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的魅力,就是艺术品价值的典范

 

收藏界今年最大的光荣,就是出了一个邱季端,走到哪里?哪就是风暴眼。走进北师大,北师大成为古代陶瓷捐献的风...



收藏界今年最大的光荣,就是出了一个邱季端,走到哪里?哪就是风暴眼。走进北师大,北师大成为古代陶瓷捐献的风暴眼。赞助了中国女排,女排竟然能在这么艰难处境中,勇克高手,拿下了奥运冠军。回到了厦门,厦门的夏天也热闹了起来,连续两个台风叠加一起,冲击着大地,也是世间少见。自然界的风起云涌,预示着收藏世界的风起云涌。



当代的司马迁不知会不会记住这些,即顺其了自然,又改变了过去,让大自然主动展开了一个新的画卷,尽情的书写2016年的许多精彩瞬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民族高尚的精神,远比造高楼大厦更有威力,软势力有时比硬功夫更有杀伤力。就像今年的杭州的G20,到底让西方看到了什么,实际是一个精神,让江南的柔软女子,整齐划一,轻袅走来,就是一种力量的感染,一个人的妙曼,是柔性的美,一千人的妙曼,就是中国人低声吶语的震撼。



这种柔中带刚的表现,更符合中国人的内涵,包容中不让人难堪。所以,2016年的表现就是,中国力量继续缓缓上升,西方的联盟逐渐分裂,正是,世界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藏友们都说了,我的文章虚的多,实的少,老是绕圈子,不直接攻击打压民藏的人。其实打压民藏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个社会现象。也是这二十年大刀阔斧的经济运动留下的疑问。



收藏不是“真赝”之争,而是财富的竞争,整个西方社会营造了一个气氛,就是顶级的艺术品全在他们手中,想要“国宝”就来和我谈判,为什么我们乐而不疲的做这些事,关键有利益。

利益熏天,还有江山社稷吗?还有道德准则吗?利益面前,什么生命诚可贵,什么爱情价更高,统统皆可抛。民藏就是他们财富的绊脚石,捐献就是他们财富的终结者,所以用任何的手段,拼命来打压民藏都在预料中。



言归正传,还是说点陶瓷的事吧!为什么?与我们的收藏息息相关,也与我们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

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宫廷贵族以收藏中国瓷器为荣,最初他们不懂瓷器为何物,只知道来自中国(china),瓷器就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瓷器也就成了中国文化、中国艺术在海外的代表性器物。

当海外的收藏家们,以一个又一个亿元高价收藏中国瓷器时,我们还在用文物吃饭喝酒呐!谁知道转眼功夫,连吃饭的家伙都成了文物了。睡得大床都是“国宝”了。可见我们的文物有多少,中国人的生活有多奢侈,夜明珠子当球踢。



长期以来,我们国人并没有把这些宝贝放在眼里,因为不能变现,基本价值基本等于=破旧商品。

忽然一个元青花大罐,买了2.3个亿,一个明青花买了一个多亿,乾隆的小碗也能值个过亿元。我们还没搞清它的价值路径时。却来个一窝蜂跟上,你能拍卖一个亿,我能卖三个亿,所以元青花、明清官窑都成了各省、市博物馆一个个镇馆之宝了。

也成了民间的“国宝”了,你有、我有、他也有。怎么办?为了更好的保护,只能重新定义他的价值,他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艺术价值都是我们中华文化价值的一部分。



神奇吧,坐享古人的财富,就是我们今天的特色。土地、矿山已经让特权阶层富裕起来,古代艺术品有可能让我们大家都富,如果失去艺术品的话语权,我们都会守着金山,饿肚子,要金山,还是要馒头,有时馒头比金山还重要,这些拿馒头换走金山的特权阶层,可能又成为新贵。我们依然只能吃到馒头。

那都是艺术品运作的事,我们先看看他的价值,满足一下我们的虚荣心。我们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中华瓷器应该有的艺术地位和它的价值。


一、   陶器从远古走来,发展到唐代成为绝响

在上古时代,先民们开始制作一些陶器。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

从最新的考古资料看,好像推倒18000多年,中国就有了陶器,又向前了几千年,有距今1万多年的灰陶、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红陶、有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蛋壳黑陶”、有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有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还有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

鉴赏一:唐的三彩,可以说达到了造型艺术的顶峰



中国的陶器从史前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彩陶、商代

白陶、秦兵马俑、汉代彩绘陶、汉代陶俑,到唐三彩斑斓的骑马俑、骆驼俑、贵妇俑,陶器中的三彩釉陶等等,陶器到了唐代成了绝响。

二、   宋五大名窑瓷创立了中国雅瓷文化的最高峰

中国陶瓷史的发展与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中国的文学从《诗经》、汉赋,到唐诗、宋词,以诗词为内核的雅文学发展到顶峰。

