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龙猫

 

对了,那群搬走的煤灰精,是不是搬到汤婆婆的油屋里去烧锅炉了?...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沈复《浮生六记》

有觉得海报哪里不对劲吗?


这是【宫崎骏】系列的第四篇影评——关于生的希望。

终于,要来写许多人喜欢的龙猫了。

龙猫这个形象,是宫崎骏笔下创作的最经典的形象之一,也是吉卜力工作室的标志。胖嘟嘟圆滚滚的龙猫,不但在动画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还是陪伴全世界许多孩子入睡的玩伴。
《龙猫》上映于1988年,同年上映的还有同为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萤火虫之墓》(高田勋导演),两部电影在当时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龙猫》的电影名还有人翻译成《邻家的豆豆龙(My Neighbor Totoro)》,味儿小时候有本百科全书,上面的翻译我到现在都摸不着头脑,叫做《富饶的土土吕》。不知道日语专业的同学能不能来帮忙解答一下。
这部电影讲的故事,发生在日本的乡间。教授一家人,因为妻子生病住院,把家搬到了乡下,希望能让生病的妻子有个好一点的环境养病。教授的两个女儿——小月和小美——来到新家之后特别开心,可是,久未经人进入的家里,好像住着什么奇怪的东西……

一天,小美在院子里玩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小小的怪物。她很开心,啪嗒啪嗒地跟着这小怪物,钻进了树丛里,却没想到这一下,竟闯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讲这部电影,就不得不提一下日本的妖怪文化了。在日本的民间,各种妖怪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对妖怪既有敬畏之心,将之视作神明;也害怕受到侵扰,进行驱魔驱鬼的法事。据考证,日本民间的许多怪物形象,从上古的绳文时代就开始出现。到了平安时代,因为中日交流的频繁,《山海经》中的许多妖怪形象开始渗透到日本文化中。在江户时代,更是出现了《百鬼夜行全图鉴》,专门总集日本民间的各种鬼怪。宫崎骏的电影里面,有许多出现的怪物,都是能够找到依据的。特别是在《千与千寻》和《龙猫》这两部电影里面,表现地尤其突出。
上一篇影评,我说到一个孩子的故事。时间往前推到1988年,宫崎骏依旧在说一个孩子的故事,却并不让人有多少的疏离感。

那是经济刚刚发展起来的日本,现代文明的气息还没有侵入到乡间的生活之中。这个地方,水还是清的,西红柿在水里冲一冲就能吃;农人还是和睦的,听说孩子走丢了,可以让全村的人一齐出动来找;神明还是值得敬畏的,即使身为教授,还是知道要带着孩子去山上去感谢树神的收留。
《龙猫》的影响力不止在日本,而是向全世界推广了他们自己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大人们听见孩子说找到了大龙猫,并没有把它当作孩子傻傻的想法,而是和她们一起爬着树洞,认认真真地解释和倾听。孩子的世界是纯净的,就像这一部动画,充满了生的希望。它仿佛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有灰尘精灵,有猫电车,还有大大的龙猫能带着她们飞向天空。我们又怎么忍心,用大人的想法去污染它?

相比《龙猫》,同为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动画《萤火虫之墓》就没有这样的童真了。同样是乡间的故事,同样是两个孩子,却让多少人哭了一遍又一遍。
这里可以比较一下两部作品:《萤火虫之墓》的故事发生在日本刚刚战败的时候。故事的主人公清太和节子,是因为战争留存下来的孤儿。在整部电影中,充满的是人性的伪善、丑恶。最后小女孩节子的死,几乎是直达观众内心的疼痛。那是关于战争的反思,对人性的拷问。而《龙猫》则不同,乡间的故事,一半真实,一半魔幻,尽是孩子般纯真的善良。电影在孩子母亲的病房结束,不管故事如何发展,至少在这一刻,时间是快乐的。
人们喜欢宫崎骏的动画,因为它传达着生的希望。即使是《千与千寻》中注定悲剧的结局,也是留给人们之后去评说。《龙猫》即是如此,坐在闪烁着灯光的猫电车里,不管下一站是去何处,都能充满着欢笑。

对了,那群搬走的煤灰精,是不是搬到汤婆婆的油屋里去烧锅炉了?


    关注 玩味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