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年级制”教学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芬兰模式”

 

近年来,芬兰高等中学的教育质量跃居世界榜首,其中学教育改革越来越吸引着众多国家教育人士的目光。在芬兰的高中教育改革方面最受关注的是“不分年级制”教学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芬兰模式”。...



近年来,芬兰高等中学的教育质量跃居世界榜首,其中学教育改革越来越吸引着众多国家教育人士的目光。在芬兰的高中教育改革方面最受关注的是“不分年级制”教学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芬兰模式”。

    一、“不分年圾制”教学模式简介

早在20世纪60年代,芬兰便着手对高中教育体制进行改革。20世纪70年代初,芬兰全国基础教育事务委员会的专家考察了德国“不分年级制”的成人夜校,决定把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引进到芬兰的普通高中。20世纪80年代芬兰开始在全国多所普通高中实验”不分年级制”教学模式,并对高中整个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自1994年起在全国的普通高中推行“不分年级制”教学模式。1999年1月1日,芬兰新颁布的《高中教育法》明确规定,所有高中都应实行”不分年级制”的教学模式。自此以“不分年级制“教学模式为核心,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主动学习能力的芬兰高中教育创新体制在全国范围内确立。

二、“不分年级制”教学模式的特点   

1.实行弹性学制

在传统高中,学制固定为3年,学生无一例外地要经过3年的学习才能毕业,除非由于某门课程没有通过而不得不留级从头再学。

不分年级的高中实行2—4年的弹性学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学习计划和安排等情况,自行决定完成高中教育的年限。学习进度快、成绩优异的学生2年可以毕业,学习进度较慢或学习兴趣较广的学生4年毕业。

2.按照学段和学程组织教学

芬兰自1982年开始按“学程”组织教学,一门科目按内容的数量和难度分为数量不同的若干学程。这样一来,十几、二十几门科目就可以衍生出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程。一个学程平均为38节课,每节课45分钟。每一学年不再分为固定的两个学期,而通常被分为5,6个学段。每个学段一般持续6—7周,各学段最后一周为考试周。每个学段集中开设5—6个学程,学生在一个学段最多可以选择8个学程。这意味着一个学程每周有6—8节课,学生几乎每天都能接触该学段选定的学程。

高中实行按“学程”教学以后,对原有科目或科目群的学习要求也有了新的规定。学生每学完一个学程都要进行考试。如果某一学程考试没有通过,可以重新学习直到重考通过,学生才可以继续该科目其他学程的学习;如果同一科目有两个学程没有通过考试,该科目的学习就必须中止。一门科目的学习被中止以后,并不影响其它科目的学习。也就是说,不分年级高中不存在以往的“留级”现象。

3.实行个别化教学与学习

芬兰普通高中实行“不分年级制”,其最终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不同能力、爱好和发展要求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最大程度地实现“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与学习原则。

芬兰普通高中的个别化教学首先体现在学生选课的个性化上。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志向,制定适合于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的内容、学习进度的快慢和科目学习的先后顺序,学生具有很大的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甚至可以选择任课教师。一般只要有10名学生选修同一门课,学校就会开设这门课程。在学校不具备开设某门课程的条件时,学校允许学生到其他学校选课,并对其在外校取得的学习成绩予以承认。

选修同一学程的学生可以是刚入学的新生,也可以是即将离校的毕业生。可以说,每一千学生的学习计划都是独立的、与众不同的。为增加灵活性和个性,学生还可以自学,在征得校长同意的前提下可以不参加随堂听课,但需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参加考试。

4.建立学生管理与咨询制度

芬兰“不分年级制”普通高中的改革之所以能得以顺利推进并取得成功,与芬兰建立并形成一套卓有成效的学生管理与咨询制度密不可分。芬兰普通高中实施“不分年级制”以后,各学校对原有的机构进行了调整,除保留原有的各教研室和行政办公室外,新增设了教导咨询办公室,建立了学生顾问制度、指导员制度和新生辅导员制度,以此来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进行管理和指导新生选课等。


    关注 太原朱老师学习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