虽然宋词深受理学的影响,理性多于感性,文学性逊色于唐诗,但宋词的结构性、音乐性胜于唐诗,可以说宋词是唐诗完美的回声。

从商周春秋战国的原始瓷、东汉越窑青瓷、唐五代越窑秘色瓷,到宋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窑瓷,中国瓷器的工艺到了宋代,也进入单色釉瓷的顶峰期。

宋五大名窑瓷,是中国雅瓷文化的绝唱。

唐三彩、宋五大名窑瓷;唐诗、宋词交相辉映,把中国古代的文学与中国古代的陶瓷艺术,共同推向最辉煌的时期。

鉴赏二:神一般的宋代艺术,有种心灵澎湃的感觉,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




三、元、明、清瓷器的专业化生产使得瓷器走向了美瓷文化

元代使整个中国社会进入世俗化社会,中国文学史上的元曲、明清话本、传奇把雅文学推入到俗文学时期。

中国陶瓷史上的元、明、清青花、五彩、粉彩之彩瓷,也把雅瓷文化推入到美瓷文化。

元代以后,中国的陶瓷工艺的发展不仅受到文学的间接影响,更受到书画的直接影响。如元明清彩瓷上的人物、山水、花卉图案,多是模仿元明清画家的作品。

元代的扩张将元代的文化送至世界的角落,他的大气中含着蒙古人那种粗犷而写意的人性。温柔似羊,咆哮如狮的的复杂性格,他的艺术形式也随之表现出来,蓝蓝的天上飘过几朵白云,那种惬意,不是我们汉民族的内心世界。

鉴赏三:元代的青花像极了蓝天白云的大草原



明洪武时期官窑窑厂的出现,御窑厂的工匠分工愈来愈细:专拉胚的拉胚,专上釉的上釉,专绘彩的绘彩,专写款的写款。这些分工中使得瓷器生产越来越专业化了。

鉴赏四:朱家王朝一定要和蒙古人划清界限,红色成为一代王朝的王者之色也就不足为怪了。可是红色的烧制难度太大,红色瓷器成了最高的境界。



鉴赏五:永宣的瓷器就很有汉文化的韵味了,即威武又文雅,也就写在瓷器上面了。



宋徽宗,清康熙、雍正、乾隆虽然被称为是最懂得中国瓷器的帝王,但他们似金字塔顶尖般,高高在上地赏玩瓷器,并没有推动整个文人士大夫阶层赏玩瓷器的风尚,所以官窑瓷器就成为皇家独有的奢侈品,只有极致。

康熙、雍正、乾隆时代洋彩、珐琅彩及粉彩的创立,使得瓷器的艺术性、观赏性更高的同时,民间的应用更加广泛。

清康熙、雍正、乾隆皇帝先后指派专人赴景德镇督烧工艺精美的官窑瓷,但是宫廷赏瓷,只能属于狭隘的宫廷文化。

鉴赏六:以素取胜的康熙风格,把一个神话的世界树立成标杆。





鉴赏七:以雅取胜的雍正风格,又把色彩和诗情画意结合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





鉴赏八:乾隆的极致就是繁复巧妙

乾隆皇帝的奇思妙想,把瓷器做成为了最高境界的奢侈品,完成了高难度的技术攻关,可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了。他的特点就是一味的繁复。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四、中国瓷器艺术精品它的独特性和稀有性将保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无论是十七、十八世纪中国外销瓷出口到欧洲,并被欧洲宫廷誉为尊品;无论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海外苏富比、佳士得拍卖中国古代瓷器创下一个个世界拍卖纪
录,都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品在世界艺术品收藏拍卖界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然而,瓷上的绘画受到材料与窑火的限制,永远比不上纸上绘画之艺术性。工艺制作与传统画家相比,地位上不能相提并论。



但是瓷器的确可以获得更多的艺术享受,经过雍正、乾隆们的努力,在瓷器上作画,他的技巧和韵味已经不低于书画的艺术魅力了,有时更胜一筹。方寸之间的把玩,远胜于千山万水。

     台北故宫的珐琅彩山水碗,真是美轮美奂。能够称为国宝的,一定是精美绝伦。谁相信,没有思想的创作,可以制作出精美的艺术作品?缺少了平淡致远的静思,能够制作出让人震撼的艺术作品吗?





     现实社会充满了浮华和烦躁,金钱至上的观念,已经横扫天下,谁也脱不了干系,艺术创作也同样脱不了干扰,在瓷器制作上,缺少了宁静致远的遐思,作品一定流于形式,输于表面。一笔一划都缺少了艺术的感染力。

艺术的基本原则就是美!我很赞同这个理论,美就是艺术的原则,缺少了美还叫艺术吗?美即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何谓美?美的东西一定会让人心情愉悦,精神升华。当我们看到一个美丽的画面,除了视觉感官的震撼,同时精神上也得到了洗礼。它在告诉我,它的美来自创作,来自灵魂,来自一个极高的美术哲学。


    关注 okallmight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