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师大 薛长年:终身受益的教诲

 

眼前的一切都是崭新的:高大气派的校门,笔直平坦的柏油马路、挺拔伟岸的苍松翠柏、以及鳞次栉比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这一切都使我感觉一种全新的生活开始了。...







1962年秋,我从酒泉农村来到省城兰州,跨进了甘肃师大的校门。眼前的一切都是崭新的:高大气派的校门,笔直平坦的柏油马路、挺拔伟岸的苍松翠柏、以及鳞次栉比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这一切都使我感觉一种全新的生活开始了。


开学不久,几位老师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要求我们,要有一本工具书,最起码每人要有一本《新华字典》。老师们说,中文系的学生,没有一本字典、词典是说不过去的。不仅要拥有,随时翻检,而且要读它一两遍。

拥有一本工具书的重要性我们理解,遇到生字、生词查字典也知道,但要“读字典”却是第一听说,感觉很新鲜,印象也就特别深。



自从老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班上好多同学就陆续买了字典、词典,也开始读起来。而我,心里却酸酸的。家里人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天挣不上一个工分,一个工分才值两三毛钱,哪有钱让我买字典!后来,学校开始评助学金,分甲、乙、丙三等。甲等每月3元,乙等每月2元,丙等1.5元。我评上了乙等助学金,第一次领到那珍贵的2元钱时,我毫不犹豫地去书店花了1.25元买了一本《新华字典》。这是我平生买的第一本工具书,也是最珍贵的一本。我把它放在枕边,当天晚上就读了起来。





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可读字典跟读其他书就不一样了,既没有人物,又没有情节,没有那么轻松有趣,读着读着就犯困。尽管如此,同学们还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利用茶余饭后和临睡前的点滴时间,耐着性子一页一页地读着。一个月过去了,一学期过去了,夹在字典里的书签缓慢地向后移着,渐渐地我们也养成了用工具书的习惯。到毕业时,班上有的同学不仅通读了《新华字典》,还通读了《四角号码新词典》《汉语成语词典》等。
一句教诲,终身受用。40多年过去了,虽然我早已拥有了《辞海》、《辞源》、《康熙字典》等多种多学科的工具书,但这本《新华字典》还一直陪伴着我。看见它,就想起了老师的教诲。今天,母校已走过了一百多年风雨路程,在这值得庆贺、值得隆重纪念的日子里,我要向老师们深深地道一声“谢谢”,感谢恩师们教给了我们知识,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治学、如何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一切。


来源:《我与西北师大》甘肃文化出版社2012.09
薛长年
作家,著有《嘉峪关史话》。1966年毕业于我校中文系。曾任嘉峪关市政协副主席。
策划:子涵

责编:陈江楠     编辑:安文宣


周一:【师苑讲坛】品味课堂精彩,汇集专家思想,传播先进理念。

周二:【师大逸事】延循历史足迹,讲述师大故事,凝练师大精神。

周三:【印象师大】定格唯美西师,聆听校友心声,寻找毓苑记忆。

周四:【西师有我】推介学人风范,展示学子魅力,书写淳朴情怀。

周五:【木铎之声】邀约闪烁繁星,聆听木铎金声,畅想心灵远游。


    关注 西北师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