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铮:中国摄影的致命伤(下)

 

顾铮:中国摄影的致命伤中国摄影出版过于唯利是图钟刚:请先谈谈目前中国摄影出版的现状?顾铮:目前的摄影出版物可...





《红旗照相馆》 晋永权著  金城出版社2009年3月版 晋永权是《中国青年报》当时的摄影部主任,这是他在工作之余完成的著作,顾铮认为,这是一个清晰聚焦之下的案例研究,提示了一种学术研究的标准。

钟刚:晋永权的《红旗照相馆》和张大力的“第二历史”个展,引发了对“篡图”的讨论,你认为这一轮讨论的价值何在?能够给我们一些怎样的启发?

顾铮:晋永权的《红旗照相馆》是一个清晰聚焦之下的案例研究,而且根据的是大量第一手资料展开分析,因此其学术意义不仅是填补了研究领域的空白(其实按目前的情况,空白处处皆是),而且也提示了一种学术研究的标准。这个标准具体来说,就是我个人向我的学生所要求的:第一手的资料、以中国摄影为研究对象、以案例分析为训练要求。

而张大力的“第二历史”个展,则告诉我们,我们的历史记忆曾经是被如何制造的。其实今天在很大程度上也仍然是这样。我们今天所进行的为了将来的记忆生产,有许多仍然是在作假、掺假,仍然在掩耳盗铃地生产以为后人不明就里的伪记忆。我必须在此多说一句的是,在今天,一些以红色记忆为名的摄影出版物,仍然在将张大力向我们提示的这种伪记忆作为一种真记忆向我们的后代兜售。

这种一方面搭市场经济的便车积极地鼓励人们去消费记忆,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将伪记忆漂白、夯实的方式,非常有害。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需要能够抵制这种记忆赝品、揭发记忆造假的摄影史研究,要提倡、强化展开识破摄影制像中的各种“戏法”的摄影素质教养的普及工作。同时,张大力的创作也告诉我们,一个艺术家的创造方式是多样性的,包括这样的研究型创作也是一种创造。他的展览告诉我们,研究并不是学者的专利。



《中国摄影史略》 宿志刚 等编著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9年2月版

这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宿志刚组织学生编写的一部摄影史。由于摄影史料散佚多处,至今编修一部基本被认可的摄影史,仍然面临很多困难。这本书也曾遭到一些诟病。

“敌情意识”限制了摄影研究的推进

钟刚:无论是晋永权、张大力的研究,还是菊香书屋策划的“光影往事”系列,乃至李振盛的成名作《红色新闻兵》,政治属性似乎笼罩了中国摄影,你怎样看待这种“单一的向度”?

顾铮:在中国,摄影从来与政治无法分开。一个从那个将摄影看成宣传手段、摄影宣传一度发达的时代里过来的国家,现在就从解除这种宣传神话开始也未必不是什么坏事。当然,上面提到的这些书,并不都是从这个角度来看摄影的,有的书仍然站在摄影是无可争议的真实代言人的立场上,鼓励读者无思考地消费影像,否则它无法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并吸引到读者去购买它。

钟刚:最近几年,沙飞、方大曾、庄学本的重新发现,应该是摄影研究和摄影出版上比较可喜的成绩,但是我总认为这种“发现”行为,有很大的偶然性,缺乏稳步推进的保障,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顾铮:从目前的情况看,也许只能依靠各个有心人按照自己的兴趣自己去发现、展开研究。我并不赞同任何“有组织”的研究方式。但这种研究,当然需要制度上的支持与保障,比如沙飞、庄学本等人的影像原底就有大量被保存在官方的机构里,如果这些机构不配合,觉得开放它们自己得不到好处,事情就会变得复杂起来。

包括我们的档案制度,至今仍然保有某种程度的“敌情意识”,这就是开展摄影史研究的障碍。如果说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我想最根本的问题是,那些公家部门的代管(本来是纳税人出钱委托他们管理的,结果却成了被他们所占有甚至牟利)资料者没有认识到,现在国家提倡的信息公开原则,也包括了那些已经成为历史资料的过去信息,这些也属于信息公开范围。纳税人的需要并不只是要了解当下的信息,他们也同样需要了解过去。而且他们作为税金支付者,他们有权这么做。如果公家部门有“敌情意识”,那就是把纳税人视为敌人,天下哪有把衣食父母视为敌人的?



中国红色摄影史录(上 下) 顾棣 编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版

这部宏著共1142页,120万字,收录了1600多幅摄影作品。该书是”众多抢救、集成这些宝藏的人们的心血和成果”,编著者是今年已经81岁的摄影家顾棣。

钟刚:你怎样看待“老照片热”?

顾铮:老照片本身应该成为社会史、摄影史、摄影社会史等研究的重要史料。由于中国民间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因此老照片的民间保有量从现在看可能并不多。最大规模的老照片保存应该是在公家部门,报社、档案馆局、图书馆、各单位的档案室等。是公与私两个方面一起构成有摄影术以来的有关中国社会生活的历史记忆。

但公家部门的档案不能公开查阅,或迟迟不整理,因此不能为纳税人所用,公共资源不能公用,那么一小部分散在民间的“老照片”就会被炒起来。“老照片”到了今天已经成为一小批牟利者的工具了。他们只是以投机的心态在炒、捂“老照片”。这种畸形的“老照片热”现在越来越发展成一种奇货可居的生意。

钟刚:最后想请你谈一个很实用的问题,对于一些摄影爱好者而言,应该选择读哪一些摄影书,应该坚决拒绝哪一类书?

顾铮:每个人自己的背景、需求、气质不同,而且不同阶段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我不太可能给出貌似普遍性的建议。就我个人的摄影阅读经验说,我几乎没有掏钱买过技法类的书。

选自:《晶报》


影像艺术平台
影像作品展览
影像产业基地




微信ID:iocdphoto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关注 影像东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