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新农人的隐形翅膀

 

当下的互联网潮流,风起云涌,各行各业因“互联网+”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变化。然而在农业领域,互联网渗透率仍然较...

当下的互联网潮流,风起云涌,各行各业因“互联网+”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变化。然而在农业领域,互联网渗透率仍然较低。农业电商平台面临哪些发展瓶颈?如何为传统农业插上“翅膀”,使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产生叠加效应?怎样保障农产品更加绿色和健康,让乡村和城市生活都更加美好?
从土壤中来,到互联网中去
三农一直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只有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中国才能迈向全面的现代化。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规模超5万亿元,但在整个交易过程中,缺少品牌意识和品控意识。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加快实现行政村宽带全覆盖,创新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推进农村互联网提速降费。鼓励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开展农村电商服务,支持地方和行业健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

近年来,尽管涉农电子商务交易额整体上有了可喜的增长,但与发达国家40%的农业电商覆盖率相比,我国农业电商较落后,并且在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瓶颈,很多处于亏本运营状态。
城市的互联网从业者大多不了解农业,而农业从业者又对互联网感觉到无从下手,这两方面的矛盾,导致农业和互联网还是两张皮,彼此不能融合。无论城市里面的互联网多么轰轰烈烈的烧钱,多么大手笔的投资并购,没有太多的互联网人士肯沉下心来,真正用互联网的技术发展去服务三农,去打破城乡的二元对立,真正搭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桥梁。

我们的属性是互联网企业,是用互联网的思维、互联网的手段特点,来推动解决农业问题。发展农业电商平台,正确的做法是从农业的土壤里来,到互联网中去。比如,在农资选择县域合作伙伴的意向,是给他们提供各种互联网工具,服务他们,帮助他们做生意,而不是补贴他们交易。

我国农业电商还处在起步阶段,成长空间巨大。广阔天地的农业领域,恰恰需要互联网从思维到表现形式的助推。互联网进入农业领域,是可以诞生中国农业的“BAT”企业的。
培养“互联网+”时代的新农人


长期以来的农业粗放式经营,让食品安全体系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农产品的品牌意识薄弱。在全世界范围来看,有机,绿色,健康的农产品是人类长期而且漫长的基本诉求,已经达成了需要改变的共识。如何让农产品更加绿色和健康?

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是个社会性的命题,需要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努力。让每个农产品背后站着一个真实的人,让每个新农人,开始为自己的农产品质量承担责任。让每个农产品的长期质量建设有发力点。农业电商平台应当用互联网的力量,让机制更加市场化,让信息更加透明,一路呵护新农业的萌芽,让他们走上更绿色更健康的互联网市场。
以市场机制为中心,让互联网的力量发挥到最大,让农产品的质量和收益形成正比,形成相互促进的正能量。长期服务好新农人,给他们市场,他们持续的经营,一点一滴的付出,让他们的农产品脱颖而出,成为全社会消费人群的口碑。而社会的口碑,又会为他们的农产品持续督促和护航,让品质得到提升。反之,就受到市场机制的惩罚。

此外,作为农业电商平台,在围绕农业大户的需求建立立体互联网生态的同时,不仅要实现产业链上下左右联动,为农户提供农资购买、农产品销售的平台,更要为农户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建立线上线下社群经济服务农业大户,帮助农产品上行。

【来源:中国网】


欢迎读者留言,优秀留言就有机会移入精选哦!


大家都在看

☞“互联网+农业”的投资与思考

☞ 互联网+农业:打破区域壁垒

☞ 国家林业局印发《关于推进中国林业物联网发展的指导意见》


如果文章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记得点赞哦↓↓


    关注 农业物联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