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就在回头扶门的一瞬间 – 为何我们耳提面命,“熊孩子”却依旧粗暴无礼?

 

想让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请从回头扶门开始!...



本公众号由耶鲁大学毕业、在世界顶级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运营,旨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欢迎关注。



1
有一次,常爸带着小小常去逛商场,大门上挂着厚重的塑料门帘。走在我们前面的是一位妈妈,带着七八岁的女儿,她边走边教训女儿:“你长这么大了,该学会为别人着想了,你反思一下刚才这么做对吗?……”一边说着,她一边掀开那个塑料门帘穿过商场大门,常爸抱着孩子紧随其后,本以为她会回头看看后面有没有人,再撑一下门帘等下一个人接手,没想到她头也不回地一甩,那个厚重的塑料门帘向着常爸扑面而来,常爸措不及防,和小小常的脸都被那个门帘狠狠地拍了一下。
常爸特别想追出去,把她刚才和女儿说的话再跟她说一遍:“你长这么大了,该学会为别人着想了,你反思一下刚才这么做对吗?……”
2
还有一次,常爸从肯德基出来,推开门后看到后面有个小伙子紧跟着要出来,所以就扶着门,等了一下他,没想到,他一侧身,轻轻说了声“谢谢”,身手敏捷地钻出了门,留下常爸扶着门,在风中凌乱,恍惚中觉得自己好像是肯德基的门童。


3
前几天,常爸购完物,到小区门口,推开了小区的铁门,看到后面有位妈妈推着电动车,车后坐着孩子,就习惯性地扶着门,等她们先过去。

那位妈妈一边跟孩子说“在幼儿园对老师和小朋友要有礼貌哦!……”一边穿过小区门,也许是没注意看常爸,以为是小区的保安帮她开的门,她连句谢谢都没说,就径直地走了。常爸虽然帮她扶个门只是举手之劳,并不指望她感恩戴德,但心里也不免嘀咕:就算是保安帮你开门,也该说声谢谢吧?


4
在公众场合,开了门会不会为后来者扶门,前行者为你扶门,你会不会接,这些小细节,都反映了一个人的公共意识;而所谓“教养”,其实往往就体现在一个人在“公共便利”与“个人便利”间的取舍。

常爸在去美国读书之前,曾在韩国生活工作过几年。印象最深的,是司机与行人之间关系的融洽。在没有红绿灯的小路或叉道,韩国司机一旦看到前面有行人要过马路,就会远远地减速,停住;而行人一旦看到有车为他停住了,会往那辆车的方向深深地点一个头(类似于鞠躬)表示谢意,然后小路快跑地过马路,以免耽误司机太长时间。

而在国内,大部分司机都争分夺秒,但凡有一线机会能在行人走到路中之前把车开过去,基本上都选择开过去,哪怕车都快贴着行人了,也要抢个先。一些有素质的司机,开车时会礼让过马路的行人,可有时我也看见,本来疾跑几步的人,看到车停下来等他,反而会放慢脚步踱了起来。

我们自古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义之邦”,把很多礼仪输送给了日韩,却不知从何时间,已经不好意思在这样自称了,倒要向我们以前的学生好好学习了。

小学的时候上思想品德课,被问过这样一道思辨题,“人人为自己,是不是等于大家为大家?”

这个题,我们小时候答得很明白,如今长大却越活越糊涂了。

生活在同一个社会环境中,制约与便利都是相对的,培养自身和孩子的公共意识,就是对自己个体利益最好的保护。


5
如今育儿公号、微课多如牛毛,新晋父母热情好学,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研习育儿大法,“熊孩子”却仍然层出不穷。 纠其根本,就是“不在乎身教,却对言传用力过猛”。

所谓“言传身教”,既要言传,也要身教。很多父母只注重前半段,甚至用力过猛,而完全忽略了后半段。因为“臣妾做不到啊!”自己都做不到,却去要求和自己有着相同遗传密码的孩子做到,好像并不公平吧。

孩子是一张白纸,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被复制其上。复印件有错,不去改原件,就算换个最顶级的复印机,再复印出来还是有错。

要求孩子为别人着想,却不懂得为后来者扶门;要求孩子讲礼貌,前行者为你扶门你却不接或者不道谢……孩子的表现其实大部分就是爸妈本我的真实状态,我们是在奋力表演,还是本色显现,都会被孩子一眼戳穿,继而本真地复制出来。

所以,伸出巴掌打孩子之前,先摸一下自己的脸吧。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想让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请从回头扶门开始!
关注公众号后,在公众号输入相关关键词,看优质原创文章:

热门文章

初心”,看《为什么我辞掉百万年薪的工作做早教》

智商”,看《提高幼儿智商最有效的办法》

自控力”,看《提高幼儿自控力的五个方法》

英语启蒙相关文章

“双语”,看《双语的孩子数学好?!-儿童学外语的8大好处》

英语启蒙”,看《幼儿英语启蒙的迷思系列》

英文绘本”,看《史上最有心的英文绘本书单(幼儿启蒙第一辑) & 耶鲁奶爸精心研发的英文亲子阅读助手APP和绘本音乐》


    关注 常青藤爸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