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创青春”全国决赛项目——“喀热宛”公益教育团队需要大家的投票支持!

 

小梨喊你为华理优秀公益团队投票啦!...



华东理工大学“喀热宛”公益教育团队入围2016“创青春”公益赛全国决赛!如今比赛将进入到火热的网上投票环节~小梨请大家为这个团队投上宝贵的一票!
投票方式
(三选一即可)


(1)、网页投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直达投票页面,点击“投一票”即可为我校公益团队投票。

(2)、微信投票:关注“中华全国学联”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方“品牌志”,点击“创青春”,即可进入投票页面,点击团队名称可查看团队风采展示资料。

(3)、APP投票:搜索下载“面聊APP”,在APP内部根据提示进入投票和团队展示页面。
投票时间
10月8日上午9点至10月14日下午5点


这个公益团队到底是怎样帮助他人的呢?别急!等小梨细细给你道来!~
团队简介
  “喀热宛(Karavan)”是维吾尔语,意思是“驼队”。在华东理工大学,有一群来自新疆的大学生实施了“喀热宛”公益教育计划。虽远隔重山,他们仍然心系家乡父老,为帮助他们摆脱发展困境,集结了一支“希望驼队”,连接起上海与新疆的公益教育通路。
据悉,该团队在今年的“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公益创业类金奖,并进入全国决赛!


驼队带来“小老师”



乌鲁木齐到上海,距离近4千公里,回一次家,“要么两三千,要么两三天”。2015年寒假,刚刚考入华东理工大学外语学院的木纳瓦尔在新疆轮台县铁热克巴扎乡义务支教。她一位“小老师”要教16名学生,每天从8点到17点。小老师教孩子们数学和汉语,中午吃点泡面和干粮,看看电影,写观后感。
2015年暑假和2016年寒假,先后有10多位大学生加入团队。老师从3人变成了9人,学生则增长到84人,课程也包含了汉语、数学和维吾尔语。一、二年级的学生学加减法、乘法口诀、汉语拼音、维语字母。高年级的孩子则要做数学题、学演讲、写作文。小老师们还自费购买了数学题集、作文书、字母卡片和挂图等教学工具。3次实地授课共教了143名学生,其中有29人考上了内地初中班。
除了实地授课,他们还建起了微信学习群,免费教成年人汉语。目前,有500多人跟他们学习。他们在群里发“每日一句”,配上汉语拼音和维语翻译。木纳瓦尔说,教新疆的成年人学汉语,是为了方便他们与外界沟通交流,还能为他们求职提供语言基础。对在内地发展的新疆商人来说,学好汉语能拓展生意覆盖面,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她开心地给记者看一条微信:“有人专门加我微信,就说要谢谢我。”



“自给自足”做公益



实地授课需要教室、教具、教材,还有小老师的交通费用,这么多钱从哪里来?木纳瓦尔表示,资金确实是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除了拉赞助、社会捐赠以外,他们还有两个渠道获得资金:一是电子商务,二是小语种教学。
电子商务就是帮新疆的农户卖干果之类的特产。其实,电子商务是喀热宛最初的形式。“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帮他们卖特产,不如教会他们普通话和电子商务操作,让他们自己去实践。”现在,木纳瓦尔高中同学、浙江农林大学的一位学生专门做电商,利润的85%投入喀热宛的公益项目。
小语种教学主要靠留学生,教在校大学生维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等,收取一定的费用。喀热宛已经与华理、华师大的学生志愿者组织达成了合作意向,组建志愿者教学团队。比如,华理的韩国留学生朴栋熙就是喀热宛的韩语教师。
华理商学院大二学生朱萌萌负责喀热宛的财务事宜。虽然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学到了公益事业捐赠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知识,她却很谦虚地说:“没什么创新想法,只是执行力比较好。告诉我办几个班、有多少学生,我就能把预算做出来。”今年暑假,他们估计会有近300名成人学生和1000多名中小学生,预算需要18万人民币。团队成员正在为筹集资金忙碌。


“特别能吃苦”的团队



团队创始人木纳瓦尔介绍说,丝绸之路上的驼队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物质、文化交流,他们希望搭建新疆与内地的新桥梁,因此取名为喀热宛,并用一只微笑的小骆驼作为团队的Logo。
一个好汉三个帮,好的团队离不开成员的精诚合作。喀热宛团队既有华理外语学院、商学院、社会学院、艺设学院的本科生朱萌萌、王恺妍、易志、阿丽娅、旦吾然,也有社会学院的研究生吴佳蔚、汪文高、陆婵媛,还有上海戏剧学院的库尔班。他们分成人事部、宣传部、外联部、财务部、公益部和支教部,各司其职,密切合作,每一个人都尽心做到最好。
比如“新三代”(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当年从内地到新疆支边)朱萌萌,木纳瓦尔评价她说:“很够意思、能折腾,很多财务方面的事情从没因为不会就撂在一边不管,而是找老师问、到图书馆查。”再如负责人事部的旦吾然,是个细心冷静的男生,协调能力很强。
他们的指导老师、商学院的陈庆升说喀热宛团队的孩子“特别能吃苦”,为了做好计划书常常熬夜到很晚。木纳瓦尔主动性、执行力、带团队的能力都很强,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第一次支教时落实授课场地时,着实费了一番周折,但她没有轻易放弃。研究生的加入充实了团队的力量,让他们的协作和表达都更加成熟。
被问到为什么要做这些时,木纳瓦尔讲了两个故事。2016年寒假她教的一个男孩儿之前没有读过书。22天的教学结束后,他很高兴:“我会写自己的名字了!学了很多东西,维语、汉语的字母我都会写了!”另一次,一个村里的四五个孩子因为摩托车坏了,走了五六个小时也赶来上课。看到、听到这些,她说:“我觉得这件事情做对了。”
如此优秀的团队,如此炽热的心,大家赶紧点击“阅读原文”,为这个团队投上宝贵一票吧!


    关注 小花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