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的快乐

 

真正的师者,是在“业”的同时带着孩子们明理、知“道”,带着他们思考其中的转换与生活中的应用,其间遇有疑惑,和孩子们一起探讨、开解。...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师者的快乐


田舍之/文

我是在学校里长大的,父亲是老师,教了一辈子书。父亲很幽默,把物理课讲得妙趣横生,学生们很喜欢。不过父亲招学生们喜欢不只是课讲得好,更多的是父亲太爱他的学生。直到现在,逢年过节,家里总会有学生们来,有的年龄都很大了,他们很亲近,如父子。

没想过子承父业,我是亲见父亲做老师的辛苦,他爱学生,甚于我们。前阵子我们聊天还谈起这事儿,父亲只是笑。后来他说:“这辈子教书,没因为家事或身体耽误过一节课。”在他心里,学生与课,比天大。
阴差阳错,十年前,因为生计,我开了个班儿,教几个孩子写字,从此也做了老师。耳濡目染的缘故吧,我没办法把老师当成一份职业,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我的书法课,经常跑题,讲汉字、讲汉字背后的思维与内涵、讲由此而延展出来的生活。

记得有一次带孩子们写“师”字,讲完横平竖直、左紧右松等笔法结构特点后,我在小黑板上画了“垖”字的甲骨文,让他们猜这个符号表示什么意思。他们七嘴八舌的很开心,但都没碰触到本义,直到我慢慢把小黑板翻转了90°,有孩子很坚定的说:“山!”我说我们学过的“山”字有三个山峰,可这个字只有两个啊?孩子们说:“那就是小山!”
“垖”的本义就是小山丘。然后我给他们讲“帀”,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匝”字,表示围绕。“垖”和“帀”合起来,就成了“师”,周围环绕着很多小山丘,表示众多。“兴师动众”中的“师”字很接近它的本义。当然,这个成语中的“师”专指军队,古时候的军队是有编制的,二千五百人为一师,军队中“师”这个名称的由来,应该是觉得队伍很庞大吧。那时候比“师”更大的编制是“军”,据说四千人为一军。不过从“军”字的甲骨文中可以看出,它应该不仅仅是人多,它们的装备应该更先进,比如会有很多战车,因为“军”字本身是由“勹”和“车”组成,“勹”表示的就是包围……



孩子们听这些比写字来的有趣,甚至他们会问:“那师字后来怎么变成了老师的含义了呢?”这一点我也不大明白,于是和孩子们一起猜:“估计是老师带着一群学生,很像是军队里主帅带领士兵的样子吧……”再后来,我们会聊到古代的老师和学生,会聊到孔子,聊到“子贡尊师”、“程门立雪”等的故事。带着孩子们猜字,给他们讲故事,是那时候生活中最愉悦的事。

那时候的书法课很少写字,总觉得一个真正爱汉字的孩子不会写不好字。因为我就是,我的书法,更多的是对汉字的爱养出来的。
讲了十年课,越来越明白“传道、授业、解惑”的涵义。授业,培育的是知识与技能,培养的是“器”。器,中间是“犬”,四周的“口”表示器物,需要用犬来看护的,应该是贵重的器物吧。一个人拥有知识与技能,可以为社会做贡献,这是一个人的价值所在,但若仅仅是一个“器”,不能从中升华出思想与智慧,应该也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所以在我的认知里,真正的师者,是在“业”的同时带着孩子们明理、知“道”,带着他们思考其中的转换与生活中的应用,其间遇有疑惑,和孩子们一起探讨、开解。

做了十年老师,很开心。我经常想,或者不只是我教孩子们,他们也在教我,我能感觉到自己的长大。我好像慢慢能体会出父亲辛苦背后的快乐了。

(上文刊登在《少儿国学》杂志2016年,图片选自网络)
扫描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加“舍之国学”微信,我们在国学教育探索之路上同行。



▼▼▼

建一个一生同行的团队

做一件百年不朽的事情


    关注 舍之国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