋代名僧惠能曾在江西庐山东林寺以自制的佳茗款待擎友陶渊明,唐代有赵州从谂禅师的“吃茶去”公案,中唐时期江南高僧皎然在《饮茶歌·逍崔石使君》诗中有: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漫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到,何须苦心破烦恼。这些事例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茶是一种精神。



好文推荐

◆  普洱茶,茶人的最后驿站

◆  品茶犹如经历一次人生修行

◆  互联网与普洱茶的爱情故事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自息——论班章的霸气

◆  盛世时代、资本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普洱盛宴

好文赞赏


这是一个学茶识茶的平台,也是一个购茶买茶的平台,亦是一个藏茶玩茶的平台,更是一个以茶会友的平台。


    关注 普门易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