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睡前」谈谈外院的好与不好

 

在短期内熟悉校园固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思考如何利用外交学院所能提供的资源,又如何通过各种方式补齐短板,也未尝不是起跑线上诸位同学们可以探索的问题。...



前几天和钟Y、胡YZ两位朋友聊天,希望再做一期“长者课堂”,给新生们提供一些“外院的经验”。不过刚开学事务繁多,似也未能实现。此刻坐在空调房里,享受着自大一至大三第一次在宿舍里席卷的寒气,想着“自黑”已经够多了,也该谈谈外院的好——不过转念一想,光谈好是不是有点王婆卖瓜?于是在标题后面加了三个字“与不好”。

不知道哪里听来的理论,说如果你打算未来报考某所院校,应该先问一问这所大学里三年级的学生。因为一年级的什么也不懂,二年级的常常有些偏激,四年级的已经无欲无求,三年级的恰好还比较客观——这是不是又有点自卖自夸?

在我还没入校的时候,给《外交人》投了一篇稿子——《起航》,似乎最后是新生特刊的卷首。那个时候我写下这样的文字:“我有很多很幼稚的梦想,我给过很多很幼稚的答案,不过我相信,总有一个地方,可以承载我幼稚的梦想;总有一个地方,可以让梦想起航。”自己也说不好,到底起航了没有。

如果在学校里随便抓一个人问:“外交学院吼不吼(好不好)啊?”这是很容易回答的。如果你再接着问他:“吼在边度(哪里)呢?”就比较百花齐放了。是拿着水桶从澡堂回寝室经过宿舍门口前面的同学为我撑着门而等候的六秒?还是不小心落在512教室两天后想起来折腾一下总能找到的毛概课本?又或者是每年开学只有不到10分钟的升旗仪式?我先提供这三个答案吧!

外交学院的全部精髓在于“精”,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小”。以对面北航的说法为证,晚上往外院围墙里看,黑漆漆一个人也没有,跟鬼城一样。因为小,所以“集约”,因为小,所以可以更快地构建信任链——分辨一位同学是新生与否,看看脸熟不脸熟就知道了。

因此,这不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而是一所“职业技术学院”。这里的“职校”有时候成为一种自黑的方式,但在此却没有褒义或贬义——它的定位,它的培养模式,更多地就是希望培养一批专业的“文官”,满足国家对外事人才的需求。

我在两年的外院生活中充分体验了这一模式带来的巨大福利——大量的、充分的机会去体验一线的外事环境,每个月都有的外宾访问,业内顶尖的专家学者……如果你希望成为一名“忠诚、使命、奉献”的外交官,这理所当然是你的最佳选择。

不过,这也造成外交学院的学习氛围远好于学术氛围,大家受到激励和鼓舞去学习各类“技能”,但对于知识本身的钻研却未必很感兴趣。加之人数限制,在非本专业的讲座和旁听机会方面,恐怕难以和综合性院校媲美。不过话说回来,国内的大学有几个拥有所谓的“学术氛围”呢?

在短期内熟悉校园固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思考如何利用外交学院所能提供的资源,又如何通过各种方式补齐短板,也未尝不是起跑线上诸位同学们可以探索的问题。于我而言,在“谈谈外院”这话题上抛砖引玉,也有助于自己整理整理思路,迈步前行。

总之,一起努力咯。

对了,贵校的饭堂,真是毫无长进啊……



胡说一泄口欲,自是胡说耳


歡迎點擊掃描二維碼關注「俗子錄」公眾號


    关注 俗子录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